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永Qin 《云南教育》2001,(21):41-42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是“九义”数学教材第五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对这三种图形的教学要求是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已初步认识过,这里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为学习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作准备。平行四边形属于初步的直观认识。教师在教学时,要把握好这三种图形的教学尺度。教材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编排在一起,便于学生通过对图形的看一看、量一量、围一围、比一比,去发现这三种图形的联系和区别,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这三种图形作铺垫。针对教材的特点,采用多媒体的动态图像直观演示辅助…  相似文献   

2.
刘烁 《贵州教育》2012,(18):32-33
《认识角》是苏教版《数学》第四册第七单元内容,本单元的内容可分为2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时为第1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一些常见多边形的基础上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三年级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作准备;同时,也为学生以后进一步认识角、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积累感性经验。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标分析 一年级下册教材已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本节课学生将继续学习这两种平面图形,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林清芬 《中小学电教》2011,(10):134-134
教学内容:课本第53页至54页例题及第55页练一练中的习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3)借助直观演示、操作、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彩纸、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三角形纸、纸条。  相似文献   

5.
谢毅 《山东教育》2004,(28):47-47
“长、正方形的周长”是课程标准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42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了一个图形的周长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错误:求长方形的周长时忘了乘2;拼图形或者切分图形时多算了边或少减了边。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呢?我想,老师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通过操作、演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①让学生用小棒摆长方形和正方形,加深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特征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时,要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直观手段,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探索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的结构规律。一、通过直观演示,推导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引导学生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可先出示一个长方形图形,让学生复习它的长和宽,以及面积计算等知识。接着分两步作直观演示:1.沿着长方形的一条宽边(左边)折出一个角,沿着(折)痕剪下折成的三角形,平行移动到右边,如图:启发学生…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一折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课本第53页至54页例题及第55页练一练中的习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3)借助直观演示、操作、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彩纸、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三角形纸、纸条。  相似文献   

9.
李青 《云南教育》2002,(31):39-40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五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一、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1.电脑出示。师:它们各是什么图形?生:左边是长方形,右边的是正方形。(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2.教师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师:长方形有几条边?你们数数看。生:长方形有四条边。(师板书:四条边)教师请一名学生用电脑演示长方形的边并数数条数。师:那么你们会用同样的方法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吗?生:正方形也有四条边。师:谁来数给大家看?(指…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并认识平行四边形。2.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积累感性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长方形、正方形纸片、钉子板、七巧板、直尺、三角尺,能折的长方形、正方形小木框、小棒(6长2短)、方格纸。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一、标准、变式结合.克服表象定势 小学生的思维往往是结合具体表象进行的,表象是否全面、正确,影响着思维的准确与深度。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把标准样式呈现给学生,还要将变化样式让学生进行具体感知,避免形成片面的表象。 例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如果只出示标准图形(图1),那么学生很有可能认为图2不是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教师用教具  相似文献   

12.
“平行四边形”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基础上进行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与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联系,是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重点。通过本课学习应该使学生认识四边形,建立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形成表象,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时可采取直观演示、动手操作,量一量、画一画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所学图形的特征。 一、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复习引入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九义”试用修订本)第二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名称;2.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电脑演示等,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且能辨认这两种图形;3.培养学生独立探寻问题和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过渡,引出新知。1.请小朋友们拿出一个长方体,数一数长方体共有几个面?想一想相对的两个面的大小怎样?(计算机动态演示相对的两个面大小一样)。提问:谁知道这个长方体的6个面是什么形?板书:长方形。2.请小朋友拿出一个正方体,数一…  相似文献   

14.
本节教学内容为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材第100页例1),第1课时,新授课。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最基本的平面图形,也是学生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基础。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难点是它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六年制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相似文献   

16.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的教学目标可作以下描述:一、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二、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达标的教学过程可分三个阶段来完成。 一、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导入新课。上课开始,教师启发学生回忆,见过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正方形?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教具,引导他  相似文献   

17.
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图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我读到一位知名教师关于“质数、合数”新课改观摩课的教学导入片段,现摘录如下:师:3个同样的正方形,每个边长是1,用它们拼成长方形,行吗?生(齐声):行!师:请你说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生:3个同样的正方形能拼成长3,宽1的长方形。(师电脑演示)师:4个这样的正方形,能拼  相似文献   

19.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计算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周长。难点是理解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数学第一册,学生就开始直观地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第三册,学习直角时明确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每个角都是直角”;到第五册,通过用尺子量的办法知道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在这个逐步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认识的过程中,折纸方法可以在教学中反复运用。其具体做法是在各个教学阶段,教师可以制作许多大小不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发给学生去折,不要限制折的方法,不要指明寻找什么关系,只需鼓励学生利用折叠去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中存在的性质。这样,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发现的结论是丰富的。他们大多能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