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学者以往对莎士比亚历史剧《理查三世》的研究比较偏重于找寻剧本中的历史因素,用人文主义这样的标签去归类与简化,忽视了作家本人的创造性活动和艺术世界的独特性、完整性。对于理查三世这一人物也大都认为莎翁塑造了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寄托了作家对明君的向往而已。本文对这种解读模式提出质疑,指出《理查三世》所流露的诗人忧思和所灌注的心灵生气,分析了剧本独特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是近代英格兰民族主义之父,推进了英国迈向近代。本文从爱德华三世的生平背景和个性、混合政体与封建社会形态、王权建构等方面探讨其政治实践。爱德华三世是14世纪英格兰的时代先锋,致力于经济发展、支持文化事业、推进政治进步,激发了英格兰的民族意识。但在其之后,英国陷入长期的战争,由于未形成统一且稳定的王权而延缓步入近代。  相似文献   

3.
李若怯 《天中学刊》2022,(6):113-121
在《理查三世》中,“镜子”与“影子”意象分别对应理查内心活动的不同阶段,呈现了他的内在心理演变过程,揭示了他自我建构与目标追求的偏差,借此可以审视该剧的悲剧实质。在《理查三世》的创作中,除了对人物复杂性进行呈现,还显现出莎士比亚对王权本身的意义阐释。  相似文献   

4.
论《唐璜》对莎士比亚作品的引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底师专学报》2003,(4):36-41
从拜伦的创作中可以看出其与西方文学传统的密切联系,他尤其喜欢并善于从莎士比亚作品中吸取营养。拜伦常常以变形或曲解的形式运用莎典,以此丰富自己叙述文本的含义并激活读者对原始文本与在读文本的互文性理解。《唐璜》第六章在这方面具有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5.
《圣经》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莎士比亚的创作与《圣经》有着密切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莎士比亚作品对《圣经》典故的巧妙运用;二是《圣经》的观念和精神(主要指仁慈、宽恕、博爱)对莎士比亚创作的巨大影响.客观、中肯地探寻《圣经》对莎士比亚的影响,对于全面、准确地把握世界文学发展的脉络和规律,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京剧莎剧<王子复仇记>实现了京剧与莎剧之间的互文.这种互文性和改写表现在莎剧<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精神的主题在得到表现的基础上,实现了主题与形式的替换与重塑.从而将现代意识灌注于京剧<王子复仇记>之中,在"情与理"戏剧观念的转换与音舞对叙事的改写中,形成了内容与形式、演出方式、戏剧观念等新的互文关系,即表现为借鉴的"互文性主题"与表现为再造的"音舞性主题".  相似文献   

7.
[第一世] 在恐龙灭绝之后不久,她爱着他,他不知道。她把最甜美的果子喂到他嘴里的时候,他不知道。  相似文献   

8.
<逸周书*世俘>所载周初征伐方国地理问题,学术界历来存在不少争议.根据周初的政治和军事形势分析,越戏方、陈、卫、磿、宣方、蜀、厉等均未超出今河南省范围,其中多数处于殷商王朝王畿一带.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叙事学界关注的是民间故事、神话和小说的叙事,而忽视了戏剧的叙事.通过对<哈姆莱特>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戏剧叙事策略:首先,戏剧中多个叙述者的外聚焦视角叙事不仅能揭示人物心理活动,而且还能造成一种特殊的叙事气氛,提高叙事强度并引导叙事发展;其次,作为"魔器"的"戏中戏"叙事是本剧叙事进程中的关键转折点;最后,哈姆莱特国王的鬼魂是叙事的"国王",主宰着全剧的叙事走向.上述叙事策略显示出莎翁独到的戏剧叙事艺术,同时还泽被后世,促进了戏剧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此文原为英文文本,彭镜禧先生为了适应本刊规范,便于大陆读者阅读,特请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吴孟芳硕士译成汉文。《李察二世》,通常译为《理查二世》。  相似文献   

