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琴 《考试周刊》2009,(32):41-41
在影片《死亡诗社》中,死气沉沉和崇尚古风的教育模式在一群受传统教育的学生和一位反传统的老师之间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其中“船长”基丁老师的教学艺术与“水手”学生极富个性的表现所体现的教育价值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2.
每一次观看《死亡诗社》这部电影,都让我感动不已。《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又名春风化雨)是一部经典的校园青春励志片。影片讲述了新老师基丁(John Keating)来到有着传统教育荣誉,以严谨、凝重的风格而著称的威尔顿预备学院任教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英语写作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然而各种英语等级考试公布的数据却表明,写作一直是考生最薄弱的环节。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旨在通过深入解读国外教育反思影片《死亡诗社》,揭示其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是一部反对传统教育,提倡创新型、批判性思维教育的电影作品。该文在分析概括批判性思维含义的基础上,结合电影中基廷老师的一些典型的教学案例,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批判精神,以及这种批判创新教学给教师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电影中的威尔顿预备学院是当时最好的大学预备学院,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能考上一流大学.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和维护声誉,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基廷老师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在他反传统的教学中体现着个人主义精神,他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学会思考,明白坚守的重要性.本文通过电影中传统与反传统教育间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面临着"费时较多,收获较低"的窘境,其根源在于课堂教学的无效性。电影《死亡诗社》中基廷老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独树一帜的教学方法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死亡诗社》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美国电影,主人公基廷老师用他的行动向观众展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本文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基廷的教育思想:教育学生把握生命、追求自我,反对死气沉沉的传统教育。  相似文献   

8.
从教育学视角分析电影《死亡诗社》和《蒙娜丽莎的微笑》发现,成长电影往往蕴含着倡导变革和阻碍变革两种力量,两种力量的代表者们所预设的人性生成、教化机制截然不同,对教育变革结果的判断也大相径庭。比较这两种冲突力量可知,倡导变革的力量所持人性假设及其教育变革实践,更有益于当今学校教育改革;其与阻碍变革的力量所产生的冲突表明,人性的自由是争取的自由,真正的教育是唤醒和引领人的自我意识,教化人性的活动难以成败论英雄。  相似文献   

9.
死亡诗社     
严靖 《现代语文》2003,(12):43-43
导演:彼得·威尔PeterWeir主演:罗宾·威廉姆斯RobinWilliams罗伯特·西恩·莱纳德RobertSeanLeonard伊森·霍克EthanHawke内容梗概:50年代末美国佛蒙特州的一所男生大学预科学校———韦尔顿学院。在家长们谈话声压得很低而显得紧张、肃穆的气氛中,一个个乳臭未干的男孩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父母的怀抱。举行开学典礼的礼堂中,响起了苏格兰风笛那凄厉婉转的乐音。韦尔顿学院已有百年历史。今天,它又接纳了数十名新的学员……转校生托德生性胆小害羞,沉默、懦弱而中规中矩,他年复一年地接受父母永恒的生日礼物———规规矩矩的文具盒,写诗却…  相似文献   

10.
非语言符号系统的其他符号系统具有表义功能,也具有可组合性,也有相应的语法可寻。以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及克瑞斯和勒文的视觉语法为分析框架,具体分析电影《死亡诗社》中足球场教学这一片段,分析语言文字、视觉和听觉模态在表达意义上的协同性和整合过程,从而总结其对教学的启示,即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使主要模态和辅助性模态在语义表达上相互协同,共同为教学目标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对教育类电影《死亡诗社》的讨论和研究至今余势犹存。电影最基本的主线实际上是围绕着“自我”的抗争而展开的,自我的成长意义以及处身于制度化学校教育中的自我所遭遇的生存困境,这是电影中蕴含的基本教育学主题。这种自我范式是属于浪漫主义性质的,在影片中,制度化学校教育从一开始就对这种“自我”展开了围剿。具体说来有三重围剿:学校教育文化信念对自我的围剿;学校的知识观对自我的围剿;家长的权力意志对自我的围剿。尽管有这三重围剿,但是我们对以促进自我成长为指向的教育保持着一种积极的想象。  相似文献   

12.
Carpe diem主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它与"及时行乐"有着本质的区别,本文通过分析《死亡诗社》中对该主题的演绎使人们更好地理解该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知识课堂"目中无"人",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无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而现代教育观点则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要重视"人"的发展,所以提出了"生命课堂",让课堂从"知识课堂"回归"生命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应该关注人。影片《死亡诗社》中富有激情的基汀老师鼓励学生突破陈旧的思想框架,进行独立自主思考的这种做法对铸就生命课堂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唐呓 《江苏教育》2009,(7):98-101
1959年,威尔顿预备学院以它凝重的风格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尊敬。在那里,教育的模式是固定的,不仅单调而且束缚了思想。然而这一切在一个新教师的手中发生了改变。约翰·基庭反传统的教育方法给学院带来了一丝生气。老师自由发散式的哲学思维让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他们渐渐学会自己思考与求索,勇敢地追问人生,甚至违反门禁,成立死亡诗社,在山洞里击节而歌!然而.不幸也在这时发生了……  相似文献   

15.
影片《死亡诗社》讲述一个关于自由与遵守,个人与权威,浪漫与现实相对抗的故事。本文解读John Keating老师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改革,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等素养,从精神焕发,精力充沛,并有坚毅、乐观的性格与较强的自制力等表现对学生的影响,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学生在其影响下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教师的素养在潜移默化中通过形象直观的形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从而对整个民族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海外英语》2009,(5):14-15
我们都非常需要被接受,但你们自己必须相信,你们的信念是独一无二的,纵使别人可能认为它奇特不流行,纵然庸俗的大众可能会说好烂。罗伯特·弗洛斯特说过,“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现在我要你们找到自己的步态,你自己的阔步,调整步伐,任何方向,随心所欲,不管是洋洋自得或傻里傻气,随便。各位,中庭是你们的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很多高校中的教育专业或各种中小学教师培训都把西方教育电影《死亡诗社》(又名《春风化雨》)及《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案例教学引进课堂,进行广泛的教育讨论。本文尝试从教育本质、课堂教学、教师角色等方面剖析这两部影剧给当今正在进行的基础课程改革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剧情简介]1959年,威尔顿预备学院以它凝重的风格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尊敬。在那里,教育的模式是固定的,不仅单调而且束缚了思想。然而这一切在一个新教师的手中发生了改变。基丁反传统的教育方法给学院带来了一丝生气:在他的课堂里,他鼓励学生站在课桌上,  相似文献   

19.
“死亡,是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 在《死亡诗社》中,罗宾·威廉姆斯把这句梭罗的诗宣讲给他新一届的学生。名字容易让人误解,其实这不是一部充满死亡气息的电影。在这里,没有普拉斯那样的女人故事,也没有阴冷刺骨的文字。相反,这应该归类于校园青春剧。在这个严谨的威尔顿教会学校(男校)有着这样的四个口号:传统,荣誉,纪律,优秀。校园里,有这样一群俊美如阿波罗的男孩。  相似文献   

20.
影片简介: 1959年,威尔顿预备学院以它凝重的风格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尊敬。在那里,教育的模式是固定的,不仅单调而且束缚思想。然而这一切在一个新教师的手中发生了改变。基丁(John Keating)老师反传统的教育方法给学院带来了一丝生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