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文以国内新闻传播学CSSCI来源期刊为研究对象,着重从短期策略与长期目标两个层面,分析了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的国际化路径,即在出版语言、编辑管理与编排体例、评审队伍以及作者稿源方面寻求短期突破的基础上,更要从战略层面入手,开拓期刊海外发行市场,培育期刊核心竞争力,创新期刊开放存取的新出版发行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信息接受活动中,受众既可以获取新闻文本的整体信息,也可以只是把握新闻文本中的核心信息,还可以从新闻文本内获取部分信息——微信息。一、什么是微信息纵观近年来社会广泛关注的事件.周老虎、天价烟、维基解密等事件,  相似文献   

3.
2009年10月17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承办的"全国新闻传播教育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丁俊杰教授在会上致辞,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现代传播>主编胡智锋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院长高晓虹教授分别主持了上午和下午的主题研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是近年来新闻传播学界的中心话题,对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具有基础性和指向性意义。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的体系构建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更是新时代的使命召唤。回顾新闻传播学百年发展历程,从时代、文化和功能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内涵,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体系的构建逻辑,进而探讨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拓展学科边界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5.
大师大家的形成产生对于一个领域一个行业一个学科的创新至关重要。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体系需要更多的大师大家,有了一流的、堪与其他学科世界同行相比肩的大师、泰斗级人物,才能建立起一流的精美的中国特色新闻传播理论体系。历史的发展为新闻传播理论在创新中出现更多大师大家提供了良机,其关键在于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作为。为了推进创新,培育大师,必须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立足中国大地,面向中国实际,书写中国理论。中青年学者是未来和希望,尤需奋发努力。  相似文献   

6.
白净 《新闻记者》2015,(7):79-84
1908年沃尔特·威廉姆斯(Walter Williams)在密苏里大学创建新闻学院,被公认为是美国新闻教育,同时也是世界新闻教育的开端。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美国新闻传播教育根据环境变化不断做出调整,由早期的新闻教育向更广泛的传播教育扩张,主张跨学科交叉和精细化培养,与传播技术结合更加紧密,甚至提出"去新闻化"理念,更强调视觉表达和内容创新,包括广告和公关在内的策略传播教育近年发展较快。  相似文献   

7.
文献老化现象是大多数学科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对学科的老化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了解与把握该学科的发展进度。文章选取CSSCI中的新闻传播学期刊数据为数据样本,运用引文分析方法,探讨新闻传播学的学科老化规律。在研究中通过测度与对比分析新闻传播学的半衰期、普莱斯指数、最大引文年限等重要老化指标,呈现了该学科的老化与发展状况,提出了该学科老化背后的原因以及学科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被SSCI收录的67种新闻传播学国际期刊的分析,本研究得出新闻传播学国际期刊的出版态势呈现五个特征。  相似文献   

9.
10.
1990年代以来,互联网技术的扩散与普及深刻影响了人类传播活动与传播学研究.本文选取2000-2011年传播学SSCI期刊(N=81)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引证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三种方法,实证考察2000年以来国际传播学科的新进展.研究发现,传播学在知识领域和空间版图上进行着双重扩张,互联网的影响渗透到各个分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与新媒体传播共同构筑了传播学科的基础平台;影响因子的提高与内部互引的加强,表明传播学独立学科的形态进一步明晰,但对外影响力的贫弱,表明传播学学科地位仍有待提升;传播学与外部学科互引程度加强,反映传播学开放性的提高,社会心理学仍然是传播学最主要的外部知识来源,与信息科学互动不足,可能成为传播学未来发展的隐忧.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由技术驱动的数字传播正逐渐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中,也在近年来成为中外传播学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中西方传播学研究还存在多少差距,中国又该如何在数字传播领域逐渐凸显研究优势,成为本文意在探究的重点。本文采用全样本内容分析法并辅以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以CSSCI与SSCI为数据源,对1981年1月至2019年6月在10本传播学顶尖期刊上发表的178篇涉及数字传播主题的学术论文进行了逐一文本分析,通过对比两者的发展轨迹、研究视角、方法、理论及来源等,尝试探究CSSCI与SSCI的研究偏好特征及异同点,并从中西方文化差异视角分析数字传播研究的未来趋势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新闻传播学如何发展?向何处深入?徐培汀教授的回答非常肯定。他认为新闻既有术理,又有学理,不能如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周灿华 《中国出版》2014,(19):64-68
传播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大众传播活动中传、受者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虽然新闻活动中的传、受双方的心理活动的产生和其内容都取决于客观现实,但他们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客观刺激。新闻传播者选取什么样的新闻事实,新闻受众接受何种新闻报道,都离不开认识主体的需要。他们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有着很强的主观能动性。[1]因此,研究虚假新闻的传、受者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探讨培养传、受者正确的新闻心理,对于虚假新闻的防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的特点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在简单回顾中国新闻传播研究的历史进程后 ,重点阐述了中国新闻传播学进入“多角度学术化发展阶段”(1 992年至今 )的十个标志性情况 ,分析了近年自然形成的四方面的话题。文章最后 ,谈到新闻传播学研究中存在的五个问题。作者认为 ,传播现象贯穿于与人类相关的一切事物和活动中 ,各个学科都面临着从本学科角度出发的各自的传播问题。现在尽管在学科管理上还有新闻学、传播学的区分 ,但新闻学和传播学的融合已是现实 ,新闻传播学进入各个学科或借鉴其他学科而丰富自身 ,也成为趋势。  相似文献   

