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阅读的境界     
什么是“阅读”?《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此所作的定义性界说中有这样的话:“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当然是指读者主体的心理过程。而不同读者对同一读物所产生的心理过程(阅读效应)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易经·系辞》)。所以,阅读要有一定的境界。本文试从三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阅读”?《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此所作的定义性界说中有这样的话:“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当然是指读者主体的心理过程。而不同读者对同一读物所产生的心理过程(阅读效应)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易经·系辞》),就说出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可以说,阅读既凭借于文本,其结果又往往会超越了文本。  相似文献   

3.
孙华萍 《小学生》2013,(4):32-32
阅读的实质是什么?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认为:"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心智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教育大辞典》(卷一)则说:"从书面语言获取文化科学知识的方法,信息交流的桥梁和手段。"前者着眼于阅读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后者着眼于阅读本体的社会功能,均言之成理。也有学者专家认为:"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语文教学的再认识》)指出信息不仅需要"筛选",而且要"结合"储存材料,引起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阅读所做的定义性界说中有这样的话:"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当然是指读者主体的心理过程。大阅读教学是对传统阅读教学的深化改革。将课内阅读延伸至课外,课堂阅读教学仅是个范例,实现课内外结合;拓展学生的阅读时空,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品质;给学生更多的阅读自由,以及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等等。二十世纪末,中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吸引了  相似文献   

5.
“好读书”与“不求甚解”“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它是由一系列的行为和过程构成的总和。”(《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就阅读目的的指向性说,阅读可分为消遣性阅读、借鉴性阅读、资料搜集性阅读、前瞻性阅读、修身性阅读、益智性阅  相似文献   

6.
阅读浅说     
阅读的真正内涵,就是看文字符号,认识事物,理解事物。它是重要的交际手段,是人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重要条件,是增长知识、丰富人生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龙墀 《辽宁教育》2003,(12):37-39
阅读的本质上是从书面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语文课程标准》对其作了这样的描述:“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一语到位,说明了阅读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但是,阅读又是学生自主的个性化行为,是不能以教师的分析讲授所能代替的阅读实践活动。怎样通过阅读实践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呢?这就要讲究阅读方法了。叶圣陶先生早已指出:“不在阅读法方面多注点意,阅读十个选本也是徒然,不用说一个。”(《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  相似文献   

8.
吴建勇 《现代语文》2009,(12):29-30
阅读是什么?在不同层次的概念框架结构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答案:《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解释为:“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美国阅读心理学家吉布森等人认为:“阅读乃是从课文中提取意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阅读,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中有“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之义;《新华字典》解释为阅有看、察看之义,读有依照文字念出声音之义。据此看,“阅”和“读”是看与念,并领会其内容的意思。《中国大百科全书》作了这样的权威解释:“阅读是从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  相似文献   

10.
靳长影 《语文天地》2011,(22):27-28
阅读在语文学习中有特殊地位,应引起语文教学者的重视。《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这样给阅读下定义:"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活动"。很显然,读者是阅读的主体,汇集了众多语言符号的作品是客体,当主体从客体的一系列"语言符号"中"取得了意义",阅读就得以完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阅读的主体———学生,应该让学生充分发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①这一心理过程与作者创作原文的心理过程是相反的。作者构思一篇文章的过程是: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而读者要理解作者创作的过程则必须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书面语言符号中,理解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是逆分析方面的理解;第二阶段是探索作者的思路,研究作者是怎么写的,这是通过顺分析方向来理解。具体来说,先指导小学生读懂原文的书面语言,再取得意义,或者说先逆向理解其内容,再顺向理解其写法,这就是小学生阅读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而阅读本身就是一个运用已有知识的理解过程,是一个个体获得独特体验的过程。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入,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越发重要。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而阅读本身就是一个运用已有知识的理解过程,是一个个体获得独特体验的过程。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入,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越发重要。  相似文献   

14.
阅读的本质是从书面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语文课程标准》对其作了这样的描述:"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一语到位,说明了阅读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阅读心理"作了这样的说明:"阅读是从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就是说,在阅读时,感知、想象、联想、思维、记忆等心智因素,分析、综合、推理、判断、归纳、演绎等心智技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一种领会和感悟文本中的文字内涵与意义的个体认知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指出:"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语文阅读理解是对学生基本智能的考察,它是学生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也是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  相似文献   

18.
语文阅读的认知心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文阅读的认知心理杭州师范学院马笑霞《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阅读心理”作了这样的说明:“阅读是从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就是说,在阅读时,感知、想象、联想、思维、...  相似文献   

19.
数学阅读是指从数学的文字、符号、图形中获取意义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非常复杂。包括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认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过程.数学阅读困难主要表现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维停滞,不能有效地输入数学符号、数学文字等表达的意义,或者只理解了字面的意义,而不能理解数学的真正涵义.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阅读是一个心理过程,也是一种思维活动。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说就是对思维能力与思维习惯的培养。优秀的思维品质,应该是严密又灵活的,能促进多维能力的协调发展。阅读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屈原的《天问》中,我们能领悟上下求索的精神;从《登幽州台歌》中,我们能品尝到永恒的孤独感;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我们能感受到古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通过阅读,学生方能超越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