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樵《通志·艺文略》(以下简称《艺文略》)可以说是四部分法之外一部具有较为典型的图书目录。郑樵将自己的目录学理论汇编成《通志·校雠略》,并在《艺文略》中一一的实践,而这一切理论和实践都是在郑樵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完成的,在继承前人经验方面突出的体现在著录项目、著录方法和类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南宋莆田人郑樵在《通志·艺文略》中创立的12大类分法,在“记百代之有无”和“广古今而无遗”的同时,也体现了他“类例分则百家九流各有条理”的目录学思想,是我国目录学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然目前学者对《通志·艺文略》中一、二、三级类目的统计数目却是众说纷纭。经分析考证,《通志·艺文略》合理的实际类目数应为:12大类、65小类、431种。  相似文献   

3.
运用历史文献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对郑樵《通志·艺文略》的分类研究可知,《通志·艺文略》的分类未至全备,部分类别分到第三级而个别类别则不然,部分类别的一级类目与二级类目名称相同。郑樵在《通志·艺文略》中重点强调了分类应当注意之事项,却多次重蹈自定义例之失。  相似文献   

4.
《太元金阙三洞八景阴阳仙班朝会图》5卷,佚。《崇文总目》卷4《道书类一》:“《太元金阙三洞八景阴阳仙班朝会图》五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未署撰者姓名。郑樵《通志》卷67《艺文略第五·道家三》:“《太元金阙三洞八景阴阳仙班朝会图》五卷,孙光宪撰。”(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相似文献   

5.
南宋史学家福建莆田人郑樵,是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博学多能者。他一生的著作有八、九十种之多,尽管他的著作大部分湮没无存,完整留传至今的只有《通志》一部,但仅凭此一部通史体的史学巨著,就足于确立郑樵在我国史学史上的不朽地位。当代史学家吕振羽曾赋诗称赞郑樵与《通志》: 史通莆郑著新编,门类略析脉络全。食货艺文颠主次,古今通变叙禅缘。  相似文献   

6.
祢衡(173—198)字正平,平原般(今山东临邑东北)人,东汉末期一位天才的辞赋家。他的作品传世甚少,郑樵《通志·艺文略》载有《处士祢衡集二卷》,久佚。今存《鲁夫子碑》、《颜夫子碑》、《吊张衡文》等,见《艺文类聚》及《太平御览》。代表作《鹦鹉赋》,见《昭明文选》一弥衡的代表作是《鹦鹉赋》,这篇脍炙人口的抒情小赋是在宴会席上一气呵成的。江夏太守黄祖的长子射为章陵太守,尤善待衡,射大会宾客,有人献上鹦  相似文献   

7.
(一) 郑樵是我国南宋时代著名的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卓有成就的文献学家。他的《校雠略》和《艺文略》、《图谱略》、《金石略》一起,奠定了他在历史文献学上的地位。郑樵,字渔仲,别号溪西逸民,史称夹漈先生,宋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生于一一○四年(北宋徽宗崇宁三年),卒于一一六二年(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年五十九。郑氏在当地称大族,郑樵从小在父亲的教育下,对六经、诸子百家之学很感兴趣。可惜到了十六岁上,他父亲不幸去世,家道就此败落了。这以后,为了不中断学业,郑樵和他的堂兄郑厚,在莆田附近的夹漈山旁,搭了个茅屋,“谢绝人事”,埋头读书,“久之,乃游名山大川,搜奇访古,遇藏书家必借留,读尽乃去。”郑樵的抱  相似文献   

8.
《襄阳艺文略》是吴庆焘先生个人著述。不仅是记古襄阳郡邑历代文献的专题书目,又是一部辑录体书目,它不仅有補历代襄阳郡邑志乘艺文之不足,而且是独立于襄阳文史的一部书目专著,更列于襄阳郡邑文化史之林。是研究古襄阳历史、文化的一部很好的参考史料。  相似文献   

9.
在会通与实学思想指引下,郑樵在《通志·艺文略》的小说分类实践中通观小说源流,准确把握小说"丛残"与"小道"两大特征,清理了充满虚构的志怪作品,使小说分类回归原初的子部传统。从这一角度出发,或许可以解释郑樵小说观念与小说分类实践自相矛盾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从目录学的角度,主要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初步探究郑樵对《通志.乐略第一》中乐府曲调类例既分的分类方法,从他的"部伍之法"和"核实之法"这两方面进行论述,以考察郑樵编写《通志.乐略第一》的分类思想。  相似文献   

11.
李媚 《文教资料》2009,(5):19-20
郑樵,南宋史学家、文字学家。一生著述颇丰,《六书略》是他的一部十分重要的文字学著作。本文试就《六书略》对文字学的贡献及其尚存在的不足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2.
郑樵的小说意识属于一种书籍归类的意识,《通志·艺文略》据小说书籍的内容构成特征进行分类,淡化正统文化系统对小说的歧视排斥意识,在图书分类角度上突出小说的内容特征,净化小说分类,最终有效地达到了“类例既分,学术自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郑樵《六书略》是宋代的重要文字学著作,它以"六书列字"为特色。字典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要具有"查检性",力求方便使用该字典的人。而《六书略》以"六书"为编排顺序,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字典。  相似文献   

14.
《通志·艺文略》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性史志目录,其思想的精华和核心是"会通"的观点,与会通思想紧密联系的是他的"类例"原则.《艺文略》在著录内容上和分类体系上的两大突破,极大地丰富了古典目录学宝库,对后世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光绪)江西通志·艺文略》在江西古代文献书目中质量最好的一部,是研究江西地域文化重要的参考资料。由于编纂条件和编纂方法所限,也存在书籍漏收、著录内容有误、相关信息不详的缺失。《(光绪)江西通志·艺文略》的得失及原因对编纂新的江西古代文献书目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充分利用目前目录学研究成果仍是编纂新书目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南宋郑樵著述《通志》一书,其中的二十略是全书的精华,它对我国文献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通过对二十略中《校雠略》的原始文献及相关资料的检阅分析,对其在辑佚方面的成就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杜志勇 《安顺学院学报》2012,(2):109-111,136
《汉书艺文志举例》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孙德谦的重要著述,关于其成书,向无论述,《汉志艺文略》一文所论与《汉书艺文志举例》相仿,经详细比对发现《汉志艺文略》乃是《汉书艺文志举例》的最初之稿。  相似文献   

18.
郑樵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一生勤于著述,涉猎诸多领域,《通志》是其代表作,比较集中地反映了郑樵的学术思想。其中,《通志·总序》是一篇比较有名的学术思想文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通志》的"总序"着眼,可探讨郑樵的史书编纂思想,论其得失优劣,成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9.
郑樵的《六书略》是持"凡许氏是者从之,非者违之"的态度研究《说文》等古书撰写而成的,它收尽天下之字并对其逐字进行分析。郑樵对所收汉字进行具体形义解释的文字内容以《说文》为宗,以《尔雅》《方言》《集韵》等众多古书籍材料为依托。本文全面系统地梳理《六书略》字形释义对古书的引用状况,从文本角度客观地看待郑樵对文字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直斋书录解题》是南宋陈振孙(号直斋,浙江安吉人)编著的一部著名的目录学著作。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五十三类,其中仅九类有小序;共著录南宋前的历代古籍51180卷,超过了南宋官修目录《中兴馆阁书目》的44486卷,不仅是目录学史上的划时代巨著,而且是研究宋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该书继承了前代目录学著作的优良传统,且有所创新和发展。每书不只记载书名,而是对各书的卷帙、撰人及其学术渊源、版本源流均有论及。尤其在解题中,或记古书款式,或志版刻情况,或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