15.
SSCI与中国图书情报学期刊国际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SSCI(JCR2007)收录的61种图书情报学期刊特征出发,分析了他们先进的办刊理念和经验,提出了中国图书情报学期刊国际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先进的印刷技术和设备传入我国,传统印刷技术逐渐被淘汰,中国印刷产业进入百年跨越式发展期。中国近代画刊是研究中国近代印刷技术发展的一手资料,直观地记录了图像新闻印刷技术革新的全过程。社会文化的发展是由物质文明所决定的,没有印刷技术的进步就不可能有图像新闻的广泛传播,图像新闻样态的优化是中国近代印刷技术不断突破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17.
黄旦 《新闻记者》2002,(11):3-7
中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 ,是一个艰难的转型。转型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1999年是十分关键的一年 ,因为就在该年 ,中美签订了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议 ,意味着中国入世的最大障碍已经消除 ,并最终于2001年正式成为WTO的成员。在这样一个急剧变化的过程中 ,中国的媒介研究到底作出哪些回应 ?有什么样的观点 ?为此 ,笔者浏览了1999~2001年的《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现代传播》和《国际新闻界》上的文章 ,试图对此作一点探讨。本文在方法上不采用严格的内容分析 ,而是以文本阅读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广播电视的国际影响力与美英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与其他新兴经济体国家相比也无优势可言。接受美学强调受众在文化传播中的主观能动性和重要地位,为破解中国广播电视的语言译制障碍与国际传播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译制过程中密切关注受众的接受效果、适度超越受众的审美"期待视界"、精心设计文本的"意义空白",在国际传播过程中精准定位目标受众、构建与受众互动的优质平台、打造节目品牌、全面推进"本地化"、建立收听收看效果跟踪反馈机制,对加快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实现中国文化与海外受众话语体系的精准对接,促进新形势下中国广播电视的译制与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术期刊作为一种知识传播的制度性设计,引导着学术生态。而主题策划在学术生态构建过程中作用重大,表现为打造学术体系、强化学术连结、推动知识传播、引导学术创新等方面。主题策划的一般路径表现为聚焦社会实践、学术实践以及凝聚学术群体上,未来需要更加强化学术体系化建设、关注理论中的重要变量、形成更加开放的主题策划平台以凝聚学术群体,从而引领学术研究回归问题、回归学术,避免异化。  相似文献   

20.
柳丰 《出版广角》2019,(22):25-27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科技的进步,我国学术期刊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刊发数量快速增长,且国际影响力也在持续提升,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始终制约着我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提升。对此,我国学术期刊在加强编辑队伍和编委队伍国际化建设、完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加快学术期刊“走出去”步伐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创新实践。未来,我国学术期刊要在增强学术自信、构建合理科学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发挥“互联网+”技术传播优势等方面继续努力,让学术期刊走上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