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残游记》中玙姑这一形象的原型,除了太谷学的女弟子李素心外,还有《江石芸传》中的江石芸。江石芸是古典奇女、才女的典范,而李素心是现代知性女子的典范。刘鹗把她们相融合,塑造出了玙玛姑这一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的、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2.
英国当代小说家威廉·戈尔丁的经典之作《蝇王》虽然情节简单,但戈尔丁在其中巧妙地嵌入了丰富的古希腊神话与圣经原型,这为从原型批评的角度解读《蝇王》提供了天然条件。本文把《蝇王》纳入了原型批评的视野,以小说中的原型意象伊甸园、光明与黑暗的对比为切入点,阐释了原型赋予该小说的无限张力。  相似文献   

3.
以揭示“人类的堕落与原罪”为主题的戈尔丁的小说《蝇王》,其间的男孩儿西蒙是一位具有“基督——替罪羊”原型的人物形象,正是由于对西蒙形象的塑造,才使得被邪恶笼罩,象征着人类社会的“荒岛”呈现出一丝希望之光。本文通过对西蒙人物原型解读,更深入地探究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及作品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4.
索福克勒斯根据希腊神话创作的《俄狄浦斯王》是希腊悲剧中最典型、最完美的命运悲剧.这部悲剧被公认为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型,学者们用它对众多的文学作品作出解释.俄狄浦斯王的悲剧不仅是命运悲剧,更是性格悲剧.同时, 《俄狄浦斯王》作为文学原型,其内涵包括剧作主人公的双重人格以及情节的复杂性.也正因为如此,它肯定了人的价值,成为后世文学作品创作的源泉,并且这一悲剧原型的置换变形也反映出文学发展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蝇王>作为一个带有典型神话原型特质的文本,以主题原型为目的、以人物原型为中心,以情节原型、场景原型、象征原型、意象原型等为主体,互为因果、互相映照,从而建构了一个基督文化与希腊神话基础上灵光四射的原型王国,这是<蝇王>的真正价值和魅力所在,也是戈尔丁人性追问和人类命运忧患的灵魂故园.  相似文献   

6.
小说《老残游记》中的玉贤、刚弼因为“不要钱”,而被称之为“清官”。但这些所谓的“清官”,自恃“不要钱”,就“何所不可”,使百姓“人人担着三分险”。“清官”们这样做的全部目的,是在于博得一个“能吏”的美名,以提高自己“加官晋爵”的速度。这样的官吏不是“清官”,而只是“不要钱”的酷吏。  相似文献   

7.
刘鹗是清末实业家和小说家,其写作的《老残游记》一书,寄托了作者的身世、家国、社会、种教之感情,在文学史上亦占有一席之地,可谓是一部感情寄托书、政治宣言书、学派传道书、作者自辩书、文学风骚书。  相似文献   

8.
<老残游记>描写的三个女性白妞、玙姑、逸云在叙述结构上有其共性和个性.刘鹗高超的叙事技巧使三个女性含有不同的象征意义,透露出刘鹗进步的女性观和其救国理想.  相似文献   

9.
10.
晚清以降,中国形象成为一个重要话题。随着中国门户被打开,人们的现代意识慢慢产生,中国形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其意义更为突出。而在刘鹗的《老残游记》中,晚清中国形象主要是在他者之镜下形成,充当镜子的则是西方和日本,当镜子变化时,其形象也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老残游记》作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在国内外广受好评,但深究其文本内涵,却不是"谴责"一词可以简单囊括的。以往学者往往就小说的政治性、意向隐喻以及叙述视角等方面进行研究,却对文本所呈现出的区域饮食文化特点及其所传达出的社会内涵等方面关注较少,而在这背后蕴含的,则是长期以来不同地域的人在长期生活中约定俗成的社会文化内涵和风俗多样性的呈现。  相似文献   

12.
从文学文化学的视角重新审视古希腊悲剧的典范作品《俄狄浦斯王》,认为作品蕴含了作者对父权制取代母权制这一重大社会转型时期伦理关系的深刻思考,并从法权观念、对英雄的双重解读和顺从于父系血缘三个方面为社会转型期间的生命个体提供了心理转换的基本原型。  相似文献   

13.
创作于清代雍正初年的《姑妄言》,除了给我们讲叙曲折离奇的故事外,小说家曹去晶相对地忠实记录了当时南京的世风人情与社会生活。值得一提的是,小说对南京回族的民俗文化、宗教生活、经济活动等方面多有涉及,这就为明清时期的回族研究尤其南京回族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生动史料。  相似文献   

14.
王世立 《华章》2007,(8):87
<老残游记>独特的叙述视角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限知视角的运用;第二、传统小说.全知式'叙述视角的因袭.这种特殊的叙述视角的形成和晚清小说家的创新精神和传统叙事模式的影响等因素相关.由于小说独特的叙述视角,小说呈现出传统小说向现代小说转变的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与其产生的特定地域民俗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民俗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往往成为文学表现的对象;另一方面民俗进入文学作品以后,在作家的创造加工下往往起着主动构造文学作品的积极作用。小说中的民俗描写不仅充实了小说的内容更加弘扬了地方的民俗特色,两者交相辉映使小说经得起岁月的磨砺,读者的品评。本文对《聊斋》与《老残游记》中的山东民俗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阐述了两者在小说中对山东民俗的描绘,并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两者在描述山东民俗时的异同点,从新的维度挖掘两部经典小说的动人魅力。  相似文献   

16.
《老残游记》堪称四大谴责小说之首,针砭时弊和人物鲜明是本书的精彩之处。逸云是一位特殊的尼姑,她的出现寄托了刘鹗本人的思想观念。逸云的言语和行为,处处体现了儒、道、佛家对作者的深刻影响。也正是具备这样深厚的精神意识,逸云才能得以安乐生存。本文即对逸云这个特殊女性形象的分析的同时,兼谈广义的宗教对精神意识和社会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老残游记》,虽然在成书形式上留有晚清小说的片段性特征,在叙事模式上采用"新小说"家的第三人称限制叙事,但仍有着高于同时期其他晚清小说的艺术成就,表现为具有在晚明时期走向成熟与辉煌的小品散文的风格。本文将主要以晚明小品的艺术特点作为参照标准,分析这部著作随性适意、真趣自然、抒情感怀、韵高奏雅的审美风格。同时把该书放在晚清小说的环境之中,在对比中凸现其小品风格。  相似文献   

18.
《天堂》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发表的第一部小说。康索雷塔是作家在小说中刻画的一个重要的女性人物形象,在她的身上同时体现了爱与融合。  相似文献   

19.
《老残游记》作为一个小说叙事文本,以游记体的形式记录了作者丰富的人生体验,对这种人生体验艺术化的表达形成了作品独特的叙事功能模式。试从情节模式、情态模式、情调模式等来分析作者的叙事表达方式,从而揭示出作者在西方小说影响下对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整合与革新。  相似文献   

20.
作为日本现代主义作家的代表,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以俄狄浦斯神话为原型,生动地讲述了十五岁少年寻求成长的过程。从神话原型的角度来分析小说,体悟作家的创作心理和创作意图,更能发掘出其中隐含的意义,展现作者对自由、孤独等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