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利用外资的哲学思考曹春阳关于利用外资的问题,理论界已经讨论的不少。本文想换一个角度,站在哲学的高度进行一番探讨,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功效。一、利用外资的哲学依据外资即非本国来源的资金或资本,也可以说,来自国外的资金或资本均称之为外资。利用外资包括吸收...  相似文献   

2.
"幸福"是一个美好的字眼,许多人在都在寻找它、追求它。然而,对于什么是幸福,人们的理解却各有不同。有人认为锦衣玉食是幸福,腰缠万贯是幸福;也有人认为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是幸福,能无忧地生活是幸福;也许还有人认为,能得到爱便是最大的幸福。我对"幸福"只有一点很肤浅的理解,我  相似文献   

3.
一、八十年代的回顾 八十年代初中国开放外来直接投资伊始,作为开路先锋的主要是港澳资本和海外华侨、华人资本,这些资本在中国利用外资的进程中起了示范效应和诱导作用。但是,随着开放的进展,海外华人资本(包括华侨资本,但不包括港澳台资本,以下同)作为一种独特的外资形态,虽然仍是外资的一个重要来源,但它在中国总外资中已退居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资本结构与代理成本 资本结构是以债务、优先股和普通股权益为代表的企业的永久性长期融资方式组合(或比例),即指企业各种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狭义的资本结构仅指长期资金结构;广义的资本结构是指全部资金(包括长期资金和短期资  相似文献   

5.
研究性学习(在国外称主题研究、项目课程),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社会比较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课程模式。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增设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将研究性学习作为全体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但由于研究性课程的开设是一个新生的事物,好多人对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弄不清楚。有人认为它与考试无关,没有开设的必要;有人说上好新教材本身就已不易,哪有时间和精力;也有人说它的开设  相似文献   

6.
SOS救援史     
正一说到求救信号,人们就会条件反射想到"SOS"。许多人认为这是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有人将其解释为"SaveOurSouls"(拯救我们的灵魂),也有人解释为"SaveOurShip"(救救我们的船),还有人推测是"SendOurSuccor"(速来援助),更有人理解为"SavingOfSoul"(救命)等。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中高等教育创新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从知识经济角度看高校的职能  对“知识经济”的概念,目前没有一致的定义和理解。有人认为“所谓知识经济,是指主要依靠知识去生产物质消耗很低质量又很高的产品,并依靠知识实现高效率的管理”。①也有人认为,知识经济是“把知识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使其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知识是生产的首要因素”的经济。②而OECD将知识经济定义为“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应用之上的新型经济。它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知识超越资本和劳力,成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内外学者们对知识经济的理解虽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独立后的埃及,作为发展中国家,走上了利用国外资本加快经济发展的道路。1960—1972年,埃及通过贷款等形式,从外国政府、外国民间以及国际多边机构吸纳了巨额资金,缓解了埃及经济发展中的资金不足问题,极大地促进了埃及经济的发展。然而,外资在给埃及带来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埃及带来了沉重的外债负担。  相似文献   

9.
引进外资办核电是否合算?有人认为:向国外贷款要付利.息,买外国技术设备又要让人家赚一笔钱,这样做,对我们合算吗?我国第一座大型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引进香港核电投资有限公司资金大约40亿美元兴建的,它装有两台人人法国和英国引进的90万千瓦压水堆...  相似文献   

10.
一、资本成本与贴现率选择问题 资本成本是组成企业资本结构的各种资金来源的成本的综合,它是新的投资为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而必须赚得的最低报酬率。企业从不同的融资渠道筹集的资金(如发行债券或发行股票),所花费的成本通常是不同的。各种资金来源的成本以及它们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的变动,都会影响企业综合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比较习惯于“逐句串讲,逐句翻译”,而忽视课堂提问.我们认为,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而且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应该把它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著名的外语教学法专家希顿(J.B.Healon),根据布卢姆(Bloom)对问题的分类法,提出在外语教学中行之有效、由浅入深的五类问题。这五类问题是: 1.记忆问题(Recall questions) 2.理解问题(Comprehension questions) 3.应用问题(Application questions) 4.创造性问题(Invention questions) 5.评价问题(Evaluation questions) 现以高中课本第一册第1课"How Marx Learned Foreign Languages"为例,我们谈谈如何使用课堂提问(五类问题)这一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资本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回答了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成功战略的动因和路径。本文认为,一个国家要想成功地利用外资加速本国经济发展,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条件:(一)任何国家发展的最终推动力是国内资源,而不是国外资源(外资);(二)引进的外资要保证被利用后能实际上提高本国国内的产业生产能力;(三)利用外资促使本国的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实现产业升级和出口产品竞争  相似文献   

