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针对小学英语教师语言的合理运用对教学的影响,从自己的教学经历,从师生问候中教师的语言运用、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运用、巩固操练时教师的语言运用、组织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运用四个方面简析英语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2.
张彩娣 《考试周刊》2011,(91):127-128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中学生正确英语语言感知能力培养方法运用作探析,旨在阐述通过运用多样化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语言认知心理,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学生语言学习心理的正确引导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形成正确学习表达思维,提高运用能力。通过对学生语言感知能力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学习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是运用语言的艺术,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无声语言分学生无声语言和教师无声语言.该文着重论述教师对无声语言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抽样测评江苏省C市市区、农村共4所小学1200名学生习作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状况,结果表明: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是小学生习作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整体发展不足;小学男女生在"习惯""数量""建构"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运用"维度上并没有显示差异;城市学生在积累数量与语言运用上优势明显,其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普遍高于农村学生,城乡之间差异明显;小学中高段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上的差异不明显,但高段学生在语言运用能力上停滞不前。为此,当前的习作教学要加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将读写结合落到实处;正确看待男生语言素养的不足,加强小学男生语言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重视农村学生语言核心素养的养成,对症下药,提"优"补"差";厘清不同学段学生语言核心素养培养的重点,重视小学高段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语言运用得体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芮燕华 《考试周刊》2012,(31):182-183
儿童的语言运用是指儿童在学习和获得语言的过程中不断操作和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现象。语言运用能力主要表现为儿童如何运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交往倾向,如何运用适当的策略开展与他人的交谈,如何根据不同情境的需要运用适当的方法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8.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素养的基础内容,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如何有效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学科素养,已成为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文章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视角,从阅读的氛围、语言的积淀、语言的内化、语言的运用四方面,对语文学科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着力点进行论述,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早在2002年,吴忠豪先生在《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化》一文中指出:“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能‘理解的’语言和‘会运用的’语言,是个体学习语言过程中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只能理解、不会运用的语言称为‘消极语言’,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语言称为‘积极语言’。”“如何帮助学生完成语言学习过程中从‘理解’到会‘运用’的跨越,  相似文献   

11.
立法语言风格,是指在立法领域表述规则的需要而形成的语言气氛、风貌和格调.立法语言风格的特征是:一、庄重:立法语言的权威性;二、典雅:立法语言的典据性和高雅性;三、严谨:立法语言的科学性;四、简明:立法语言的便民性.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与文化身份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和文化身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语言是透视文化身份的一面窗户,是个体与某文化团体归属关系敏感而重要的标志,在文化身份的认同和维护中起重要作用。语言是个体自我意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渗透到个体的每一次思维和整个世界观;文化身份是语言的管轨,文化身份的差异形成了语言使用的差异。同时语言和文化身份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现实生活中文化身份的认同相当复杂,语言并不是文化身份认同的唯一标志。  相似文献   

13.
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和交际语言教学理论为基础,探索一种以提问为驱动力的对外汉语口语课课文教学模式,以高密度、快节奏的互动机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语言僵化现象是外语学习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本文在分析和总结有关僵化现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语言符号与意义的关系这个崭新的视角探索了僵化现象的成因和防止其产生的措施,以及对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普通情感符号和非情感符号在审美情感的作用下上升为艺术语言符号。普通情感符号和非普通情感符号转化为艺术情感符号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普通语言符号转化为艺术语言符号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艺术语言得以实现其语言表现功能;从普通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具有表情功能的艺术语言符号;艺术语言通过艺术语言符号的同构功能和艺术语言符号的瞬间整合功能表现意象。  相似文献   

16.
网络环境下的,古代汉语,教学是一个新的课题,本文阐述,古代汉语,在远程网络教育中的实际作用和意义,分析网络环境下教学《古代汉语》的必要性、特点及学习过程,着重结合案例谈《古代汉语》网络课件的设计、制作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语言科学与语言技术的新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语言学已经凸显“语言科学”与“语言技术”的二分互补格局,语言技术包括语言本处理技术和语言系统模拟技术。计算语言学是利用计算机作为语言研究工具和探索语言的可计算性问题,同时建构基于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基础之上的语言理论的新学科。面向语言系统模拟的计算语言学研究可比喻为“电脑模拟语言能力工程”或“语言能力移植电脑工程”。第五代计算机研制的搁浅表明,建立在“人一人对话”行为基础上的语形语法学难以完成这一任务。人类语言的本质共性是语义性,语言能力移植电脑工程的基础研究是语义结构网络研究,这一研究可比喻为“语言基因图谱分析工程”。研究对象的语义性转移和研究成果的技术性趋势将成为21世纪的语言学精神。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与现实的关系是语言哲学及语言学的基本问题之一。语言源于现实,是现实和人的认知结合的产物,因此语言反映现实。客观世界中的事物、现象是有结构的,事物、现象之间也会有各种相互关系,作为对现实的反映,语言也必须体现出这种关系,因而受现实制约。  相似文献   

19.
在“新文科与外语学科建设”研讨会暨《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21 年编委会上,著名学者许钧、 王守仁、杨金才进行了主旨发言。许钧以自己主编的《翻译概论》为例,阐述了外语教学中的不变与变。王守仁阐释了他提出的“新外语”理念,强调不能满足于跨学科融合,而首先必须创新做强外语学科,融合传播与外语将是外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路径。杨金才以英语专业为例,阐述了他对新外语教育中“不变与变”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现代认知论的语言习得观简要综述和讨论的基础上,对“外语学习双元结构”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描述,并较为深入地分析和讨论了二语/二语习得、双语/双语习得、外语/外语学习等相关系列问题。笔者明确指出:母语的人文社会因素和固有的文化属性,对外语学习过程所施加的作用和影响,是外语学习策略研究有别于母语习得的关键所在,这一点在教学中应受到充分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