11.
张廷玉《明史·诸王世表》记载明代亲王、郡王世系,并将各郡王系于对应亲王之下,收罗宏广,虽排列清晰,但亦有讹误、疏漏之处。中华书局点校本《明史·诸王世表三》中伊藩世表10则条目中就有3则条目各含2条或2条以上讹误之处。  相似文献   

12.
陶含孜 《海外英语》2022,(23):197-200
文章借鉴列斐伏尔的三重空间理论与吉福德的田园理论,分析莎士比亚田园戏剧《皆大欢喜》中的田园空间建构,并指出:亚登森林在物理空间上是传统田园空间的变体,其在空间特征、情感功能和建构形式三个方面都是一个具有“阿卡迪亚”特质的、英国的田园空间。其次,亚登森林在精神空间层面是一个承载着田园美德的道德空间,它既是“简朴知足”牧人之理想国,又是“轻财重义”美德之乌托邦。此外,亚登森林在社会空间上还是英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现实乡村的缩影,剧中所隐晦抨击的纵火驱逐小农和农民身份转变等时代动乱均是彼时真实存在的社会图景。  相似文献   

13.
梁实秋早年推崇浪漫主义,后来改为提倡古典主义,即新人文主义.正是其新人文主义文艺思想以及他对人性的提倡,使他选择翻译充满人性光辉的<莎士比亚全集>.  相似文献   

14.
《逸周书&#183;世俘》所载周初征伐方国地理问题,学术界历来存在不少争议。根据周初的政治和军事形势分析,越戏方、陈、卫、磨、宣方、蜀、厉等均未超出今河南省范围,其中多数处于殷商王朝王畿一带。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研究是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歌颂友谊和爱情的同时,也以文学的形式对《圣经》和基督教作出了自己的诠释。目前国内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与基督教和《圣经》的研究是还相当欠缺,本文拟从十四行诗的创作内容和艺术形式两大方面,以《圣经》文化为视角来解读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相似文献   

16.
石洁林 《学语文》2013,(1):75-75
洪昇的《长生殿》与莎士比亚的《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都描写了大人物的爱情。围绕两部作品的一条隐线便是一个"情"字。本篇中,我们也试图从这一"情"字,对《长生殿》与《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进行分析。一、情之性质:纯情与迷恋洪昇的《长生殿》中,李杨二人的爱情是理想的、单纯的。杨贵妃没有过问政事,也没有恃宠妄为。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从了莎士比亚的生平 简历、主要作品,阐述了他的人文义思想在其代表作《哈姆莱特》中的反映,并着重分析了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以及他的人文主义思想的逐步破灭过程,总结了这部作品的艺术成就和创作方法。同时揭示了它深刻的社会意义,指出了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王颖玮 《学语文》2003,(3):33-33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作家,1564年出生于英国爱汶河畔的斯特拉福镇。他一生写了至少2首长诗、154首十四行诗和37部剧本,其中以剧本的影响最大。《哈姆莱特》是所有剧本中最负盛名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简评高尔斯华绥的《苹果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尔斯华绥的作品《苹果树》表现出一种浪漫化的现实主义倾向,刻画了性格具有两面性的主人公艾舍斯特:一方面利己任性,不负责任,自欺欺人和以己度人。热衷于为自己辩护;另一方面沉溺于自己所谓的“骑士精神”和“怜悯”之中。“骑士精神”和“怜悯”只不过是他在弱者面前表现出的优越感.因而最终代之以对本阶级地位及生活方式的认同。作者企图用文学作品中的“美”来掩饰资本主义制度所产生的丑恶现象,“骑士精神”和“怜悯”是其对自己所处阶级的美化。  相似文献   

20.
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诗意浓郁的爱情悲剧,它反映了人文主义者对中世纪封建压迫的反抗,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它充满着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鼓舞人们追求幸福,张扬个性,向往美好的未来。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这部作品的诗化语言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