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质教育中的艺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丽明 《上海教育》2001,(22):39-39
随着教育理念的全面更新,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美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全、和谐的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1999年8月在北京关于“科技与艺术”的研讨会上曾说:“过去美国人对美苏之争一直认为是军备、工业、钢铁  相似文献   

2.
在美苏冷战背景下,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引起了美国人的危机感.美国人认为美国太空技术落后的原因在于教育的落后和科研体制的不足,实行了美国高等教育改革.美国高等教育改革体现在三个方面:国会通过1958年<国防教育法>,从而对美国高等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联邦政府出台"基础研究理想"的科学政策,加强了对大学基础科学研究的资助;美国高等教育结构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教学研究的三种主要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式”(Paradigm)是科学哲学中的一个概念。将其用到教学研究上来,并系统地进行研究的先驱者是美国学者盖奇(Gage)。1963年,盖奇在由他担任主编的《教学研究手册》(由美国教育研究协会出版,目前已经  相似文献   

4.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 1 999年 8月在北京关于“科技与艺术”的研讨会上曾说 :“过去美国人对美苏之争一直认为是军备、工业、钢铁的竞争 ,而直到世纪末才明白美苏竞争的最高层东西是具有艺术气质的高科技人才。”这表明高科技人才的艺术气质是决定人才质量的关键。事实已证明 ,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和智力开发上有着科学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 ,艺术教育的强弱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科技竞争的成败。审美教育在中学的缺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有的音乐、美术教科书 ,与真正的美育关系不大。这些课本作为认识论学科得到了强化 ,而实际上抹杀了美育…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教育家,哈佛大学校长D·布克就大学中的道德教育问题,对《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记者进行了一次谈话。 他说,美国大学长期以来过多地热衷于纯学术的教育和研究,忽视道德教育和道德价值。人们认为,只有纯客观和纯科学的探索才是值得尊敬的,道德价值是不足道的。事实上,根本不存在什么纯客观的政治科学和经济科学。尽管可以将严格的实验方法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但其应用是有局限的。 他说,使人们忽视道德价值的另一个原因是人们总是倾向于追求明确和肯定的答案,但是,在许  相似文献   

6.
谢婧 《现代教学》2013,(5):72-74
1957年,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引起了美国国内一片哗然,这引发了人们对美国教育的反思。特别是在科技界和教育界,一场关于美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大讨论也随之开始。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国家科学院召开了由布鲁纳主持的全美科学教育研讨会,在他的总结报告《教育过程》中,提出了在杜威"科学探究"的教育思想基础上所提炼出的"发现教育法"。这一思  相似文献   

7.
杨穆 《教育》2013,(6):31-32
有人说,做教育科研是要有点精神的。如今,在注重升学率的教育大环境下,科学教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在昆明市却有这样一个人,他没有被"大环境"所淹没,没有放弃对科学教育的热情。30年来,他为了提高科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强化科学学科骨干教师的师资力量,孜孜不倦地实践着。他,就是全国优秀教研员、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教育代表团一行十人。于1982年5月15日至6月5日访问了美国,了解美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包括数学教育)的情况。由于时间有限,重点放在了解美国科学教育30年来的发展变化上。我参加了这次访问,下面主要就上述重点了解的问题,另外也就美国的校外科学教育和教学方法问题,谈一些印象和感想。一大家都知道,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震动了美国,暴露了美苏之间科学教育基础的差距,改革科学基础教育成了美国朝野一致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改革的目标是很明确的,那就是,中小学的科学教育要为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水平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打基础。根据这个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力求现代化,十分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根据这个指导思想编写了中学数学、物理、生物等多种  相似文献   

9.
战后美国从其全球战略出发,在其主导下对日本进行了改革,随着冷战和美苏争霸的全面展开,美国对日政策由抑制改为扶植,减轻对日惩罚,对日改革半途而废,可以说美国的战后政策与日本右翼势力泛起密不可分;日本右翼势力再度泛起,对亚太和平特别是东北亚区域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0.
1948年的柏林危机是冷战开始后美苏双方以战败的德国为舞台,围绕柏林问题而展开的以军事对峙为背景的一次激烈的对抗。在柏林危机爆发前,苏联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已严重恶化,并且已朝着集团对立的方向发展。冷战伊始,美苏便首先在柏林迎头相撞,乃是因为德国作为一个被分区占领的国家,集中体现了美苏双方在争夺德国和欧洲中的各种复杂的矛盾。在柏林危机中美国和苏联进行强硬的对抗,使人们第一次真正看到了美苏冷战对战后和平与安全所可能产生的可怕的危险后果。柏林危机是苏联在冷战开始后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展开的一次出击…  相似文献   

