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正我国最早的城隍庙是安徽芜湖的城隍庙。1999年版的《辞海》"城隍"条目叙述:"古代神话所传守护城池的神。道教尊为‘剪恶除凶,护国保邦’之神。中国古代称有水的城堑为‘池’,无水的城堑为‘隍’。据说由《周礼》腊祭八神之一的水(即隍)庸(即城)演化而来。最早见于记载的为芜湖城隍,建于三国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辞海》中所说的"芜湖城隍"即为"芜湖城隍庙"。按照《辞海》的解释,"城隍"是"古代  相似文献   

2.
太仓城隍庙     
陆静波 《寻根》2013,(3):118-120
古时候的寺庙是与百姓农耕生活息息相关的,明清时期的太仓州人为灾避祸、祈求福祉,通常建的就是城隍庙。城隍源于古代水(隍)庸(城)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城指挖土筑的高墙,隍指没有水的护城壕。  相似文献   

3.
河图·洛书在西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史公云:“三王不同龟,四夷各异卜”,又云:“蛮夷氐羌虽无君臣之序,亦有决疑之卜。或以金石,或以草木,国不同俗。然皆可以战伐攻击,推兵求胜,各信其神,以知来事。”这一描写比较接近于常时我们多民族的国家宗教文化发展情况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宗教     
上海城隍庙举行壬辰年城隍华诞庆典活动3月13日(农历壬辰年二月二十一日),“壬辰年城隍华诞庆典”之“祭城隍仪”在上海城隍庙举行,市、区有关部门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及信众代表1000余人参加活动。当天还举行了当代画家戴敦邦大师所作《群仙欣会图》长卷捐赠上海城隍庙仪式,为庆典增添了喜庆祥和色彩。《群仙欣会图》长12米,  相似文献   

5.
曹丕(187-226)的“文氣說”對我國文學批評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他的理論體系中,“氣”是評論作家作品的一個重要標准,正如劉勰(465?-520)《文心雕龍·風骨》所言: 故魏文稱“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强而致.”故其論孔融,則云“體氣高妙”;論徐幹,則云“時有齊氣”;論劉楨,則云“有逸氣”.公干亦云:“孔氏卓卓,信含異氣,筆墨之性,殆不可勝.”并重氣之旨也.  相似文献   

6.
編後     
寫作本期編後的時候,编者播放的背景音樂恰好是斯特勞斯圓美到讓人一再要忍不住生出微笑與安穩來拈花一般的《春之聲》。聲音之美,乃在能和:金聲玉振,琴瑟友之;出妙聲音,若天若人。在《春秋左氏傳》中,晏嬰與齊侯之間關於“和”與“同”已經有過相當精彩清晰的分梳:“和,如羹焉……宰夫和之,齊之以味……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一,誰能聽之?同之不可也,如是。”這段話要說的,其實也就是《國語·鄭語》中史伯“以它平它謂之和”、“聲一無聽,物一無文,味一無果”之謂也。君不聞《國語·周語》乎?“細大不逾曰平”。尚和不齊平、求同不伐異,無乃云乎可?大哉斯言。  相似文献   

7.
水雲樓與《水雲樓詞》(一)嘉慶《東臺縣志》卷三十四《録一·古蹟》云:“水雲樓:在秦潼鎮壽聖寺内,明吏部侍郎儲巏讀書處。乾隆年間,鎮人朱廷琛重修。韓子野《水雲樓詩》云‘壽聖樓高枕水隈,柴墟曾此讀書來,元燈誰續琉璃古,憑眺猶能照客懷’。”明儲巏、清朱廷琛之生平,略考如下:  相似文献   

8.
“寸阴寸金”之说,来之惜时的古代文人。“寸阴”一语初见于汉。《淮南子·原道训》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自此,以“寸阴”指称时间大为流行。唐末王贞白有世所传诵的名句:“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白鹿洞二首》)苏轼《和方南圭寄迓周父之》云:“共惜相从一寸阴,酒杯虽浅意殊深。”朱熹《偶成》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未可轻。”诗中“寸阴”显然是指极短的时间,然而在“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中,“寸阴”是一个有一定值的时间。那么,“寸阴”如何求解其值呢?光阴,意即光的投影。光影当…  相似文献   

