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关联理论,具体探讨认知语境与英语双关的认知语用阐释关系。释话人认知语境中的词汇信息、百科知识信息和逻辑信息在英语双关的理解过程发挥引导和制约作用。充分重视认知语境这三个要素的阐释作用,有助于释话人选择恰当的语境假设、获取话语最佳关联、正确推断发话人的意图、确定英语双关的多种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连大学学报》2016,(2):70-74
传统训诂学中的语境除了具有静态性外,还具有动态性和认知性,动态性体现在共时语境和历时语境中,认知语境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语境的动态性、认知性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此项研究将会为语境学拓展研究空间,使语境学的研究内容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3.
语境是语用能力的一个核心要素,传统上对语用能力的理解多为静态的语境观,过度关注语用行为的形式与策略,忽视了交际的动态性特征以及语用能力的认知内涵。本文基于认知语境的动态性特征,认为语用能力是在语言交际中,交际者能够依据明示语境经过认知加工提取出相关的缺省语境,不断顺应或重新建构认知语境,从而产出合适话语的一系列反应。它包括语用知识、语用意识和语用表现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4.
语境是语用能力的一个核心要素,传统上对语用能力的理解多为静态的语境观,过度关注语用行为的形式与策略,忽视了交际的动态性特征以及语用能力的认知内涵。本文基于认知语境的动态性特征,认为语用能力是在语言交际中,交际者能够依据明示语境经过认知加工提取出相关的缺省语境,不断顺应或重新建构认知语境,从而产出合适话语的一系列反应。它包括语用知识、语用意识和语用表现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5.
双关既是修辞,也是人类的认知方式。选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双关,运用隐喻认知理论,从语音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下一词多义的角度对其双关的认知特点进行考察,认为剧中语音双关的理解是基于双关词语的语音相似性而产生的"跨域映射"过程,语义双关的理解是听众或读者心理空间整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认知参照点理论被广泛地运用于解释各种语言现象,它对双关也同样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认知参照点理论解释双关的认知机制是,先以显性语境(R1)为认知参照点,通达显性语用义即目标1(T1),再以T1为认知参照点(R2)通达隐性语用义,即目标2(T2)。  相似文献   

7.
认知语境是关联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知语境观揭示语义推理的认知心理依据和心理状态,话语理解是一个"认知-推理"的动态化过程。与传统的语境相比,认知语境具有动态性、主体性和整体性。文章分析了认知语境的理论依据和特征,探讨认知语境在人类交际中话语理解的作用,从而达到有效的交际。  相似文献   

8.
传统语境观认为语境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先于交际而存在的使用和理解语言的环境。而认知语境理论则强调了语境构成的认知要素,其本质特征是动态性。认知语境的构成要素及本质特征,对于深化理解语篇主旨和准确把握作者意图发挥了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9.
隐喻不仅是语言中一种最常用的修辞方式,也是人类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本文从传统修辞学的角度探讨隐喻辞格,认为模糊性是隐喻最主要的特征之一。隐喻模糊意义的理解离不开认知语境。本文在阐释了认知语境的三个基本特征:动态性、人本性和可选择性后,从认知语境的语言知识、百科知识、文化知识和情景语境四个方面分析认知语境对隐喻模糊意义理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语用预设是构成交际语境的一部分,预设动态性的发展会影响认知语境,使之不断累积和扩大.话语交际的成功取决于交际双方在动态的认知语境中寻求新旧信息的关联,作出符合认知语境的预设推理.在认知语境中进行预设推理,寻求最佳关联,是解读幽默语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傅冰 《考试周刊》2009,(39):113-115
文章论述了认知语境的动态性和建构性,并从这两个特点出发分析了认知语境的动态建构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讨论了这种动态建构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恰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幽默本质上是一种言语交际,关联理论有助于这种交际的顺利进行。交际双方只有付出更大的努力,通过推理得出最佳关联,才能达到互明,完成交际。认知语境具有动态性、互明性、建构性的特点。当语言交际中出现了英语幽默言语时,内化的认知语境被激活,交际者可以根据不断变化的互明语境来建构、推理英语幽默言语的真实语义。  相似文献   

13.
冯春莲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2):90-93
本文从语境认知的角度分析了误解产生的原因.从语篇语境,背景知识语境,情景知识语境,熟悉程度语境和语境的补足与选择的语境认知不足出发,逐一分析,得出了误解产生的语境认知的推导模式:对同一句话语,说话人的语境认知和听话人的语境认知在两个层次上平行发展,没有发生交融,或者说两条平行线不能交叉,交汇,从而就产生了误解.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言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语well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它在不同语境会话互动中的语用功能。通过认知推理和语境关联进一步揭示其隐含信息的动态性、人际情感作用。对well的这种微观研究有助于二语学习者意识到此类话语标记语在交际中的实际作用,理解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话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认知语境是一个心理构体,体现了人的主体地位。语用意义的产生是认知主体对认知语境假设不断建构、推理的过程,是一种认知语境的参与过程。该文以关联理论为基础,从认知语境角度探讨其对指令性言语行为的语用意义解释,从听者和说者两个角度分析认知语境在解释语用意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双关是世界各种语言十分重要的一种修辞手段。双关的编码和解码与语境的关系十分密切。语言语境对双关解码的影响和制约主要是上下文和语体风格;物理语境的各个因素“主体”、“对象”、“时间”、“场景”和“话题”都对双关的解码产生了直接影响;文化语境对双关解码的制约是广泛而深刻的:心理语境对双关解码的影响和制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解码者的心理联想能力:二是解码者和编码者相近相通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对英汉双关的定义、历史、地位、存在范围及本质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汉语双关的出现和研究都远远早于英语的pun。汉语双关一直享有较高的修辞学地位,而英语pun长期被看作文字游戏。从使用范围看,双关可以存在于语言的任一层面。从本质看,能指所指理论解释了双关产生的基础,对其理解本质上也是人的认知活动,其产生是人的某种心理需要。翻译双关虽具难度,但并非不可译;有时,也可只表明作者使用了这一修辞。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法,把已经发表的语言教师认知研究语料进行二次分析,借用复杂理论,以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动态教师认知为例,把语言教师认知比喻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整体而连贯地诠释其系统特征:复杂性、异质性、动态性、非线性、开放性、语境化和顺应性。使用隐喻方法顺应理论研究的潮流,是语言教师认知研究的一种新尝试。  相似文献   

19.
从语境中心观的角度出发,探讨认知语用学的语境推导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所产生的原因,并基于亚里士多德的结构观与认知语言学的语境观,建立语境生成模型。此模型体现了语境的动态性、整体性、认知的经济性及含义识解的自动化,且符合文化进化论思想。  相似文献   

20.
语境作为语言存在的载体,制约和影响着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语境并不是预先给定的一系列静止的因素,而是动态的,是人对与语言使用有关的知识的认知化概念化的知识结构。在话语理解过程中,只是选取某一特定语境。这一特定语境的选择是通过寻求最佳关联性来实现的。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认知和语言交际以最佳关联为取向。任何交际行为的双方都想传递最佳相关的假定或期待,听话人则想以最小的认知努力来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推导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隐喻作为重要的认知过程,其表达和理解也不能脱离特定的认知语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