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钱钟书主张读书要先博后约,由博返约。即先广泛涉猎,博览群书,然后,再在此基础上提炼吸收,形成知识结构,为后学者指出了正确的读书方法。  相似文献   

2.
阅读可以看作是一种介乎精神与文化之间的审美活动。钱钟书倡导“读书务博”,注重“博览、融化、取精”,这就是所谓的“妙悟”,  相似文献   

3.
博览群书,博中有专很重要. 阅读就应该是广泛地阅读.首先,作为一名理智的高中学生,就当前的学习要求和终身成长而言,我认为广泛的阅读更加重要.鲁迅先生认为青年大可泛览本业以外的书,这大概说的就是博览群书吧.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丰富自己,不能急功近利,一蹴而就.广泛的阅读不但有助于我们快速大量地掌握有关信息,不断积累知识,拓...  相似文献   

4.
老编发微     
《中学生博览》2012,(23):52-52
@中学生博览一高亮V:#走进长春图书博览会#一位妈妈到展位前为上初二的女儿选购杂志,看到《中学生博览》的名字,惊喜地叫出了声:20年前的她,也曾读着小博长大,家里至今仍收藏着当年的小博!  相似文献   

5.
博览     
为师者需博览,博览者方能为师。本板块共设8个栏目。从读者需充电的角度考虑,设置了刊发教育教学前沿理念的《理念新视野》,与此呼应的是摘编新论点、新经验的《信息平台》;从读者职业生活的角度着眼,设立了《休闲地带》《文苑长廊》;从教育视阈角度筹思,设计了反映区域教育风貌的《区域教育之窗》,纵横介绍国外教育实践的《域外经纬》,描述家庭教育和家校沟通故事以及反映家长、师生心声的《家校在线》,还有荟萃南粤教育短新闻的《粤教新声》。我们的追求是:博而不乱,博而不碎;博而有识,博而可览。愿博览博大精深,览而常新…  相似文献   

6.
博喻浅说     
博喻是比喻的一种,是常用的辞格之一。所谓博喻,是铺陈性的比喻,即用多种事物去说明或描写一种事物。这种比喻,更能生动地充分地状物写景抒情,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有不少这样的范例。博喻有两种类型,一是多比一,二是多比多。多比一就是用多种不同的喻体去说明或描写某一事物的一个方面,使这个事物的特点更为突出鲜明。例如:  相似文献   

7.
毕延威 《师道》2012,(3):62-62
尊敬的《师道》编辑部老师: 你们好。寒假期间,看到我博客的主页面上跳出《教师博览网一教师博览,教师博览杂志社》一行字符,打开一看,我居然被推荐为“草根名博”.顿时,心里有一股暖流在流淌,第一时间里,我觉得首先要感谢的是《师道》杂志,是她让我听到了自己成长的拔节声。  相似文献   

8.
实行"精讲博读",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就是删繁就简精讲课文,增大课堂容量,节约更多的时间,使学生在课内读"课外书",在博读中积淀知识。"精讲博读"主要要做到"四精",即内容精、步骤精、方法精、语言精。构建五种课型即预习课、精讲课、交流展示课、美读欣赏课、检查反馈课五种课型。同时进行博读拓展,经典诵读等,以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对“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张小明“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连读”作为一种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一经提出就引起了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广泛的兴趣与持久的讨论。目前,对此主要有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一种认为“硕博连读”有可能冲击现行研究生学位制度,硕士学位作为一...  相似文献   

10.
读书八宜     
仝根章  仝娟 《教育艺术》2002,(11):26-27
一曰宜“博”。“博”者 ,多也 ,广也。打个比方 ,读书如人之吸收营养 ,没有“博” ,则营养不良 ,面黄饥瘦 ;有了“博” ,才营养丰富 ,身健体胖。有资料记载 :鲁迅年青时读书 ,除规定功课外 ,天文地理、花鸟虫鱼 ,无一不看 ,无一不读 ,就连《释虫小记》、《释草小记》之类的杂书 ,也忙里偷闲 ,翻看阅读。很明显 ,鲁迅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人大家 ,与他博览群书是分不开的。教育艺术家、演讲大师李燕杰说的“读万卷书 ,行万里络 ,识万般友 ,做万件事” ,讲的不就是多看广读、博览群书的好处吗?二曰宜“专”。“专”者 ,专心致志也 ,学有专攻也…  相似文献   