9.
牧野之战周军的总指挥是一个传奇色彩浓厚的人物 ,有关他的姓名叫法很多 :吕尚、姜尚、姜子牙、太公望、齐太公、师尚父以及俗称的姜太公等等。如 :《中国历史便览》云 :“俗谓‘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 ,说的就是吕尚的故事”。这里把“姜太公”解释为“吕尚”。《史记·周本纪》云 :“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中国通史参考资料》把其中的“师尚父”解释为“姜尚”。《史记·齐太公世家》云 :“号之曰‘太公望’。”《说苑》云 :“吕望年七十钓于渭渚。”在《封神演义》中又有“姜子牙”的称呼。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叫法 ,我们不禁要问…  相似文献   

10.
说“狼烟”     
杜正乾 《寻根》2000,(6):80-82
“狼烟”,《辞海》、《辞源》均释为取狼粪所燃之烽烟,似已成不易之论。而笔在翻检史书时,却发现“狼烟”一词别有他义,今试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11.
~~就是让神吃喝。宗庙的神也依人间的座席摆定座次 ,然后供奉以诸神饮食之物。食物的种类按神地位的高低而有所不同。先秦最隆重的祭祀食品是牛、羊、猪组成的“大宰” ,其次是羊、猪组成的“少宰”。这是祭天神和祖宗用的。如果单祭田神 ,祈求丰收 ,一只猪蹄便可以了 ;如果单祭战神 ,确保胜利 ,一只狗也就行了。《孝经·广要道章第十二》云 :“礼 ,敬而已矣。”其中心是孝悌。孝悌被简称为“养” ,《荀子·礼论篇》中说 :“故礼者养也。刍豢稻粱 ,五味调香 ,所以养口也 ;椒兰芬 ,所以养鼻也。”《礼记·祭义》篇论及孝的三级标准时说…  相似文献   

12.
“幽默”考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默”是个外来语 ,源于英语HUMOUR的音译 ,译名最早见于北京出版的《语丝》杂志。据台湾梁秋实主编的《远东英汉大词典》的解释是 :“幽默 ;诙谐 ;滑稽。”据《辞海》的解释 :“(一 )寂静无声 ,《楚辞·九章·怀沙》‘孔静幽默’ ;(二 )美学名词 ,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 ,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通情理之处”。显然后一种解释是汲取了外来词的新义 ,与我国汉语之“幽默”释义相去甚远。从《辞海》的释义中可知“幽默”一词我国古代已有之 ,只是与今义不同。它的今义可以从《滑稽列传》中的东方朔这个人物的诙谐形…  相似文献   

13.
先秦时期中国有百越,百越按汉语为很多种越人之意。《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引臣瓒言:“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不得尽云少康之后也。”后汉服虔注《汉书》为“非一种,若今言百蛮也”。据此,即由浙江到越南沿海地区都是汉人称为“百越”之地。但是从古越语来看,越人称“百越”则又不同。古越语“百”与“卜”、“濮”、“白”同音,意即“人”,即“百越”在越语解为“人越”,越语用倒装,译为汉语为“越人”之意。这种“越人”分布是在楚国南方即五岭山地前后。《吕氏春秋·恃君览》称:“扬汉之南,百越之际,…  相似文献   

14.
敦煌本《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经文》云:“诗赋却嫌刘禹锡,令章争笑李稍云。”(《敦煌变文集》653页)这位与刘禹锡并列的李稍云究竟是何许人呢?他是生活在初、盛唐之交的酒令专家。这里说的“令章”,就是酒令,如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衡阳放酒,熊咆虎噑,不存令章,罚筹蝟毛。”孙棨《北里志》:“郑举举者,居曲中,亦善令章,尝与绛真互为席纠。”《太平广记》卷二五七《周顗》(出《抒情诗》):“唐处士周顗洪儒奥学,偶不中第,旅浙西,与从事欢饮,而昧于令章,筵中皆戏之。”敦煌本《维摩诘经讲经文》:  相似文献   

