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对这个句子怎样理解,历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它是一个反语,句中“文明人”实质上是“野蛮人”、“伟大”等同于“罪恶”,鲁迅先生在此是运用“反语”进行“讽刺”(见《中国教育大辞典·语文分册》“反语”修辞一栏)。另一种观点与此相反,认为它应是一个正语,理解为: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枪弹的攒射中,是一种惊心动魄的伟大。句中的“这”是复指主语,复指“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攒射中”这一场面,鲁迅先生这句话是从正面来肯定刘和珍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的第五节中有这样一句:“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对这句话的理解,历来有分歧:有的说是正面歌颂三个女子的伟大;有的说是反语;揭露中外杀人者的渺小;有的说这两种理解都对。于是在中学的语文课堂上,有的老师采用前一种说法,有的采用后一种说法,而有的则把两种说法都端给学生。可是,这两种说法是截然相反的。怎么会一句话而两种截然相反的解释都对呢?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是建国二十多年来的传统教材,其中有这样几句是较难理解的;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对于“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以反语来讽刺段祺瑞卫队对革命群众的“攒射”的,另一种认为是在赞颂“三个女子”的崇高精神。我们认为后一种解释是对的。因为第一,这前面的文字是在写三个女子在弹雨中毫不畏惧、互相救  相似文献   

4.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有人不同意说“惊心动魄的伟大”是反语,认为这是鲁迅先生在赞扬刘和珍她们。反复诵读原文之后,对这种看法我不敢苟同。我认为,在这句话中,“当……的时候”是时间状语,“这”是主语;而这个“这”指代的是“当……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对其中“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这个短语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开除的职员分别来自六个学生自治会;二是开除学生自治会的六位职员。第二种理解是鲁迅先生的本意。  相似文献   

6.
祥林嫂的形象一直受人关注,特别是祥林嫂的反抗性,一直是人们讨论和争论的焦点。如祥林嫂改嫁时的“出格”。其实这是她在封建礼教熏陶下的“节烈观”的外现。鲁迅写她“出格”,实际是对这种节烈观的猛烈抨击。鲁迅认为,中国女子,只要戴上不节烈的罪名就除不掉,只有被这顶大帽子压死完事。鲁迅说:“据节烈为本,将所有活着的女子,分类起来,大约不外三种:一种是已经守节,应该表彰的人(烈者非死不可,所以除去);一种是不节烈的人;一种是尚未出嫁,或者丈夫还在,又未遇见强暴,节烈与否未可知的人。第一种已经很好,正蒙表彰,不必说了。第二种已经不…  相似文献   

7.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句话出自《论语·阳货》,历来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得同他们共处的,亲近了,他就会无礼;疏远了,他就会怨恨。”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将其中的“女子”解释为“汝子”,意为“你的儿子”、“您先生”、“你们几个学生”等等.认为这里的“女”是作为代词来讲的。那么,这里的“女子”确实是作“汝子”来讲的吗?  相似文献   

8.
题目中的短语,出自鲁迅先生《纪念刘和珍君》里的一句话,全句是:“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在本刊今年第一期,李牧同志撰文谈了对这句话的理解。李牧同志首先提到对这句话的理解,历来有分歧,有的说是正面歌颂三个女子的伟大,有的说是反语,揭露中外杀人者的渺小。李牧同志认定这句话是反语,就采用了后一种说法。他从这句话的语法、上下文的关系、这句话所自出的第五节的内容这样三个方面,说明他采用后一说法  相似文献   

9.
佘娟娟 《现代语文》2009,(9):100-101
“学医”和“弃医从文”是鲁迅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根据鲁迅同辈友人的回忆和分析,鲁迅学医的动机有四:一是痛恨中医耽误他父亲的病;二是受明治维新发端于西医的启发;三是想要救治中国女子的小脚;四是鲁迅从小深受牙痛之苦。了解鲁迅学医动机的复杂性、多样性,一方面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个作家成长中的复杂因素,另一方面,可以使我们看到鲁迅成长中平常、人间气的一面,恢复鲁迅的本来面目,避免神化鲁迅。  相似文献   

10.
<正> 《纪念刘和珍君》第五节中的一句话:“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是一个曾经引起争论的句子。有的论者认为句中“伟大”是用来赞颂刘和珍等三个女子的;有的论者认为这个“伟大”是以其反义讽刺、抨击杀人者的;同时也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赞颂三个女子的。根据我们的认识,进行如次几个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林春曹 《江苏教育》2023,(1):41-46+3
“走近鲁迅”语文学习任务群,包括3个学习任务模块:“云游鲁迅故里”“阅读鲁迅作品”“传承鲁迅精神”。每个任务模块又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研究性阅读”与“情境性表达”。这是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的一次尝试,是基于现有语文教材的一次单元学习突破。它有三层意义:一是学习内容的拓展延伸;二是主题活动的整体建构;三是真实情境的阅读表达。  相似文献   