11.
论述语文作业的本质目的,探索能够促进儿童素养发展的特色语文作业形式:化虚为实——“实”文味,“虚”形式;以简驭繁——“繁”思考,“简”数量;由博返约——“博”阅读,“约”训练。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该实现由“繁”到“简”的突破,教师只有在设计作业时化虚为实,以简驭繁,由博返约,学生才能真正轻松有效地学习。  相似文献   

12.
记得一位哲人曾经说过 ,真正的智慧源于简单。学问之道实际上是一个由约到博 ,又由博返约的过程。自然 ,这后一个“约” ,并不是单薄、肤浅 ,而是把握了本质规律之后的“精” ,提纲挈领。阅读董学文、张永刚二位先生的新著《文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1年 1月 ,以下简称董著 )之后 ,一个突出的感觉就是它的“新”和“约”。“新”不仅是指观念新 ,而且指内容编排、写作方法上的新。而“约”则不是简单 ,而是在“博”的基础上的“约” ,抓住了文学原理的根。在“文学原理”教材动辄四五十万字 ,甚至上下两册的今天 ,董著只用了 2 6万…  相似文献   

13.
不少学生总希望老师介绍读书方法,更有少数人希望老师能传授读书走捷径的诀窍。其实,一千个人读书,有一千种方法,而且,大都不可移植。如果硬要讲有什么方法的话,那只能概括为六个字———无定规、有原则。我个人的第一个原则,正确理解“好读书而不求甚解”。这句话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我想,他的本意决非叫人们读书可以不下功夫、浅尝辄止,而是叫人们不要读死书,不要钻牛角尖。但凡读一本书,首要的任务是弄清作者的观念、这本书宣扬的主旨,切不可被细节所困惑。第二个原则,由约而博、由博返约。读书,有“翻一翻”和精…  相似文献   

14.
一、教育管理就是提高教育效率管理就是提高效率,这是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的核心观点。管理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和实验来达成效率的最大化,所以泰罗的科学管理也被看成一种理性化的管理,他的思想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但在教育领域,人们保持着十分谨慎的态度。博比特  相似文献   

15.
<正> 马克思具有非凡的记忆力,超群的记忆力是怎样来的呢?秘诀只有三个字——博,记,读。“博”——就是博览群书。马克思一生博览了各国的历史、哲学、政治、政治经济学和文学等书籍,学识渊博。“记”——马克思为加强记忆,有时一段书要看好几遍,并在疑难的地方用铅笔作出记号,重点记忆。当发现有错误的地方,就打上个问号或惊叹号。发现重要段落和语句,就用横线标出来或将它摘录下来。“读”——马克思在青少年时代,就对语言特  相似文献   

16.
博喻,也称“联贯比”,就是多种比喻的综合运用,以此来表现被描写对象,增加其形象性,也增加欣赏者审美感受的曲折性与丰富性的一种比喻。博喻自古以来就是诗歌创作中  相似文献   

17.
好大的公鸡     
邱奕豪 《新作文》2010,(11):34-34
远古时代,有一种公鸡,叫卡塞米博。它们生活在几千年前的恐龙时代一一侏罗纪或者白垩纪。它们和一般的公鸡样子差不多,就是尾巴比较鲜艳。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给全国教师和关心教育的人士搭建一个读书交流、共同成长的平台,创造阅读探讨、专业发展的浓厚学习氛围,《教师博览》杂志社特成立教博读书联合会。本读书联合会倡导新理念——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利用杂志、网络、论坛等平台,与书友们一起线上线下探  相似文献   

19.
研究型教师及其培养构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中外,都认为教师能力上的最高境界就是教师具有研究能力。我国古代的所谓“术业有专攻”,其要求涵盖的就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包括在专业上要有反思能力、创新能力,即研究能力。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如果你要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  相似文献   

20.
前些时,我到浙江,一位同学问我:学习时事是精一些好?还是博一些好?当时我说,学习时事先要有博,要广泛地浏览、阅读,然后在博的基础上再精,也就是提炼、概括。 话说到这,本来也可以结束了。但回到北京细想,感到还有许多该说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