11.
对于美国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数学和科学的成绩超过了国际平均水准,教育家们现已开始乐观地认为,到2000年时美国学生的这两门学科可在8年内达到领先世界的目标。克林顿说:“今天得到的结果为我们点出一条取得更佳成绩的途径。”他是在1989年间举行的教育峰会上制订全美教育目标的一位主要角色。据第三届国际数学及科学研究(TIMSS)指出,美国的小学四年级学生在科学考试上超  相似文献   

12.
战后初期,东欧是美苏争夺的一个重点,美国对东欧采取什么政策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从美苏政策互动的角度分析了美国对东欧政策的确立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他出生于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他以后严谨治学和缜密地从事研究实验的优良作风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美国工作期间,他说:“在汉堡,我的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再工作。”他没有任何不良的生活习惯,他十分敬佩法拉第取得的科学成就及其所走过的艰难曲折  相似文献   

14.
美国可以说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发源地,从1937年威斯康星州利用无线电广播开办一所“空中学校”面对5——12年级学生,播放7门课程开始,经历了听觉教育——视听教育——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成为了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以计算机辅助教育为例,第一个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是在美国首先研制成功并且得到应用的,并且世界闻名的PLATO、TICCIT等系统也是在美国科学基金会的支持下研制应用的。在70年代到80  相似文献   

15.
校长的耳朵     
唐小为 《教师博览》2012,(11):12-13
与一些赞誉美同教育的书所说的不同,美国的科学教育专家们对美国科学教育的现状有诸多不满。在中国,教研机构用组织评课、说课、赛课活动的流程指导教学,教研员评科学课,对于教师的技能要求(导入、语言、提问、讲解、板书、演示、检测训练、结束等),往往有严格的量化指标,而美国没有这种活动,教育研究者和中小学教师在同一共同项目中工作,那个关系有点像美食家和厨师、设计师和实验员。专家们听课,情结基本围绕一个“懂”字。他们经常问老师:“有什么证据说你这个学生懂了?”“你对他在课堂上的那句话怎么理解?”  相似文献   

16.
美国是世界上科学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同时又是历次教育改革的先锋。所以,研究战后美国科学教育目的的演变对于我国科学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战后美国政府、教育界、民众三股力量对科学教育的关注、三种力量的不同组合,使科学教育目的在不断变化中趋向一个又一个平衡。大体上,美国科学教育目的经历了培养科学家、培养有生产力的劳动者、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一次直接对抗,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次危机之所以最终能够和平解决,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美苏领导人秘密达成了所谓"导弹交易",即双方同意撤走各自部署在土耳其和古巴的导弹。长期以来,西方学者过分夸大了美国军事力量对苏联的威慑作用,认为美国决定性的军事优势促使苏联做出让步。美苏达成的秘密协议再次表明,危机的解决是双方相互妥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冷战最早是由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巴鲁克提出的,随后被引入美国外交政策中.冷战时期,美苏争霸态势不断发生转变,从而对国际局势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态势转变,对了解冷战时期的整个世界格局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10年,IBM对160个国家的1500位CEO做了一个调查。这些CEO们一致认为:创造力是他们成功的第一关键的因素。近日,美国俄勒冈大学教育评估、政策与领导系教授赵勇关于中美教育的一些观点受到广泛关注,虽然他的新书《谁害怕大坏龙:为什么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好(也是最差)的教育制度》主要是批评美国的教育,但是由于他既有在中国长大和求学的背景,又在美国做专业的教育研究,人们更关注其对中国教育的看法。他说:“说中国有最好的教育体制是因为它可以造就高分,说中国有世界上最差的教育系统是因为那些考试分数是以牺牲原创力、发散思维和独特个性为代价的。”事实上,近年来,中美教育的差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为了推动这两种不同教育体系之间的对话和交流,2014年1月  相似文献   

20.
在 1 999年上海召开的“’99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上 ,北京教育学院的王长沛教授演示了他所制作的一些“个案”(更为准确地说 ,即关于学生解题活动的一些录像 ) .由于这些录像生动地呈现了学生是如何进行学习的 ,从而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 ,王长沛教授的这些工作应当说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因为 ,这正是中国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严重弊病 ,即在相当程度上只是一种纯思辨的研究 ,而缺乏必要的科学论据 ,也正因为此 ,相关的研究往往就不能得到国外同行的承认或重视 .从而 ,在这样的意义上 ,就如张奠宙教授所指出的 ,王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