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才能让学生在高考中容易取得最好的成绩?笔者归纳出语文诗歌鉴赏题所要考查的内容,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把握其要点,加以训练。  相似文献   

2.
自80年代至今十年高考有八年“文学鉴赏”是考查对古典诗歌的鉴赏。在实践过程中,它既发挥了较好的选拔功能,又产生了良好社会效应。通过对近十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对照研究,我们认为对下面几个方面的研究总结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3.
纵观2008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理解,所以我们在教学、备考中必须重视作品量的积累,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实现知识能力的迁移。只有积累了大量的同类知识,具备了深厚的系统的知识结构,才能用俯视的眼光面对材料,作出快速、正确的反应。只有积累众多的“源头活水”,才能得渠“清如许”。  相似文献   

4.
古诗歌鉴赏题要认准设题角度和答题指向,即搞清试题考什么的问题,然后再结合高考诗歌鉴赏题评分细则,就会总结出一些答题规律和方法。一、学会审题——弄清试题考什么高考诗歌鉴赏无非按《考纲》从三个角度设题:形象语言技巧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5.
王娟 《教育文汇》2011,(10):35-36
近几年来,高考语文全国卷及各省市卷诗歌鉴赏题改变了以往客观选择题的命题方式,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诗歌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表达技巧等。这就要求考生不能满足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要做到心里想得到,笔下写得出;不仅要读懂诗歌,理解诗意,还要运用适当的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6.
【鉴赏指导】一、什么是意象和意境所谓“意象”,就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争奇斗艳的春天;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总之,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意境是整体的、空灵的。二、意境的常见类型举例  相似文献   

7.
一、2005年诗歌鉴赏题的题型特点 1.选材: 从题材看,在16套试题中,除北京卷选用的材料是词和湖北卷选用的材料是曲外,其他14套试卷都选用了诗歌,诗歌比例约占88%。其中广东卷和江苏卷选用的材料是五律,其余12套试卷都选用了七绝,七绝比例约占86%。从朝代看,在14套选用诗歌的试题中,共有18首诗  相似文献   

8.
诗歌鉴赏从2002年由客观选择题变为主观分析题.分值加大.难度也大了,但是考查要求没有变,仍然是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考生只要凭借平时对诗歌知识的积累,审清题目要求,明确答题要点.并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就能化难为易.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0—11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10.对这两首诗的字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巳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相似文献   

10.
今年的高考诗歌鉴赏题考查了王维的一首诗,考查内容是诗歌的炼字,题目是这样的: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古人写诗讲求炼字,亦即诗眼。你谯这首诗第三联两句的诗眼各是什么?为什么?这是一道开放式的试题,看似见仁见智,但要答好它,也不太容易,首先得搞清什么是“诗眼”。古人写诗填词,讲究锤炼字句,凡在关键之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的,便是所谓“诗眼”。那么,《过香积寺》的诗眼又在哪里呢?这首诗采用由…  相似文献   

11.
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的基本特点是:①选择“浅易”的古代诗歌作为鉴赏材料。②注重对诗歌本身的理解。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试题是从鉴赏的角度出的,但其基本的出发点是对诗作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作一定程度的鉴赏(以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为重点)。  相似文献   

12.
一、高考导向2006年高考全国17套试卷诗歌鉴赏题具有如下特点:1、选材范围扩大以往诗歌鉴赏题一般局限于唐诗,偶尔考点宋词、元曲之类,今年各地语文试题打破了这一常规,除了天津、福建、湖北考唐诗,全国Ⅱ卷、安徽考宋词,上海、浙江考元曲外,绝大多数省市考查了平常不大涉及的诗歌,如全国Ⅰ卷、辽宁、江西、四川考宋诗,湖南、重庆、广东等地考清诗,另外北京考魏晋诗,江苏考元人词,山东考近代诗,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这与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扩大阅读视野的要求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所以诗歌鉴赏自1993年在高考试题中出现至今,一直深受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好评。但由于考生文化底蕴薄弱,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直偏低。以前诗歌鉴赏的复习,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选项常见的错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到了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打破以往客观选择题的命题方式,  相似文献   

14.
叶安泰 《学语文》2012,(5):39-40
安徽高考从自主命题以来,2012年首次把诗歌的三大考点(意象和情感思想,表现手法,语言鉴赏)中的语言鉴赏从考题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高考试题中古代诗词鉴赏的比重越来越大,1999年又增加了新诗鉴赏的内容。因此,指导学生研究此类试题的特点和命题思路,从中发现并掌握解题规律,就成为教师复习备考中应该重视的问题。这里不妨让我们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来探讨一下诗歌鉴赏的设题技巧。  相似文献   

16.
严格意义上的诗歌鉴赏题是从1994年起开始“进军”高考语文试卷的,此后它成了高考语文题的保留节目,稳稳地“安营扎寨”了。1999年的诗歌鉴赏题无论题量还是分值均有增加,与1998年相比,难度也略有回升。兹根据笔者的理解,对三道鉴赏题的解题思路作一点分析,必要时兼及命题的出发点和解题的技巧,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04年高考全国共有15套语文试题,自然就有15道诗歌鉴赏题。研究每道题的命题角度、测试意向、设计技巧,对我们的诗词教学和高考备考,应该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试从命题的角度研究其切入技巧。一、由异文切入,开放中张扬个性由于传抄或印刷等原因,古代诗词中常出现某诗某字因版本而异的现象。而这些异文往往又体现了古人炼字炼意的功夫或不同的审美意趣,是很耐人寻味的。因此,也备受命题者的青睐。由异文切入设题,或比较其得失,或鉴赏其美妙,都能为考生提供一个广阔、开放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个性得以张扬,优势得以发挥,答案丰富多彩。这正…  相似文献   

18.
认真浏览93年以来的语文高考试题,可以看出,文学鉴赏题年年考,并且诗词曲唱主角,试题的难度系数一般在0.5—0.7之间,充分体现考查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的要求。考查的深度虽然是初步的,但很多学生答题时把握不准,成功率不高。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准确地解答试题呢?我们不妨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正>高考语文改革,尤其是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变化异彩纷呈,从2015年开始,越来越多省市采用全国高考卷,但是,考生这道题的得分却不甚理想。除了缺少答题的技巧外,更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考生鉴赏能力薄弱。笔者认为,高考以主观题形式出现的古诗鉴赏题命题有其自身的特点,怎样根据命题的特点、规律以及要求找到答题的突破口,是考生能否获得理想分值的关键。依笔者在平时教学实践中的积累,个人认为,要做  相似文献   

20.
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最璀璨的明珠当属诗歌。从上古的民歌总集《诗经》,到唐宋诗词,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论诗人,名家如云,灿若群星;论诗作,佳作如山,光彩夺目。而这些名家佳作,正是我们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考查的重点。虽然,高中生也学习甚至背诵了许多名篇佳作,但在高考考查中仍无从下手,即使读懂了诗歌也很难品读到位。因此,我们有必要将诗歌鉴赏的一些有效的鉴赏、分析的方法,提出来,为学生参加高考作为鉴赏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