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例:一辆汽车从A城开往B城,如果把速度提高20%,则可比原定时间提前1小时到达;如果按原速先行驶10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30%,恰好也能比原定时间提前1小时到达,求A、B两城之间的路程。这道题是出自于《小学生之友》2003年第5期“一点就通”栏目中祝兴培老师的文章《动脑筋、巧转化》。祝老师不仅教给我们算术解法,还教给了我们代数解法,提高了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算术解法中,祝老师通过巧妙的转化,首先求出了汽车从A城到达B城的原定时间为6小时。紧接着又求出了汽车的原速度为每小时60千米,于是求得A、B两城之间的路程为360千…  相似文献   

2.
不少学生对数量关系较为复杂的应用题,习惯于运用常规的方法分析解答,结果往往是吃力不讨好。其实,对于此类应用题,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灵活地转换角度去分析,说不定会使他们产生“风景这边独好”的美妙之感。例如:客车从A城到B城要行4小时,货车从B城到A城要行6小时。现在两车同时从AB两城相对开出,结果在距离中点48千米的地方相遇。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这是一道比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它的常规解题思路是:为了求出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关键在于找出48千米相当于全程的几分之几。因此,要先求出相遇时,两车各行了全城的几分之几。因为“客车…  相似文献   

3.
数学竞赛前,梁老师对我们说:“在解答比较复杂的应用题时,我们可以把一些条件转化一下,换成比较熟悉的问题,这种方法可称为‘化生为熟’。”例飞机以每小时1600公里的速度从甲城飞往乙城,如果把速度提高到每小时2000公里,那么由甲城到乙城的时间可缩短30分钟。求两城之间的距离?初看这道题比较生疏,在梁老师的指导下,我将原题转化为较熟悉的追及问题:A、B两架飞机都从甲城飞到乙城,同时到达,但A机早出发30分钟,A机每小时行1600公里,B机每小时行2000公里,求两城之间的距离?这样就较容易解答了。我根据公式先求出追及时间,即用追及距离÷速…  相似文献   

4.
运用积不变     
<正>问题:从A城到B城有320千米,甲车要行8小时,如果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2倍,那么乙车从A城到B城需要几小时?思路点睛: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可以求出甲车的速度是320÷8=40 (千米/时);再根据“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2倍”,可以求出乙车的速度是40×2=80 (千米/时);那么乙车从A城到B城需要的时间就是320÷80=4 (小时)。  相似文献   

5.
例1: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骑摩托车每小时行25千米,乙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3千米,二人在距离中点12千米的某地相遇,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可借助线段图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刊八三年第五期上发表的《一道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种种解法》一文(以下简称“原文”),给出了列方程组解该题的各种解法。题目是这样的:A城和B城相距180公里。甲车从A城,乙车从B城同时相向出发。两车相遇后,甲车再过两小时到达B城,乙车再过4 1/2小时到达A城,求各车的速度。  相似文献   

7.
案例 这是一节六年级的数学复习课,课堂上教师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习题:甲、乙两列火车分别从A、B两城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8.
在一堂公开课上,我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习题:“甲、乙两列火车分别从A.B两城同时开出,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我正要引导学生解答时,一个学生突然说:“王老师,这道题出错了,题目缺少条件!”看他得意洋洋的样子,全班学生哄堂大笑。唉!怎么搞的,偏在这个时候出错!坐在教室后面听课的老师都为我捏了把汗。  相似文献   

9.
贵刊1993年第九期上的《转化思想解题例谈》中有个题目:“从A站到B站,客车需行驶4小时,货车需行3小时,如果两车分别从A、B两站相对开出,当贷车到达两站的中点时,客车离中点还有30千米。  相似文献   

10.
题目:A城和B城相距180公里,甲车从A城,乙车从B城同时相向出发。两车相遇后,甲车再过两小时到达B城,乙车再过41/2小时到达A城,求各车的速度。分析:1.行程问题:距离=速度×时间。 2.题中的等量关系:甲、乙两车行程之和等于全程;甲、乙两车同时相向出发到相遇的时间相等。解:设甲、乙两车在C点处相遇,如图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道题目:甲车从A地到B地要行驶5小时,乙车从B地到A地要行驶7小时,甲车和乙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在距中点35千米处相遇。求A、B两地的距离。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堂上,我们正在讨论一道思考题: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城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8.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7千米。两车在离中点3千米处相遇。两车经过几小时相遇?A、B两城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经过一番独立思考后,数学课代表自告奋勇地想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同学们分享。于是,按照惯例我把他请上讲台,我呢?当然也就“退居二线”,洗耳恭听了。课代表一上讲台,便拿起粉笔,像模像样地当起了小老师。课代表:首先请大家看线段图:从这图中我发现,当甲乙两车相遇时,甲比乙多行了2个3千米,也就是6千米。从题目…  相似文献   

13.
在一堂公开课上,我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习题:"甲、乙两列火车分别从A、B两城同时开出,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  相似文献   

14.
巧求路程     
[题目]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6小时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向前行驶,乙车速度不变,甲车每小时多行12千米,这样又经过5小时,两车同时到达各自目的地,A、B两地相距多少  相似文献   

15.
例一辆汽车从A城开往B城,如果把速度提高20%,则可比原定时间提前1小时到达;如果按原速先行驶10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30%,恰好也能比原定时间提前1小时到达,求A、B两城之间的路程。这题属行程问题,解题的依据是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数量关系。但由于条件比较复杂,所以解答时还得多动脑筋,巧妙转化。分析和解:首先,设法求出汽车从A城到B城的原定时间,这从第一个条件不难求得。路程一定,时间与速度成反比例,速度由1变为1.2,也就是说由5份增至6份,那么行完这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就应由6份减至5份,节约了…  相似文献   

16.
在水流问题中涉及到许多已知量和未知量,因而不易找出等量关系,若采用多设未知数的方法便可方便地列出方程来求解。这里多设的未知数称为“增元”或“辅助未知数”。例1 一艘轮船从A港到B港顺水航行需6小时,从B港到A港逆水航行需8小时。若在静水条件下,从A港到B港需( )。 (A)7小时 (B)6(6/7)小时 (C)7(1/2)小时 (D)6(1/6)小时 (1990年武汉、重庆、广州、洛阳、福州联赛题) 解设船在静水条件下,从A港到B港需x小时,两港之距为s千米。  相似文献   

17.
题目:小船由A港到B港顺流需行6小时,由B港到A港逆流需行8小时.一天,小船从早晨6点由A港出发顺流行到B港时,发现一救生圈在途中掉落在水中,立刻返回,一小时后找到救生圈.问: (1)若小船按水流速度由A港漂流到B港需要多少小时? (2)救生圈是在何时掉入水中的? (1998,天津市中考题) 这是一道“水流”应用题,第1问比较简单,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第2问较难,因此,笔者特对该题从几个不同视角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法.  相似文献   

18.
[题目]A、B两站相距624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A站出发向B站行驶。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2千米,乙车到达B站后,立即沿原路返回,两车从出发到相遇经过多少时间?  相似文献   

19.
在解答行程问题的应用题中,常碰到“中点”这个词,学生常感到困难。现作简要分析。 (1)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骑摩托车每小时行25千米,乙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3千米,二人在距“中点”12千米的某地相遇,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可借助线段图作如下分析: 相遇  相似文献   

20.
[题目]A、B两地相距30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开往B地。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甲车到达B地后又立即返回,在途中与乙车相遇。从开始出发到与乙车相遇,甲车行了多少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