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性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就必须将教与学的目光引向社会生活,把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而让语文教学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也是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的行之有效的最佳方法。成语学习是词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语的学习、识记和运用则是学生学习语文、培养语文素养的“必修课”之一。让成语的教与学行走在生活中,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积累和运用成语的能力是一个语文教师应的有责任。下面谈谈如何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积累和运用成语。  相似文献   

2.
陈娜 《河南教育》2004,(3):32-32
新课标将语文课程定位为“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确,语文素养既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让学生从小学习经典诗文,不失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5.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6.
王凤花 《辅导员》2014,(22):55-55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要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语文能力,就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标准》还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阅读报刊正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给语文课程定性时有这样一段话:“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这里,把“审美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并列在一起,成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三个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9.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时期和《语文课程标准》下的必然产物。笔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诠释其实施原则,以起自律、他诫之初衷。一、以“语”为核心,拓宽课程领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义是,要求学生打破学科界限,在生活实践中广泛地学习语文知识。“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注重综合性学习,把自然、社会等方方面面的课程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但它首先应该姓“语”。“语”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永搏不息的心脉,即不管我们的学习活动涉及到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哪些方式,其落脚点都应该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中学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1.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需要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期更好地学习打好基础。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了浓烈的学习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接收课程知识,慢慢培养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是一门文学类的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有明确要求。本文就依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课堂教学策略做几点分析,以促进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的理解,推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苏花 《青海教育》2013,(6):22-22
小学生学好语文要抓好“双基”,更要抓好学习语文的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而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韩月英 《新疆教育》2012,(13):120-12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戍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将来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5.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由此可见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培养语文学习能力更要从小做起。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将这种高科技的技术手段运用于教学活动中,有利于提...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我认为创新拓展教材资源.利用语文教材本身的魅力.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学习.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捷径。  相似文献   

17.
合作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相对于传统教学中的“个体学习”而言,“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主动的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也明确提出语文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获得初步的语文素养以及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高度重视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差异特征,增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学业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就成为个性化教学的重要价值。倡导个性化教学是实施新课标理念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需要和体现语文教学艺术魅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在多年的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实践中,我抓住小班化自身的特点以及小学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逐步发展,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非常强调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即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从三个维度提出了课程目标,其中第二维度就提出了展示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方法”,这足以见得探究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性。翻开语文课程标准第一页,“课程的基本理念共四条:(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而第三条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对学生被动、单干、复现的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应引起所有教育者的高度警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