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从宏观层面对教育改革的分析难以回应现实情境下教育改革的诸多问题,因此需要寻求教育改革的微观机制理解复杂的教育改革。克服既有研究的局限,应在方法论上有所突破,将教育改革分为改革评估、改革决策、改革动员和改革执行四个阶段,厘清影响每个教育改革阶段的作用因素,并把握各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机制,构建一个基本的解释与理解教育改革的分析框架,增强对教育改革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
《中学教育》2015,(5):5-10
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不仅需要在思想层面上澄清改革的理念性问题,绘制改革蓝图,还需要在行动层面上明确改革的操作性问题,实现改革蓝图。在现实的教育改革中,教育专家充当"思想者"来绘制改革蓝图,遵从的是"理论逻辑";而学校教师则扮演"行动者"来实现蓝图,遵从的是"实践逻辑"。在很大程度上,当前教育改革遭遇困境不是因为"思想者"绘制的蓝图不完美,也不是因为"行动者"的执行能力欠缺,而是犯了以"理论逻辑"代替"实践逻辑"的错误,"思"与"行"断裂,忽视了教育实践的自在逻辑。  相似文献   

3.
复杂科学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复杂科学的研究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方法论.本文从介绍复杂科学的基本观点入手,分析基础教育中的复杂性问题,进而揭示复杂科学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复杂科学的研究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方法论。本文从介绍复杂科学的基本观点入手,分析基础教育中的复杂性问题,进而揭示复杂科学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正>编者按基础教育领域全面深化综合改革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其长期存在的"重教学、轻育人"的现实问题。当前我国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如何突破教育改革瓶颈,让教育回归本真,这是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基于此,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基础教育内在质量提升与学校管理改进研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在 2 0世纪 2 0~ 30年代的教育改革 ,给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改革至少有三点启示 :1 .理论层面 :“教育脱离生活、理论脱离实际、学校脱离社会”是当时也是当今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 ,我们必须坚定地走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改革之路 ;2 .实践层面 :陶行知教育改革实践昭示我们 ,教育改革家首先是实干家而不仅仅是宣传家。教育改革需要勇往直前 ,不抱怨现实 ;3.精神层面 :改革首先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其次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其三是不怕失败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的教育改革实践及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在20世纪20-30年代的教育改革,给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改革至少有三点启示:1、理论层面:“教育脱离生活,理论脱离实际,学校脱离社会”是当时也是当今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我们必须坚定地走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改革之路;2、实践层面;陶行知教育改革实践昭示我们,教育改革家首先是实干家而不仅仅是宣传家,教育改革面要勇往直前,不抱怨现实;3、精神层面;改革首先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其次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其三是不怕失败。  相似文献   

8.
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是当前科学课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课程改革之所以被如此重要而紧迫地提出来,是由于它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如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是值得科学教师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政涛 《中学教育》2009,(5):3-9,34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是在自身方法论的形成、反思和重建中进行的。其特征在于:一是改革主体的方法论自觉日渐凸显;二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分析单位逐渐重心下移至“学校”;三是教育学立场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逐步确立;四是在思维方式的多次转型中形成了“理论-实践思维”;五是基础教育改革的研究方式走向内生交叉式研究。  相似文献   

10.
陈荟 《教育学报》2012,(3):17-23,45
根据主导控制改革的主体不同,基础教育改革的模式分为政府推动模式、专家倡导模式和教师自觉模式三种。改革的政府推动模式是政府运用政策手段"自上而下"推动改革的展开,处理得好,可以迅速、全面、有效地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实现改革的目标;处理得不好,则会导致对理论和现实的全面性关照不够、相关参与人员对改革被动应对、行政指令对改革的规约过多过细等问题。运用基础教育改革的政府推动模式时,应该重视改革内容的现实性,强化政策制定的科学性,遵循政策实施的渐进性,明确政府权力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11.
周琴 《教育学报》2007,3(2):67-71
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上兴起第二次基础科学教育改革浪潮。此次改革中,各国均以培养科学素养为目标,不约而同采取了一些共同的措施以推动基础科学教育改革。这些共识之举包括:1.理论先行,为科学教育改革提供理念指导;2.颁布科学教育政策文件,制定科学教育标准;3.围绕科学教育目标,全面推行课程改革;4.改革科学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明确科学教师标准;5.整合校内外资源,提供科学教育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2.
STS课程:类型、特征及改革走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TS课程是当代西方科学教育改革的产物,它的出现折射出复杂的社会背景和科学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型。作为综合课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STS课程可以划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以科学概念和原理等基本知识为主导的STS课程、科学知识和社会问题交融的STS课程和以社会问题为主导的STS课程。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课程目标的多元性、课程实施的灵活性等是STS课程的基本特征,它预示了当代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些走向,如强化科学教育的价值维度,摒弃科学教育的精英主义传统,从注重"知识体系"到注重"探究过程"以及关注科学伦理道德,等等。  相似文献   

