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从零星到系统、从个人到组织的转变过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存在着诸多局限。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的同时其实就开始出现了中国化萌芽现象。这种萌芽现象既表现为一种动态的进程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也表现为一种结果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出现的成果。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中国化萌芽过程中,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实践和理论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梳理这些成果,从中可看出马克思主义早期中国化萌芽过程、状况、特点与规律,其主要目的是为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现代化、时代化、民族化、大众化提供有益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其早期传播的主要时间.在传播过程中,不同国家、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之进行了本土化,出现了革命性与科学性之争,导致本土化程度不同,最终影响到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民族的适应力、亲和力、解释力和指导力的差异.因此,应该重新审视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汲取经验与教训,以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适应力、亲和力、解释力和指导力.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走进中国并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是因为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同时也是当时各种思想潮流相互碰撞、论争的结果,绝非共产党单面宣传的结果。在当时不少先进知识分子宣传、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论争,争论的焦点集中在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观点,以及中国是否需要阶级斗争的问题上。不可否认的是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也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但不同形式的讨论、论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四川马克思主义运动先驱、党团组织创始人王右木以课堂为传播阵地,开启了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认同;以社团为传播平台,增进了进步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以刊物为传播载体,唤起了人民对"改革社会的正确途径"的道路认同;以革命活动为传播场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在革命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传播路径从课堂传播、社团传播、刊物传播到革命活动传播的演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四川早期的传播过程中,传播方式从认知逻辑到实践逻辑的转化。传播效果从情感认同、理论认同、道路认同到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实践中具体运用的升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四川早期的传播过程中,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从思想启蒙到用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实践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刘鹏成 《文教资料》2011,(21):97-100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经历了由报纸杂志简介到知识分子在"书房"里深入解读和研究,再经由先进分子的"书房"到工农大众"厅堂"的过程。早期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的成分是很复杂的,按其思想理论基础分,大体可以分为封建主义者、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知识分子、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先进分子的前身)等,这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态度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们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留下了许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得到了迸一步完善与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目前,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日益增多,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成为了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文中将从文化视域下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发展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9.
留学生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留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重大贡献,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的时间,是一个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本文认为:毛泽东的有关论述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命前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有三个标准,即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传播、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出现;并据此分析了所谓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论断,得出了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和五四运动后传入中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中苏论战对中共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客观上起到了促进作用。论战期间,中共中央组织翻译出版了大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编辑出版了《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整理发表了对苏共和其他党的批判文章以及相关修正主义者的言论和著作;在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中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介绍中苏论战情况和中共中央的政策观点。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在咸林中学的早期传播与魏野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1921年,华县咸林中学的创办者、著名爱国教育家杨松轩先生聘请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宣传活动家魏野畴来咸林中学执教。魏野畴到咸中后,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践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民主和科学精神,为马克思主义在陕东地区的早期传播以及陕东地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和革命活动的开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使咸林中学成为华县的革命摇篮。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中,由于传入渠道具有多样性和传播意图具有多元性,促使传播者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思想交锋。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中的思想交锋,对于我们正确抵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潮的干扰和侵蚀,以及科学的认识和评价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传播学的理论可以得知:任何一个理论不会自发地传播,只有在具备了一定的传播环境、传播媒介,理论之间具备某种契合性才能得以传播。无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满足了理论传播的必要条件。从传播环境上,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国内环境,以及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提供了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特定的历史语境;从传媒媒介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刊物的翻译出版,研究团体竞相涌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历史推力;从传媒内在契合性上,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有异曲同工之妙,为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体、媒介、渠道、特点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同地区的早期传播、《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三次论争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等问题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对其主要成果作一归纳梳理和简要评述,并对如何加强该问题的研究作了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林砺儒是我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较早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教育进行了历史的、阶级的分析,科学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并在教育的方法论、教育的发展方向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精辟的阐述。本文着重探讨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试图从一个侧面展示他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形成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十分坚实可靠的思想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又推动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河南的早期传播 ,使河南成为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活动和建党较早的省份之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逻辑。基于跨学科视角,融合传播学等研究方法,从传播的主客体、媒介、过程和内容等方面,可以更全面而立体地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影响。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际,中国传统文化在起阻碍作用的同时又提供了传播土壤;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内容选择与诠释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惰性和内容也深刻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以宣教与文化殖民为目的的在华基督教教会大学推行神学教育,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违背.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中国知识分子在非基督教运动中对基督教、宗教的批判,直接促成了收回教育权、确立了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理念.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运用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对宗教的批判,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优势,使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在教育界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也逐步确立为近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日常生活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领域,也是检验、完善和发展理论、制度和政策规范的试金石。我们可以从理论层面、制度和政策规范层面、日常生活活动等三种形式阐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向日常生活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