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词典》对“鸣金”一词的解释是:“敲锣,古代作战时作为收兵的信号。”笔认为此注欠妥。我们知道,古代军队打仗.以击鼓来督促、指挥士兵进军.用呜金来收兵,停止进攻.结束战斗。那么,“金”到底所指何物呢?我认为。“金”应是“钲”。  相似文献   

2.
苏教版教材(必修五)《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橙而去”一句,教材将“鼓桤”一词解释为“敲打船桨”(2008年版,77页,注释22)。将“鼓橙而去”解释为渔父敲打着船桨而离开,有违逻辑常理。因为按常规理解船桨是用来“划”的,而不是用来“敲打”的。即便敲打船桨,船不会向前行驶。  相似文献   

3.
“一鼓作气”、“鸣金收兵”、“旗开得胜”、“旗鼓相当”,这四个成语可谓家喻户晓。但对成语里面的“鼓”、“金”、“旗”,很多人就不大了解了。其实,鼓、金、旗原来都是古代军队中指挥作战的工具,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4.
柝tuo析xi折zhe拆chai[附坼]柝,即①。《说文》:“行夜所击木。”《段注》注为“从②者,盖虚其中一则易响,今占敲梆是也。”也就是古。代巡夜打更用的梆子。它的古文字作③,其中④表示房屋,⑤本是干戈之类的武器,此处代表用来打击的工具;⑥代表被打击的对象是木制而能发声的物体。由于篆文把③屋里的“木”提出来作为偏旁,又把⑤稍加变化,写成⑦,而⑧又俗作“斥”,所以后来人们就干脆从简写成“拆”。例如《木兰诗》中就有“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农”的句子。析,古文字作⑨,表示用刀斧一类的东西去劈或削、砍树木,本是动词,…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课本对《李愬雪夜入蔡州》中的“四鼓”作了这样的注释:“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用鼓报更,一更为一鼓。四鼓,即四更天,相当于凌晨三四点钟”。这个注释是不够确切。我国以更、点计算夜里的时间始于明朝。那时候,用作报更的鸣具有鼓有钟。一更开始就打一下,二更开始就打两下,因此将“四  相似文献   

6.
○○小议“五更、五鼓、五点、五夜”四川周照明“五更、五鼓、五点、五夜”,这都是古代用来表明夜里的时间的,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时有所见,有的有注解,有的没有注解;只是有的注解可能有误。如高三册《祝福》中有这样一句:“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舒适,从白天...  相似文献   

7.
鼓、金、旗是古代战争的指挥用具,前人把这三件东西称为“三官”。《周礼》上说:“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以和军旅,以正田役。”这说明古代已将鼓、金、旗和军事活动联系起来了。“鼓”在古代军事活动中有三种作用,一是报时,二是警众,三是鼓舞士气。古代部队驻扎时和行军时要击鼓。《文献通考》上说:“军城及野营行军之外,日出没时挝鼓千槌,三百三十三槌为一通;鼓音止,角音动,吹十二首为一叠;三角三鼓而昏明毕。”这就把击鼓的第一个作用说得一清二楚。部队在行军中遇到敌人,先头部队就要击鼓,以示后续部队立即进入战斗状态。这是击鼓的第二个作用。《左传·庄公十年》写道:“一鼓作气”。是说第一次击鼓进攻时士气振奋,群情高昂。本文又说:  相似文献   

8.
《报任安书》:“然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自流涕,沫血饮泣,更张弓眷,冒白刃,北向争死敌者。”句中的“劳军”不好理解,各家有分歧。大致有三说:一说以“慰劳军队”释之。  相似文献   

9.
对偶小解     
对偶就是用一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语句来表达相同、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如: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南北朝民歌《木兰辞》)这里上下两句中相对应的词、词性和结构是完全相同的。上一句,“朔气”对“寒光”,名词对名词;“传”对“照”,动词对动词“;金柝”对“铁衣”,名词对名词。下一句中,也是“将军”对“壮士”“;百战死”对“十年归”。两句不但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也相同。对偶有严式和宽式之分。严式的对偶还要求平仄协调。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第一联…  相似文献   

10.
高兰是我国抗战时期著名的朗诵诗人。他生长在黑龙江省瑷珲县的一个偏僻山村。母亲是达斡尔族人。他的童年是在艰难的生活中度过的。“九一八”事变时,诗人正在燕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学习,兼任当时北平《京报》副刊《金柝》的主编,他深感国破家亡之痛,写了《李后主译传》,发表在郑振铎主编的《燕京大学年报》创刊号上。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他从北  相似文献   

11.
前些年,我们曾听到了许多对“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的批评、指责。但是,事实又证明高考对于教学确有指挥作用。既然确有指挥作用,高考命题及近年颁布的《高考考试说明》就努力使“指挥”更正确,这正是命题组的追求,而且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总之,上上下下不仅承认了高考的指挥棒作用,而且认真研究应怎样发出正确的指挥信号。在我们认真研究《高考考试说明》和高考试卷到底对教学发出了哪些指挥信号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些信号极少是“明示”的,更主要的则是“隐含”性的指挥信号。因为“考纲”和考卷的第一宗旨是准确地选拔具有学习潜能的…  相似文献   

