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盛唐诗人以高人自我的行为准则来规范人格设计行为,这是真正的以人为中心而以适意为旨归的生存方式。他们在吸取了魏晋名士萧散放达成分的基础上,克服了执“有”执“无”的偏见,消解了内心愤世嫉俗的激烈,避免了生命和心灵受到侵害和纷扰,从人物品藻出发而走向了自然品藻,形成了与魏晋人格形似而实异的盛唐风范。与魏晋风流比,虽然都是“放达”的形态,最本质的区别就是盛唐人骨子里的自信,魏晋人灵魂深处的自卑。盛唐诗人的这种特定化生态中解放出来的生命豪情,表现出人的真正意义上的觉醒,生成了一种崭新的人生价值取向,出落成从世俗自我走向高人自我的潇洒风神,进而将这种崭新的士人人格境界转化为山水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2.
《新作文》2006,(12)
授奖辞应该说,《铁铸的十字架》是智慧的,文章有深刻的灵魂,时刻渴望在历史和文明中寻求和解。这样的写作必定更多地关注被遗忘的历史和被遮蔽的生活真相,在一次次的探索中,在一次次的追问中,写作成了一种真切的思考,在历史与现在的焦虑之间寻求秘密通道。当然了,这些努力都是为了唤醒更多的人能够珍惜生活,珍惜生命。而写作应该承担一种精神探索的责任,从这篇文章开始,我们需要明白写作的真正内涵。所以,《铁铸的十字架》开始初具一种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代爱情诗的写作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不论是男诗人还是女诗人,都有令人心动的爱情诗篇。从闻捷到余光中,从林子到舒婷,闪光的诗作随处可见。这一组诗也说明中国当代并不缺少精妙的爱情诗。李见心是一个以情与心来从事诗歌写作的人,所以读到他的这一组爱情诗,真的令人感动,让人深思。首先是让我们感到欣喜:当代的中国还是有真正的以自我生命来写诗的人。玩文学游戏的诗人,自然不能与他相比。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西哲史上人学路向的演绎,凸显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学划时代意义。传统 的误读迫使我们不得不“回到马克思”,真正把握住“现实的人的活动”这一实践定义的精髓,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实践的积极与消极功能来展示。这两种功能如若真正得到张显,就足以人格好没有先验的预设,也没有最终的完成,而始终处于生成中,从而要求现实的人沉入生存,承受起那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一承载使人认识到并从实践中接受“人望远是在途中”  相似文献   

5.
在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中,人除了意识自我这个主人格之外,还有不同的次级人格与主人格并存着,它们各自有一定的自主性。荣格用自性化来说明心灵的发展。他对心灵发展的定义是,成为一个颇具特色的个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合的人。人生命的前半段,主要是形成人格和发展自我的阶段;在生命的后半段,主要的任务是自性化。而自性化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和谐的人”。  相似文献   

6.
尼采认为,历史是人的生命意志的反映,它是英雄人物在瞬间的艺术创作冲动的产物。人的历史开始于“个人具有创造性的自我解放欲望之际”,这是尼采历史观的原始起点和意义支撑。他认为真正的历史应该有利于人的创造力的发挥和个体生命的解放,而现在的历史已经背离了历史的本来意义,成了生命发展的桎梏和障碍。现代历史教育是错误历史观与错误人生观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摧残人性的教育,它使受教育者交得虚伪、迟缓、猜疑、抵触,并以软弱的人格、麻木的心态期待着刺激性“事件”的发生,哪怕它危及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人格与智慧     
一个人的左脚臭,那么他的右脚也必将很臭。如果他穿了一双袜子,这双袜子也难逃厄运,如同古代“连坐”一般,即使袜子再怎么干净,也会由于脚的奇臭而受到“株连”。其实,这就好比人格与智慧的关系,在《辞海》里,人格又与“个性”相通,即为人的某种心理特征或心理偏向,而这种特征偏向也必将决定个人的趋向、选择和处世的态度。人格如同染料,智慧就像白色布料,智慧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只有人格才会让它变色,所以骂一个人是走狗过于抬举了他,因为狗也有思想,而一个连人格都没有的人,他的智慧也会因此显得肮脏,这种人与“行尸…  相似文献   

8.
胡欣 《吉林教育》2006,(9):49-49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过分重视技巧的传授和应试的研究,忽视了作文的主题——人在写作中的作用。因而研究“人”、“文”关系,从“人”、“文”的角度审视并改变作文教学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做人是作文的基础,人格的高下直接影响文章品位的高下。这要求我们要教学生“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作文”,讲求提高人格修养和思想认识并以真实为基础来写作。文学是人的生命需要和生活需要。写作是表达这种欲望和冲动的普遍形式之一,是人心灵的一种最真挚的内在体验。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写作的主动性和和主体性,要有感而发,“我手写我心”,要有生活气息。学生作为“人”的主体性、主动性、个体性不能在文中得以体现,文章必然因之而失色;学生在文章中虚假成风,不仅会对写作产生厌倦感,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虚伪的性格。所以我们呼唤“自由作文”、“个性作文”。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伦理学思想中,有一种伦理道德观特别引人关注。这就是强调“人格”、义务和为人根本原则的人格主义道德观。人格主义道德论者把道德和人格紧密地联系起来。主张在人的道德性中有自我构成的人格。一个人实现他本质的中心性行动,就是道德行为。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道德就是在人与他人的人格相遇时成立其人格。在社会团体中,道德是指生命在团体中建立其人格。具体地说,在人格主义道德论者看来,首先,人格与生命里的“自我意识”密切相关。人格的生命总是个体自我的生命。我的身体、意识、记忆和期待、知觉和思想,意志和感情,一切都属于我,都…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有一个人,因为是独子,所以受到母亲的娇惯。他由娇惯到顶嘴,由顶嘴到骂母亲,最后竞打起母亲来。其母被打得鼻青脸肿,还依然爱他,邻居们都感到气愤。有一天,这儿子看见一群人围在一起议论,他也挤了进去,只见一头母牛的乳头鲜血淋漓的,原来是被小牛用角触伤了。  相似文献   