13.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制度的基础。土地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的生产资料,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则是生产关系的首要环节;因此,弄清楚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将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我国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更清楚地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生产地位和生活情况。它也有助于我们对阶级斗争发展的规律,以及上层建筑的许多现象的认识。所谓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就是土地归谁所有的问题。有人认为土地是归皇帝或国家所有,这就是土地国有制;有人认为土地是归封建地主所有(也有人认为自耕农民也有一部分土地),这就是土地私有制,或地主土地所有制。近几年来,国有制和私有制的争论很热烈,现将争论的情况和问题综合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2007年2月,审计署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国外贷援款项目公证审计管理的通知》,决定从当年起,国外贷援款项目的公证审计只授权到省级审计机关(含计划单列市),由省级审计机关直接组织实施公证审计,不得将公证审计任务继续授权给下级审计机关。外资审计体制的变化给外资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对外资审计的基本属性及其定位、外资审计管理体制的转变、新体制下外资审计的做法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当下的人们对语文教材的认识陷入了一些误区,有人认为语文教材是课本,而有人却认为一切文字材料都是语文教材;有人认为语文教材是不能变动的真理,而有人却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些观点或过窄,或过泛,或过重,或过轻地理解了语文教材.新课标的理念认为,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但不是唯一的教学材料,应把语文教材看作是可变的、发展的、开放的一个完整的体系,它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依据,但它只是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一个工具.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走过了人类漫长的历史道路,而它作为一个被研究的领域,只是近几十年来的事。国内外高教界在高等教育研究的许多问题上,至今没能取得一致的意见,即便是关于高等教育的产生这一基本问题,也是如此。在国外,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产生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而另有人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发端于中世纪。国内的意见更是莫衷一是,就中国高等教育的产生而言,有人认为在殷商时代,有人认为在西汉时期,也有人主张应以“书院”的产生为起点,还有人提出中国近代的大学教育,严格意义上应以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为界碑(或者以1895年盛宣怀创办天津中西学堂为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外资进入的十大效应分析李含琳,曹子坚国外资本特别是国外直接投资是服从于国外投资者特定的目的的,这对于投资对象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有些同投资对象国吸引外资的目的相重合,是有利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的。但有些则不然,并且,随着...  相似文献   

18.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搞活的思想指引下,一些新兴的学科正在逐步兴起,历史教育学也由此应运而生。但是,目前对于这一学科的性质理解却不尽相同。有人以为它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有人说它属于历史学范畴,是历史教育的科学论;有人则把它当作历史教材教法课的改建,认为它是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理论化。由此还引起了对学科  相似文献   

19.
廖小荣 《文教资料》2013,(19):36-37
现阶段语文教材观出现了一些误区:有人认为语文教材是课本,而有人却认为一切文字材料都是语文教材;有人认为语文教材是不能变动的真理,而有人却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些观点或过窄,或过泛;或过重,或过轻地理解了语文教材。新课标的理念认为,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但不是唯一的教学材料,应把语文教材看做是可变的、发展的、开放的一个完整的体系,它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一个工具。  相似文献   

20.
人们喜爱美,追求美,改革开放的中国人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爱美,因此美学理论,实用美学开始兴旺起来,可是究竟什么是美呢?人们的理解却大不相同,有人认为美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属性,也有人认为美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然属性,认为只有自然美才是真正的美,因此特别崇尚自然美,本文就此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