12.
古代汉语中,由于词义的引申,而产生了大量的兼类词,即一个词兼有几类词的语法功能。如: 《说文》:“军,圜围也。”即古代军队作战,在临时驻地用战车围成圜形的军营,这是本义,后引申为驻扎,再引申为指军队。于是,“军”便兼有名词与动词两种语法功能。甲骨文中有(吉丷一)()字与鼓()字。前者为名词,是钟鼓的“鼓”的古字,后者是动词,击鼓的“鼓”字。后来,“”字废除,“鼓”作为“”的分化字,兼有名词和动词的两种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3.
铎为周代战时的乐器。如《国语&;#183;吴语》:“行头皆官师,拥铎拱稽……”至于其具体的作用,照《周礼&;#183;地官&;#183;鼓人》的说法,乃是:“以金铎通鼓。”据郑玄注得知:“铎,大铃也,振之以通鼓。”至于负责振铎的人,按《周礼&;#183;夏官&;#183;大司马》的说法,是“司马振铎”。贾公彦进一步疏解说:“此是金铃金舌,故日金铎。在军所振,对金铃木舌者为木铎,施号令时所振。”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报任安书》一课两处言及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所受之刑:一处是“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一处是“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膑脚”和“断足”尽管文字有别,但毫无疑问所指应是同一种刑罚。至于它是怎样的一种刑罚,课文注释交代的也不够明确,只是将“膑脚”解释为“膑刑”一带而过,“断足”更无一字注释,可是下文“孙子断足,  相似文献   

15.
道家历来主张“清静无为”、“无为而治”,但这并非是说管理者可以实行无政府主义。如:《老子》第五十七章中的“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意思是用正常方法治理国家,用特殊而富于变化的方法指挥军队。《老子》第六十三章中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相似文献   

16.
一些语报刊在配合高中课《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学时,总要提到当年龙华监狱中的一首诗,称其为“无名烈士”所作。如《语报》348期《血染桃花更艳红》一就说:“在囚禁烈士的监狱的墙上,留下了一位佚名志士浩气冲霄、悲壮豪迈的诗句……”  相似文献   

17.
校报实录     
·《岳阳师院报》总第52期上载文《现代人才近距离竞争》,开篇就说:“进入后学历时代,学历之外的素质,将被用来证明你比别人优秀。”·《南京医科大学报》总第241期第四版“杏林茶座”,讨论的是该报的“英文增刊”,原来,这是江苏省首家开设的校报英文增刊。·《淮海工学院报》总第61期上刊登非署名文章《社会实践,你参加了吗?》,文中摘录了一位同学的牢骚:“实践没你想像的那么完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实习单位,又能怎么样?还不是做些打杂的事!”紧接着,作者说:我以为他已经四处碰壁,是个过来人,谁知他又冒出一句:“…  相似文献   

18.
为开发少年儿童的幻想智力,培育进取、开拓、改革、创新的新一代,鼓励少年儿童写作童话,特设立全国少年儿童童话写作大奖赛“金凤凰奖”。“金凤凰奖”是童话作家洪汛涛所倡议,全国有关部门、团体,各地主要少年儿童报刊编辑部,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部、《北京日报》《小苗》专刊、中国福利会《儿童时代》社、《童话报》编辑部、《小主人报》社、《少先队  相似文献   

19.
豉,本作①,②(Sho)就是“豆”,所以①就写成了“鼓”。今有“豆鼓”一词。鼓,古文字作③,《说文》:“击鼓也。”《段往》:“④,鼓之省。”本是动词,但右边的⑤(Po)却写成了“支”。例如《曹别论战》:“齐人三鼓。”就用的本义。在“击鼓”的基础上,引申为弹奏。例如将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就有“鼓瑟希”的句于;又引申为振动,例如《石钟山记》中的“微风鼓浪”句;又引申为振奋,如俗语“气可鼓而不可泄”,现代汉语中的鼓舞、鼓励等。由于“鼓”取代了④,就同时取得了名词属性,例如帼殇》中的“援玉拖兮击吗…  相似文献   

20.
耿巧丽 《现代语文》2007,(7):124-124
《游戏报》创刊于光绪二十三年五月二十五日(1987年6月24日),其主办人李伯元通过举办“花榜”这样一种别出心裁的办报手段,造成了极大的轰动效应,从而使《游戏报》一炮走红,李伯元亦声名大振。同时,李伯元又不断地向读者表明自己办《游戏报》所暗藏的深意,来纠正其举办“花榜”的消极印象,如在《论(游戏报)之本意》…文中:“《游戏报》之命名仿自泰西,岂真好为游戏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