13.
作为进步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杜威的教育思想对世界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经验课程理论始终贯穿在其教育思想中,从教育的本质、目的到方法无处不见“经验”概念的影子。杜威的经验课程理论对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STEM教育从美国传播至世界其他许多国家,成为了许多国家战略发展、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但实践发现,STEM教育中学科界限分明、知识不关联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知识论的视角看,STEM教育本质上是反对传统教育"知识孤立"的倾向,主张"知识融通".本文基于科学理性主义的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构建了STEM教育的三层体系框架:信念层——STEM教育的意识状态,认识层——STEM教育的知识结构,方法层——STEM教育的思维工具.达到领域内容标准、探索学科之间不确定的相关性和确立相关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模型,这"三步走"的STEM教育实践之路将有助于教师理解和处理STEM教育中的"知识"问题.  相似文献   

15.
浅议高师音乐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正在实施的课程改革对中小学艺术课提出了新的标准,作为培养中小学教师摇篮的高师音乐教学也应顺应其变化,在课程设置上符合培养“一专多能”人才的要求,注重师范性,加强教学法教学,确保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2012年岁末安倍晋三第二次出任日本首相之后,着力推动改革在社会各领域的开展,以“教育再生”作为教育领域改革的基本政策方向。“教育再生实行会议”在成立之后的6年多时间里共提出11份有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建议书,直接指向大学改革与发展的是第三份建议书“关于大学教育的应有发展态势”和第四份建议书“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衔接及大学入学者选拔的应有方式”。以建议书为依据,日本政府先后制定了多项大学教育再生政策,一方面以项目形式推动适应全球化趋势的人才培养与科学技术创新;另一方面通过立法,以法律的形式体现政府政策,推动大学改革的深入。同时,日本政府还将“大学教育再生”与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联系起来,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了到2040年日本高等教育走向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7.
处在大时代中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者,如何“在中国”进行基础教育改革?需要基于“方法论”的眼光,审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站在“中国立场”,创造“基础教育改革”的中国经验;以“耐心和从容的心态”,面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18.
“重建知识概念”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刘硕 《教育学报》2006,2(1):48-53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知识概念重建”是站不住脚的,必须坚持能动反映论的正确知识概念;建构主义不能作为正确知识概念的理论基础;用“重建”的“新”知识概念指导课程改革必将产生灾难性后果;在“革命”中进行的“概念重建”违反科学认识的规律;“知识概念重建”不是“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9.
学分制教改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分制这一现代、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分制教改试验中,文化基础课宜实行分层次教学,专业课应实行模块化教学。与此同时,要建立区域统一的管理体系,改革学历证书内容和颁发权限,改革学生档案和学籍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倪娟  李广洲 《教育学报》2006,2(1):54-61
通过追溯中西文化演变,分析传统“理性”文化之别,阐述我国传统文化对理科教育的负面影响;回顾近代理科教育的社会文化演变过程,结合理科“文化”舞台分析当前基础教育理科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理科的人文化传统教学造成了以非理性方式记忆“科学”,使理科教育目标背离了科学的本质诉求。针对传统文化中精确、求真、独立性和批判性等理性思维不足的缺陷,提出理科课程改革中建立符合科学理性特点的理科教材观、知识价值观、学生的科学观、教师科学教学观、教师观、评价观等的具体办法,给予“理解科学”的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