11.
佚名 《师道》2004,(12):15-16
应该说,一个人真正懂得生命的价值,理解生命的禅意,最终是靠他自己去感悟,去体会,任何外界的刺激和提示都只能是自我顿悟的一种辅助与先机。生命是美丽的,人因生命而高贵;生命是令人敬畏的,生命给予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是一个一维发展的过程,其逝去了,消散在了渺渺的苍空,也就永远不会复归;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一个有价值的生命,其不可缺少的要素应当包含人的思想、智慧、情感和人格,而这一切。只能彰显于人所特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活动中。用这目标——在活动中彰显人的思想、智慧、情感和个体人格——来审视我们的课堂,我们却发现,当前的课堂教学仍然是著名教育家保罗&;#183;弗莱雷所说的储藏式教学:“把学生变成‘容器’,  相似文献   

13.
市场化年代的文学远离了人的生命自由,并以种种伪装的自由形式来标榜自我,突出的表现是一种伪个人化的形式。市场叙事以个人化和多元化的名义来表明自己的生命自由和文学自我,将个人化写作放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文学叙事的多元自由和复调叙事生态中暗藏了个人化写作的唯一性,于是这种个人化在很大程度上开始变得可疑:它可能仅仅是一种招摇过市的旗号,一种伪个人化。人们拥有了更多的写作自由,但个人化写作是否真正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想象自由、生命自由、历史自由和人性自由,却难下断语。写作姿态也许已经获得了自由,但姿态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创造了文学风格的自由和现实的自由。人们可以用各种方式去写作,不一定只能以个人化写作或者身体写作(身体写作是个人化写作的延伸)的方式去写作.也不一定只能表现个人化的现实.  相似文献   

14.
张文质 《教师博览》2023,(20):52-60
<正>一、生命是多维复杂的关系,整个生命都是课程我不是从书本上领会到,不是从理论的阅读中领会到,而是20世纪90年代到小学听课的时候,真正在课堂上意识到了师生关系这个命题。有时候你读到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观点,真的像触电一样。去年我读到弗洛伊德的一句话,印象非常深刻,感觉意味深长。弗洛伊德说,所有的改变都是在关系中发生。这句话太值得琢磨了,所有的改变都是在关系中发生,而人是一切关系的组合,或者换一种表达,人构成了一切多维的复杂关系。所有的人都是如此。突然想到一个跟体育有关的话题,蛮有意思。  相似文献   

15.
人文分离一直是写作的痼疾,如何在写作教学中促进学生主体人格的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以生态人格的视角,基于自然观、社会观、生命观构建写作任务群,尝试在写作中实现人格目标。UbD是一种评价优先的逆向教学设计,文章是以UbD为指导,为主题写作单元及具体教学课例而作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6.
作文就是写作.作家的创作是写作,学生们的创作也是写作.一篇文章写出来,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就与"人"有关.……  相似文献   

17.
1996年笔者曾发表过一篇《论“文章不是无情物”——对写作原理的思考》的论文,审视了写作活动过程,分析了写作活动的内在机制。时隔三年,总觉得有些问题还没有说清说透,于是写下这篇文章以续之。写作的动因到底是什么?古今中外不少理论家做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归纳起来有四种见解,这就是灵感论、本能论、自我表现论和技能论。灵感论认为,人们的写作和艺术活动仅仅是借助于灵感的爆发,而灵感又是靠心感神授的,正象相拉图所说灵感是神抵对人的凭附,是有一个神在人的心中主宰着,所以人们的写作和艺术活动是在一种梦幻状态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18.
教师味道,犹如一部《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可以品出不同的味道,细嚼之,最基本的有"三味":即。人文味、个性味、境界味。其一,"人文味"。指教师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有一种生命的厚重蕴含其中,这是教师学养人格的支撑。生命因阅读而精彩!一个教师较之普通人,就要  相似文献   

19.
正"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精彩的内心世界。"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一篇文章的精神内核,它牵系文脉,关涉文理,囊括文思,蕴含文旨,是引领我们走进文章的使者,是我们欣赏文章的窗口。遗憾的是,不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题目都还是一个"躲在深闺人未识"的佳人,潜藏于黑暗和泥土中未被发掘的宝藏。如果我们能够巧借题目,充分挖掘题目的审题构思、立意行文功能并  相似文献   

20.
在这喧嚣的都市里,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迎接着工作与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有时难免感觉到身心疲惫.当我们在调节疲惫身体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心灵的滋养.《文苑·经典美文》,恰是一滴滴心灵的甘露,在无声无息中滋润着心灵的良田. 那一日,在朋友的书架上,我有幸与《文苑·经典美文》结缘.一篇卷首语《平和》深深地拨动了我的心弦.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我醍醐灌顶,仿佛一下就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正如文章所说的那样,金钱、权势均是人生的附属品,人生的幸福不全是得到,不全是拥有,人活得平和,才能活出生命真正的滋味来.在这期间,我极力向同事推荐这篇文章,同事们看过这篇文章,都表示,心变得更加宽阔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