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素质教育中,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特质区别在于,它是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为根本宗旨。语文的本体,就是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语文教学必须要“语文”一些,能够切实地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读写能力。提高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紧扣语文本体。教出语文的个性来呢?我在《生命的林子》的教学中,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徐炜 《中学文科》2006,(11):4-5
本文通过具体阐释语文的“人文性”特质,从语文教学这个角度,分析了语文教学人文性缺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寻人文教育的基本途径,以及在具体语文教学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觉得有一条非常重要,那就是要在不断地积累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加强语文修养中,尽量使自己“语文化”。  相似文献   

4.
在基础教育中,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所有课程的特质在于它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为根本宗旨。语文的本体,就是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语文教学必须走在“语文”的路上,在读写听说中紧扣语文本体,处理好以下几对主要关系,教出语文的个性。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而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参与语文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有所体验,有所发现,形成积累,完成构建。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对语文实践不够重视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曹恩尧 《云南教育》2005,(11):28-29
在基础教育中,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所有课程的特质在于它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为根本宗旨。语文的本体,就是语文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语文教学必须走在“语文”的路上,在读写听说中紧扣语文本体,处理好以下几对主要关系,教出语文的个性。  相似文献   

7.
蒋太霞 《小学生》2012,(8):19-1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是围绕教材灌输知识,学生则处于完全被动地死记硬背局面,这种填鸭式“教要点”的教学模式,会严重制约学生的提升综合能力。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已经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非常重要,必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不断沟通,让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8.
施圣贤 《双语学习》2007,(7M):53-53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是培养学生语文的素养是主要途径。阅读能力是“读”出来的,只能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阅读能力不仅是语文学习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而且也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使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创造。阅读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更多地依赖语文教学,它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是我们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这是从根本上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长期的语文教改探索中。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教改要想真正改出成效,不能仅局限于教法的改革。而要把改革的触角深入到学生的思维领域。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人们提得最响的就是大语文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又如何体现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几年的课改实践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是做加法的艺术。遗憾的是,有些语文老师做的是减法,除了照本宣科教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考语文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学形势的发展,对语文复习课及语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老师必须积极投身于改革的大潮,解放思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以期在当前严峻的升学形势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2.
瞿娇娇 《小学生》2023,(5):46-48
在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有效落实语文要素,以实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写能力,发展其语文素养的目的。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夏天里的成长》为例,分析语文要素的有效落实策略,对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后新教材出现了一个新亮点——语文生活。它是小学语文每单元语文乐园中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它整合了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动笔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我超越,自主发展的必要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大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凋发展。在此,笔者以苏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中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例,来谈一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15.
在长期的语文教改探索中,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教改要想真正改出成效,不能仅局限于教法的改革,而要把改革的触角深入到学生的思维领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这是从根本上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推行的语文新课标,强调传统语文材料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目前的语文教学中,不仅在给出的课外阅读内容中有许多我国传统的名作名著,而且依据语文新课标编写出版的新版语文教材,也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文言文的比重。语文教材这种在内容上的变化,曾引发了人们的许多思考。记得前些年山东省的某家电视台,就曾为语文教学该不该教文言文开展过民意调查,调查的对象有中学教师,有商店的售货员,也有大街上散步的市民。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与优化,对于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融入审美教育,符合语文教育改革的需求,还能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美育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教育内容,将美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对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分析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小学语文教育同审美教育的关系,并提出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策略,希望可以为小学生审美素养与语文素养水平的提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亮点,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索的地方,通过广大语文教师的实践,已取得了很了不起的成绩,收到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实效。笔者在具体的实践中也积累了不少的心得,细细思来,要搞好语文综合性学习,使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力武器和有效途径,最重要的是语文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要有正确的角色定位。因为语文教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也是最为关键的资源,这一资源能否充分利用,将决定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成败。我认为语文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应是这样几个角色。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在大力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一如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以下简称《语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