15.
卫绍生 《寻根》2009,(4):4-8
“阴阳”一词最早出自《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等说法,让人们对阴阳有了初步的认识。它和“道”、“神”等抽象概念紧密相连,毫无疑问属于形而上的范畴,或者说属于抽象的理论或理念;“五行”之说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为洪范九畴之首,所谓“初一日五行”,指的是水、火、木、金、土这五种构成世间万事万物的基本要素,它同样是对社会与自然的一种抽象概括。到了战国时期,邹衍、邹夷总结此前出现的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将阴阳与五行合而为一,创立了阴阳学派,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最具影响的学说之一。  相似文献   

16.
自幼习诵《诗经》、《唐诗三百首》,稍长阅读《西游记》、《红楼梦》,每每被汉语言叙事抒情的精深博大而震慑。汉语的确妙不可言:其抒情者缠绵委婉,咏物者丰富生动,言志者气宇轩昂……。我始终认为,世上没有比之更其淋漓尽致者;而且,我始终认为,能够欣赏和理解汉语妙趣横生者只有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然而,在北京的中央戏剧学院,一场由日本著名吟唱家室伏香云女士主演的“汉诗·短歌朗咏鉴赏会”竟使我感到“天外有天”。这是一场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日本国际商务交流协会共同举办的两国吟唱艺术交流演出。1998年10月29日下午…  相似文献   

17.
许姓祖地考     
李立新  王道生 《寻根》2006,(5):100-105
炎帝、许由与文叔《左传·隐公十一年》云:“夫许,大岳之胤也。”晋代杜预《春秋世族谱》云:“许国,姜姓,与齐同祖,尧四岳伯夷之后也。”《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曰:“许氏出自姜姓。炎帝裔孙伯夷之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后以为太岳之嗣,至元公结为楚所灭,迁于容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元和姓纂》、《急就篇·注》中均有相同记述。在上述文献中,出现了五个人物:炎帝、太岳(四岳)、伯夷、许由、文叔。他们似乎均为许姓始祖,让我们逐一予以分析。(一)炎帝。炎帝神农氏是上古时代活动于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炎帝部族早期以渭水流域为根…  相似文献   

18.
剽襲三題     
正剽襲愈於原作阮吾山《茶餘客話》卷十一云:"桃源驛見壁上題詩云:'走馬張弓四十年,封侯無路且歸田。芭蕉夜雨梧桐露,注到孫吳第幾篇?'後未題名字。亦不凡之才。"舒鐵雲《瓶水齋詩話》謂"北道題壁詩罕見佳者",而舉所賞者三首,其一即阮所錄之詩也。壯懷未遂,退老江湖,窮愁著述,思貽後人,二十八字,足抵一篇《老將行》矣。余少小讀之,至老不忘。頃閱閻古古爾梅《白  相似文献   

19.
《易系辞》云:“易者象也”——卦象、爻象、物象,“象”是《周易》文本的第一元素。伏羲博取万象以画卦,圣人立象以尽意,学人披象以解义,“象”是通向“易旨”的唯一路径。其禽兽类物象——“虎”居第一:一卦辞、四爻辞、一传辞中,皆涉“虎象”,且蕴含有精深的“义理”。  相似文献   

20.
人参琐谈     
石云涛 《寻根》2002,(6):61-63
中国人早就发现了人参的价值。“参”古作“葠”,又作“葠”。在中国,至迟在汉代的文献中已有人参的记载,如《春秋运斗枢》、《礼斗威仪》、《异苑》等。南朝梁代陶弘景所著《名医别录》中称为“人微”,有人认为“微”乃“葠”字之讹。所以叫“人参”者,李时珍在他著名的《本草纲目》一书中说:“年深渐浸长成者,根如人形,有神,故谓之人葠、神草。”他说:葠“亦浸渐之义,葠即浸字,后世因字文繁,遂以参星之字代之,从简便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