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波的干涉现象对于初学者是较难理解的,主要原因是由单个质点的振动,扩展到连续介质或场的变化这一飞跃造成的。 1、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 波长是两个相邻的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点间的距离。两点的运动状态完全相同也称为两点同位相或两点的位相差为2π的整数倍。周期是波动传播一个波长所需时间,其倒数叫波的频率。当波源相对于介质静止时,波的周期和频率与波源的周期和频率相同,是固定不变的。波速是指某一振动状态在单位时间内所传播的距离,取决于介质的性质。对于机械波,波速取决介质的惯性(密度)及介质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应变等因素,对于电磁波则取决于介质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 对于简谐波的几个基本物理量波长入、周期T、频率γ、波速V之间有以下关系: V=λ/T=λγ 这个关系式在波动问题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中V是常量。若介质不均匀或各向异性,则在各不同位置波速会出现差异。又决定于γ和V,同一列波穿过几种不同的均匀介质时,γ将随介质不同而改变。 2、波动过程中介质质点的运动分析 波动的过程实际上是介质内部各质点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集体运动,而对于波所传播到的空间中某一质点而言,它的运动则是在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高中物理关于波的干涉这部分知识,在近年江苏高考和选修题中经常出现,属于Ⅰ级要求.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所在,处理具体习题时存在着规律把握不准,概念分析不清的情况,下面以一道常见题为例.  相似文献   

3.
波动因其空间上的复杂性和时间上的重复性成了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 ,而波的干涉就成了难点上的难点。如何攻克这个学习难点 ,掌握波的干涉规律 ?笔者建议从下列六个层面出发 ,弄清六个问题 ,全面认识波的干涉现象。1 掌握波的独立传播和叠加原理 ,为认识波的干涉打下理论基  相似文献   

4.
在讲解波的干涉现象时,我用投影方法模拟了波的干涉图样,使学生对波干涉的条件和本质加深了理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此方法介绍如下。l制作材料明胶片四张,彩色水笔或类工笔,圆规,直尺。2制作方法1.用彩色水笔或美工笔和直尺分别在两张明胶片上画上两组干行、等距  相似文献   

5.
沿波的传播方向,后面质点的振动是在前面质点的带动下产生的,因此,后一个质点总是“追随”前一个质点。 如图1所示,为某一时刻一列向右传播的波形,AB之间的每个质点为“追随”它们左面相邻质点都向下振动。同理BC间的各质点为“追随”它们左面相邻质点,都向上振动。  相似文献   

6.
◎项目背景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几乎所有的物理教师都会遇到同一个难题:如何讲解<波的干涉理论>一课,怎样让学生理解:当两列相干波在叠加处到波源的距离之差(波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δ=n入(n=0,1,2,…)振动为加强;当两列相干波的波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δ=(2n+1)λ/2(n=0,1,2,…)振动为减弱.加强带和...  相似文献   

7.
薄膜干涉是由于入射光在薄膜前后两个表面的反射光相互叠加时产生的干涉现象.通常采用的观察方法是,利用金属圈蘸取皂液形成肥皂薄膜,在室内自然光条件下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8.
画波形图有以下两种方法:1.传播平移法.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是匀速的,已知某时刻的波形图,画出在Δt时间前后的波形图,可采用以下方法,先算出经时间Δt波传播的距离Δx=v△t,再把波形顺着或逆着传播方向平移Δx.由于波图象的重复性,若已知波的波长为λ,当波形平移Δx=nλ(n为正整数)则波形不变:当Δx=nλ+x时,可采用去整留零的方法,只须平移x即  相似文献   

9.
邵霖 《物理教师》2002,23(7):39-40
历来各种版本的高中物理教材都用音叉来演示声波的干涉现象 .由于这个实验正好是在水波的干涉实验之后 ,一些学生和教师很自然地把它和水波的干涉条件联系起来 ,研究音叉干涉的条件 ,由此出现了一些疑问和争议 .本刊也曾发表过有关文章 ,对音叉的干涉现象作了探究 ,并提出了相应的看法 .但我认为 ,疑问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还需继续进行讨论 .那末 ,用音叉演示声波的干涉究竟有什么疑问呢 ?难道它演示的不是声波的干涉而只是音叉发声的方向性吗 ?1 疑问的提出疑问是在讨论音叉的双叉股发出的两列声波的相干条件和讨论振动的加强点和减弱点…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与光的干涉密切相关的现象,如果大家认真观察,仔细分析这些有趣的现象,就会从中体味到物理学的趣味和妙用,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激发我们的探索欲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的定中结构①里,定语对中心词的词义内部加以直接的干涉,即对中心词的某一义素加以直接的肯定或否定。例如“白雪”:《现代汉语词典》把“雪”的词义解释为:“空气中降落的白色结晶。……”其中“白色结晶”为“雪”的一个重要义素。如果在“雪”的前头加上“白”或“不白”作定语(白雪,不白的雪),代入“白色结晶”即为“白的白色结晶”和“不白的白色结晶”,这就直接干涉到“雪”的词义内涵。  相似文献   

12.
薄膜干涉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光学现象,肥皂泡、油膜呈彩色都是由于薄膜干涉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发生干涉时,某些区域振动加强,某些区域振动减弱·如何判断这些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的分布呢?一、条件判断法  相似文献   

14.
全国职业高中电子电器专业教材《电子技术基础》一书中,第245页所画的四位右移寄存器的工作波形图有基本概念错误。第一,时序混乱。编者介绍的四位右移寄存器,存入的数据为D3D2D1D0=1101,首先输入最低位D0,然后由低到高,依次输入。从图13—5输...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一款利用音乐集成电路组成的可变脉冲音频复合波电疗器,新颖、小巧、简便、价廉,可用于实验与医疗.  相似文献   

16.
双臂音叉产生干涉现象探究浙江省诸暨县学勉中学魏致远几经修订的高中物理课本,直到最近人教社编的高中试验课本《物理》和高中物理读本,对“声波干涉”的演示实验都采用这样的表述:“音叉发声时,它的两个叉股是两个相同的波源,它们产生的两列波发生干涉,产生加强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音叉声波干涉现象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发现振动的音叉发出四列相干波,在音叉周围产生四强四弱的干涉图像.  相似文献   

18.
波动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难点,主要是因为它需要学生想像多个质点同时又不同步的振动.从整体看,形成波在空间的传播,这对学生的理解力和空间想像力有较高的要求,对刚学“波的形成与传播”的学生来说,不管是水波,抖动的绳波,还是10位同学上讲台做体操,都会觉得眼花缭乱,顾此失彼,理不出头绪.如果引导学生根据旋转圆法依次画出介质中沿传播方向上各个质点某一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来画波的形成图,然后分析波形成的过程、质点的振动特点,这样,容易接受和理解,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光的干涉现象是波动特性的最有力、最直接的实验证明。由托马斯·扬的双缝干涉实验所得的干涉条纹有以下四个特点: 1.干涉条纹是一组等距、平行于双缝且以光程差为零的位置为中心的对称分布的条纹。两条相邻亮(暗)条纹之间的距离都为: 即亮、暗条纹是等宽的,与干涉级K无关。  相似文献   

20.
关于音叉周围的声波干涉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物理必修教材第一册第154页上介绍声波的干涉时有这样一段叙述:“……当我们敲响音叉的时候,音叉的两个叉股是频率相同的两个波源,它们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