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解析弗吉尼亚.伍尔芙的《达洛维夫人》,通过分析人类中心主义和父权制战争对自然和女性造成的伤害,探索作品中女性和自然的紧密联系,可以发现伍尔芙希望构建两性平等、和谐生存的和乐世界的心理愿望。  相似文献   

2.
爱欲与自我:《另类戒指》中的女同性恋女性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以色列文坛颇具影响的年轻女作家柯利尔·津萨贝尔的成功之作<另类戒指>是一部从激进的女同性恋女性主义批评视角来突显的女性创作,小说通过当代女同性恋话语充分展现了她们的爱欲与自我,在主题上表现出明显的颠覆性和严肃性,关注性剐问题,质疑传统的性欲观,质询现存社会问题,体现了当代女作家对当代社会的深刻思考与批评.在文化多元化、全球化的趋势下,正确理解当代女同性恋话语、认识女性、性别解放运动的新的意义可更好地把握当代妇女创作动向,解读她们作品所体现的社会的、群体的和个人的现实.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女性艺术创造性、女性同性恋倾向、女性的未来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达洛维夫人》中所体现出的女性主义倾向,分析了英国作家沃尔夫女性主义思想,说明其思想与《达洛维夫人》这部小说中所体现出的现代性高度契合,使这部小说达到艺术的高峰。  相似文献   

4.
爱丽丝·门罗以女性作家敏锐而独特的眼光,通过透视女性婚前和婚后在家庭婚姻中的遭遇,将女主人公在父性权威压抑下的困顿和焦虑浓缩在"逃离"这一具体的实际行为当中。《逃离》女主人公卡拉的两次"逃离"反映了她在不同时期产生的两种心理状态,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异性恋"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时间性和历史性的变动,社会的显性规范和隐性渐变隐藏其中."异性恋"必须走向"肉体"的拥抱,而婚姻秩序的建立无非是在规则范围之内为其提供一种合法性的基础.劳伦斯在文本中对康妮"肉体的狂欢"的设计是渐进式的,在这一渐进式的狂欢中,康妮始终保持着异性恋情愫中的情与性的统一,保持着传统女性异性恋对婚姻秩序的渴望.  相似文献   

6.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文化转向”的学术成果与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此理论吸收了解构主义理论、新历史主义、读者反应理论等有影响的学术理论精华,在翻译领域掀起一场新的革命,为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明确的政治立场。文章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基础,比较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两个中译本中的翻译策略,以期引起人们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重视,促进其在中国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约翰.斯坦贝克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菊花》被认为是他最出色的作品之一.在《菊花》中,斯坦贝克通过描写女主人公伊莉莎的生存状态,揭示了女性深陷于一个被男人包围著的无望的境地.她们想挣扎、摆脱,但那微弱的向往自由的呐喊声终究被湮没在男人的包围中,包括伊莉莎在内的女人的理想必然会幻灭.  相似文献   

8.
弗吉尼亚·伍尔芙在《达洛维夫人》中以时间为潜在的叙述线索,通过交替使用客观时间和心理时间,使人物意识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中来回,以探讨小说中时间和存在的关系以及传统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生存窘境。  相似文献   

9.
10.
英国小说家W·S·毛姆在小说《人性的枷锁》中着力塑造了三个女性形象,即凯里伯母、米尔锥和萨拉,其在作品中批判了米尔锥的肆无惮忌、同情凯里伯母的隐忍不幸、赞美萨拉的魅力高尚,体现出了毛姆矛盾的女性观,这种矛盾是由其自身生活经历造成的。同时,因为受到时代文化的影响,毛姆的女性观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这种矛盾性与局限性却不能否认《人性的枷锁》对反思与推动女性主义发展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达洛卫夫人>为例,说明正确阅读意识流小说应该把握两个方面一是要深刻体悟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的本质区别,在此基础上解读作品;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意识流作品,还应该对作者的独特写作风格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2.
弗吉尼亚.伍尔夫从“诗化小说”理论出发,在作品中充分进行了实验性创作,从而使她的小说充满了诗的意境和韵味。《达洛卫夫人》便是一部具有明显诗化倾向的文学作品。从感情和印象、诗化哲理、象征主义手法这三个方面可以看出《达洛卫夫人》的诗性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超越生命——从《达罗卫夫人》看V·伍尔夫的精神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舛的命运和不断追求自我超越的个性使V·伍尔夫形成了一种旷达而又睿智的世界观。她的创作体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同时更表达出关注社会和人类的渴望。意识流小说《达罗卫夫人》可以作为管窥她创作理念和精神世界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4.
人格分裂的主题出现在《达洛维太太》中。本文旨在从自我缺失、孤独感和恐惧感、向死心理等方面找出克拉丽莎和塞普蒂默斯的内在一致性,论证塞普蒂默斯是克拉丽莎内在自我的外化,两个角色相互映衬,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5.
李侠 《海外英语》2011,(9):272-274
Though the themes in Howards End and Mrs.Dalloway are many and varied,the master theme is a connection of fragments and divergences,and the powerfully drawn female characters have long been the focu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eme of the novels.In this paper,tentative conclusions are drawn that connection the heroines have seemingly fulfilled in the end is problematic for its vulnerability and superficiality through a careful study of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the molding of Mrs.Wilcox and Mrs.Dalloway;and that such problematic connection revealed in the human relationship is,to some extent,the expression of an ambiguous stance of Forster and Woolf towards the definiteness of connection in a modern binary world.  相似文献   

16.
疯狂与节制--评《达洛卫夫人》中克拉丽莎的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端 《宜宾学院学报》2004,4(6):110-112
本文从"正常(理智)与疯狂"这一对对立因素入手,着重分析了它们在伍尔夫的小说<达洛卫夫人>中的作用,并以此为视点探讨了其中的女主人公克拉丽莎的形象,指出疯狂与节制是构成克拉丽莎性格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达洛维夫人》是伍尔夫进行意识流小说创作的成功尝试,作家匠心独运地向我们展示了小说独特的魅力及其深刻内涵。文章通过探讨达洛维夫人的生活状况,指出其性格的两面性,并全面分析了达洛维夫人挣扎与妥协的痛苦一生。  相似文献   

18.
从女权主义的角度阐述女主人公达洛卫夫人如何从探求自我的过程中逐步解构男权社会的迂腐道德准则与观念,达到女性主体意识的孕育、苏醒和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卫夫人》,其背景是深蕴的,因为它织进了《圣经》中的“基督受难”的原型底色,从基督受难过程中的三个原型相——肉体、神性、受难人手来透视伍尔夫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中赛普蒂默斯的疯癫经历,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代女性主义作家伍尔夫是如何在圣经的背景下演绎出一幕幕旨在揭示与拷问现代人性的悲剧。伍尔夫并不相信拯救和再生。因此,文本是对圣经结构的反讽式运用,这也是现代主义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20.
短篇小说<达罗卫夫人>是弗吉丽亚·伍尔夫的代表作品,目前对它的评论多局限在意识流技巧的探讨上,而没有从技巧与思想内涵的内在联系方面加以深入.本文拟从"死亡意识"入手,探讨女性作家如何采用"意识流"的技法,表现丰富多彩的女性意识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