12.
在鲁迅的著名杂文《记念刘和珍君》一文里,有这样两句话:“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乍看起来,这两句话并不难懂,实际上  相似文献   

13.
教学文摘     
鲁迅在《给颜黎民的信》里称呼颜黎民,有七处用“你”,有三处用“你们”,这是为什么? 原因是鲁迅从颜黎民几次来信的口气,作了种种推测:①认为“颜黎民”是个假名;②也许是个小学教师;③或许是几个爱好文学的青年知识分子的集体化名。所以信中称呼颜黎民,有时用“你”,有时用“你们。但鲁迅日记注释组的同志深入调查以后,终于弄清了颜黎民确有其人,并非假名。(摘自《福建教育》)  相似文献   

14.
有许多的中学生朋友来信询问,“鲁迅小说中的我是不是就是鲁迅自己?”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鲁迅小说中的“我”有些有他自己的故事,有些则未必,而有的并非以“我”出现的人物则又有鲁迅的影子,但无论哪类作品,鲁迅的小说都有他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下面就从叙述、故事、“意思”(鲁迅语)三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这一节课,我要和孩子们一起重点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救车夫”。“救车夫”这一故事篇幅长,含义深刻的句子多,文中描写鲁迅先生言行的句子是教学的重点,而描写环境的句子和描写车夫的句子同样值得孩子们好好品味。于是,在上课前,我决定以“无招胜有招”,让孩子们自己确定研读的句子进行感悟。但为了保证阅读泛而不散,我又在小黑板上抄好了三个句子,以便课堂上重点读悟。三个句子中两句是正面描写鲁迅先生言行的,另一句则是侧面描写车夫接受“爸爸”询问时的一番言行。课一开始,我便对学生说:“同学们,请你们自由地读一读“救车夫…  相似文献   

16.
“长”有两个读音:一个是cháng,一个是zhǎng。鲁迅在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了忘却的记念》、《阿长与山海经》等作品中,多次提到自己的乳母“长妈妈”。课文下的注释是这样写的:“长cháng妈妈,鲁迅小时候家里的女工。她经常给鲁迅讲故事,后文中的阿长也是指她。”课文的编者对“长”的注音有待商榷。查字典可知:读“长cháng”时,有四个意项。第一是指长度;第二是指跟短相反;第三是指长处,优  相似文献   

1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高级小学语文课本第三册二十六课),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几个小故事的记述来反映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的。这几个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当然还不可能是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全貌写照,但通过这篇课文,学生能够对鲁迅先生有一定的认识。一小孩子读书,往往有“囫囵吞枣”的毛病,他们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不大注意具体内容和作品对自己的教育意义。我就常听到学生在选择读物时说:“我要一本打仗的节”,或者问:“有没有捉特务的?”如果拿到一本描写儿童日常生活的“不惊险”的节时,他们就会说:“这不好看,调一本吧!”针对这样的事实,我认为  相似文献   

18.
鲁迅早期提出的关于改造国民性的问题,在过去论述鲁迅思想发展的文章中,还很少有人作深入的探讨,至十年内乱期间,更是避而不谈,仿佛谈了,就会贬低鲁迅的思想似的。打倒“四人帮”后,学术界贯彻双百方针,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情况已有所改变。近年来,对此问题更掀起了研讨的热潮,作出了一些新的评价;尽管见解仍有分歧,但通过互相启发,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鲁迅思想发展的研究。据许寿裳的回忆,鲁迅在日本弘文学院学习期间,曾提出三个相关的问题,经常和他讨论:一、怎样才是最理想的人性?二、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这“最理想的人性”,也可以说是鲁迅所企求的“精神文明”,而这“精神文明”:又是“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  相似文献   

19.
“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毛泽东的这一论断,当然是经典性的科学论断,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应该说鲁迅也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鲁迅的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作为鲁迅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人道主义思想也同样有一个发展过程,一个逐步深化和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下面试略加论述。“立人”——鲁迅的早期人道主义思想鲁迅到日本留学的初期,就经常考虑三个问题。“一、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二、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鲁迅之所以经常考虑这三个问题,是因为当时国家民族的命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论鲁迅——纪念鲁迅逝世七十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鲁迅研究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并专门论述“鲁迅精神”,概括“鲁迅精神”的内涵和特点的是毛泽东;第一个最全面最正确最深刻地论述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革命史上的光辉业绩、崇高地位和巨大作用的也是毛泽东。毛泽东高度评价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以三“家”一体的全面的整体的观点,从“文学”、“思想”、“革命”三个视角来评论鲁迅,对我们认识鲁迅,研究鲁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