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贵州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也走向了多元化。从农村题材的作品来看,它们的走向,一是继续走传统的路子,但力求用时代的新鲜内容使作品达到新的高度,如苏晓星的《金银山》;一是走向精美化,如袁仁琮的《穷乡》:一是走向通俗化,如谭良洲的《少女梦》。贵州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走向多元,丰富、活跃了贵州交坛,同时也给读留下了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裕固族作家的文学寻根的自觉性缘于裕固族族群的流寓情结和民族文化的边缘情境.20世纪90年代以来,裕固族作家的文学寻根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回家.对传统根性的书写,是借助一系列的民族文化意象所赋予的文化内涵以及在母语的思维方式下实现的民族身份认同,裕固语转写的背后是对民族文化深沉的爱恋.文学寻根的过程中,裕固族作家捡拾民族文化的碎片并进行缝补,是对族群历史的再叙述,在现实的文学需求中对工业文明下的工具理性思维进行了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国文学是一个整体。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都是传统与反传统、民族性与世界性、政治与文学三对基本矛盾中不断生成和增长现代性新质。20世纪中国文学正可看做是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作家以自足、完备的艺术形态,展示出共性与个性兼备的开放型的文本风貌;亲和的平民生活、无奈的真实人生、历史的情感探索。她们的小说创作或平视芸芸人生,在一种冷静的观察体验中凸现出真切感和真挚感,融入自己对人类的悲悯胸怀;或在无用于世的现实中,以世俗化的、嬉笑怒骂皆由人的姿态回避对尴尬人生的评判;或穿越历史的隧道,追踪并重现女性对真爱和理想的探索足迹、心路历程,从女性角度重新解读历史,寻求其中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人道主义思潮随着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兴起而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大致贯穿了此后20世纪中国的思想史。从“五四”时期对人道主义的宣扬,到20年代末期人道主义思潮在主流文论中开始失势,以至在其后的几十年中被当作革命思想的对立物受到批判和责难,再到80年代初,尤其是90年代以来人性、人道主义的价值被重新发现并在学术界形成广泛的共识,人性、人道主义经历了由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曲折历程。人道主义思潮在20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命运,折射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6.
论20世纪中国乡村小说的基本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是2 0世纪中国文化裂变的阵痛中心,也是2 0世纪汉语文学最重要的话语资源,因此乡村小说便成为2 0世纪汉语文学中成就最高的领域。站在今天的认识高度,从作家的主体立场、审美视角、叙事策略,及其在现代性建构中的意义等角度进行考察,2 0世纪乡村小说呈现出三种基本传统:从鲁迅到韩少功是以知识分子立场、文化批判形成的启蒙传统;从废名、沈从文、孙犁到汪曾祺、贾平凹是以知识分子立场、人性审美形成的诗化传统;从赵树理、柳青到高晓声、路遥是以农民立场、现实视角形成的“史诗”传统。这三种传统,在90年代出现的乡村小说《白鹿原》中实现了全面整合与超越。《白鹿原》由此获得了将中国乡村小说推向成熟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发展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特点, 在中国20 世纪体现得最为丰富、生动。三次巨变由于都是观照世界发展大潮、围绕现代化这一主题而展开的, 因此在中国20 世纪具有逻辑必然性, 并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百年进步。中国20 世纪发展的启示意义, 在于要求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 使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在理性轨线上运行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国借鉴国外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代以来 ,中国的新教育通过不断地学习别国先进经验而逐步发展起来 ,特别是进入2 0世纪以来 ,中国教育向国外教育学习又经历了三次大的高潮。通过对这百余年教育历史进程 ,特别是三大学习高潮的回顾 ,考察国外教育对我国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总结中国在学习国外教育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将为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立足本国国情 ,借鉴汲取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 ,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 ,推进我国新世纪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 ,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世纪中国文学的主流是在以全盘否定中国文化和全盘西化为目的的思想革命的基础上表现出以反20载道和反消遣为目的的内容革命和以反文言和反格律为目的的形式革命等反传统特征的。这虽然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选择,但其极端发展的教训也是值得深思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这部巨著,我们对20世纪有一个全貌、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对人类的愚昧、执著等进行深刻而系统的反思,它以宏观历史思维的方式再现了20世纪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诸多专家学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满族家族历史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满族家族史、满族谱牒与满族家族史的联系、满族文化习俗与满族家族史的联系这三个方面对满族家族历史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与徐志摩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新诗创作中浪漫主义的典型代表,文章从他们创作的承继与连贯,对新诗创作的影响以及他们诗歌创作的异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对郭沫若与徐志摩诗歌创作特色的比较展示了浪漫主义在中国新诗的发展以及诗人对新诗繁荣的影响与推动。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二十世纪大博览>存在的翻译错误、译名不统一、参见遗漏与错误、印刷错误、索引错误等诸多问题,并分析了错误原因.  相似文献   

14.
社会达尔文主义发源于欧洲,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得到最为充分的传播和发展。同时,它对美国的经济、政治、对外政策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以后,在短短的20多年里,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就有所接触。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命力的是代表中国无产阶级的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从19世纪末零星传入中国到具体指导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其间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历史选择,包括对传播主体的筛选、在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斗争中选择马克思主义、对来自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进行甄别,也包括对马克思主义本身内容的选择。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实质上是中国社会与马克思主义双向互选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古典主义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古典主义特指17-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旁及英法等欧洲国家的文艺思潮,新古典主义、伪古典主义等术语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广义古典主义意指一种稳健、节制和充满理性的文学精神和审美理想。用广义古典主义进行梳理,我们发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致经历了古典主义的最后一搏、转为潜流和缓慢复苏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对文学的研究,首先应该关注文学得以发展和发育的环境。厘清文学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民族和特定社会环境下形成的特质有助于深度挖掘文学的主题、形象、语言和风格的文化内涵。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发展,新移民对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英国文学,得益于新移民文学的发展,也展现出了不同以往的繁荣。这种繁荣的形成,就是特定的生态环境下的产物,是英国文学逐步走向国际化表现。  相似文献   

18.
近来,人们对20世纪中国的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总结这一百年来教育学建设的成败得失。从教育学体系方面来论述20世纪中国的教育学,笔者认为,20世纪中国教育学体系经历了4次变化,现在正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何洋 《职大学报》2004,(3):15-17
在二十世纪《墨辩》研究过程中,存在一种既非常特殊又具有一般意义的文化现象——“墨辩现象”。“墨辩现象”关系到中国逻辑中研究和《墨辩》研究的方向问题,具有极大的危害。本文对该现象的社会历史根源、其所涉及的诸种问题、其实质和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消除此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党在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的同时,对知识分子政策也进行了调整,这些政策的调整,对抑制"左"倾错误,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起了很好的作用。然而,在调整政策的根本问题———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认识上,党内出现了较大的分歧,毛泽东同志在这一问题上呈现出正确与失误并存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