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岁当丙辰。这一年的中秋节是个很平凡的日子,但却产生了一首在文学史上永放光芒的不朽词章。这一年,苏东坡正在密州知州任上。由于他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不同,被黜为密州知州。在重视京官轻视地方官的风习下,自然有被贬谪的感觉。这一年,苏东坡的弟弟苏辙也被贬在外,颇为失意。父母都没有了,兄弟俩仕途又都很坎坷,苏东  相似文献   

2.
苏东坡(1036~1101),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坛领袖。他一生两莅密州,第一次任密州知州,第二次赴登州任知州时路经密州。熙宁七年(1074年),苏东坡卸杭州通判任,诏命其以太常博士直史馆权知密州军州事,五月得“移知密州之命”,九月动身赴任。路上,苏东坡写下(沁国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东坡乐府笺》卷一)一词。词云:“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搞锦,朝露团团。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证鞍无语,往事千端。当时共客长  相似文献   

3.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久负盛名的中秋词。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中秋,苏轼41岁,当时任密州太守。题说“兼怀子由”,其时苏轼与其弟弟子由已经六七年不见了。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甚为明显。[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作为地方最高行政的密州知州,苏轼对文化的重视必定会对给后人做出良好的榜样。苏轼发挥自己文学创作方面的的特长与优势,坚持自己的诗词创作,与在密州当地和密州之外的同僚与朋友相唱和,形成了密州良好的文化氛围,又重视文化设施建设,修葺了超然台等多处文化设施和文化景点,这都给后人以良好的影响与启示。苏轼用自己的天才与妙笔为密州的山川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容,为密州的社会人文也增加了丰富的文化内容。苏轼以集大成式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密州、为中国的中秋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中秋节赏月、美食与团圆的文化内含以诗词的形式进行了固化。苏轼修葺超然台、创作《超然台记》等形成了自己的超然思想,开启了密州超然思想发展的历程,薪火相传,逐渐形成了诸城今天的超然文化。  相似文献   

5.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本篇长调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从题序来看,这首词是醉后抒情,怀念兄弟子由之作。作者此时正任密州知州,实际上,是处于为避开政治旋涡而外调的冷遇地位。这首词通篇咏月,月是词的中心意象所在,并且处处关联人事,表现出与自…  相似文献   

6.
水调歌头①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③,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④,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⑤【注释】 ①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它规定了这首词的格式。②丙辰:北宋熙宁九年(1076)。子由是苏轼的弟弟。③琼楼玉宇是天上的神仙住的房子。④绮户:绣户。⑤婵娟:美丽的月光,代表月亮。【简析】 这首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词是…  相似文献   

7.
苏轼知密州时期创作成绩斐然。为怀念前妻王弗所作的《江城子·十年生死》虽然在悼亡词形式上有所继承,但于内容上则为开拓,当为第一首格高千古、影响后世的悼亡词;《江城子·密州出猎》集苏轼多年词风探索成果于一身,厚积薄发,终于成为开启词史上豪放一派的壮词;苏轼修葺而为千年名胜的超然台在当时已是名满天下,苏轼登台而作的《望江南·超然台作》用诗语描绘了北方小城的美丽春景,又富有哲理,堪称景妙论高、千年未解的的超然词;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不仅为中秋绝唱,又以诗词形式集中国中秋文化之大成,对中国传统中秋节的赏月、美食与团圆的文化内容以诗词的形式进行了固定化,成为中秋文化的典型代表诗词、中秋诗词当之无愧千古佳作。此四首作于密州的佳作,应当誉之为"密州四曲"。  相似文献   

8.
提起苏轼的中秋诗词,大家最易记起的是那首向来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作于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中秋,  相似文献   

9.
苏东坡是徐州人民十分熟悉的历史人物。他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文学艺术大师,诗、词、散文创作和书法、绘画艺术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宋神宗实行变法的期间,他由于同王安石的政见不合,被迫离开了朝廷,历任地方官。熙宁十年(公元1077)四月,由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县)知州调任徐州知州,在徐州做了将近两年的地方官,于元丰二年(公元1079)三月又由徐州调往湖州(今浙江省吴兴县)。他在徐州任职的时间尽  相似文献   

10.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词。初读此词,便被它的文采笔力所震撼,被它的思想感情所吸引。有人说:“悲愤出诗人。”此词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九年任密州太守时写的,当时作者41岁。由于与当权者政见不合被排挤到偏远的密州当地方官,郁郁不得志,心情很抑郁。同时,与感情很深的弟弟(子由)已七年不见,心  相似文献   

11.
初语第四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中,一个"兼"字,乍看无足轻重,其实不可或缺。词的上片运用了比喻辞格,将"明月"喻"圣君","琼楼玉宇"喻"朝廷"。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政治上遭到压制,虽然他一心想报国,可最终还是被贬官密州任太守。政治上的失意让他心情十分悲  相似文献   

12.
《辅导员》2011,(Z2):26
【闲言碎语】很多人只知道苏东坡作为文坛巨匠的一面,而不知道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作为兄长,苏东坡非常关心弟弟子由,但从物质上,他反过来常常受到子由的照顾。他们的很多优秀诗文,都是在一唱一和中产生的,这首《水调歌头》,就是他们分别六年后苏东  相似文献   

13.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广为流传的著名词篇。对于这首不同寻常的词作 ,人们似乎早有定论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词的基调是乐观、开朗的。教学参考书上如是说 ,我以前在读书时老师也这样对我们说 :词的上片是望月问天 ,抒发人生感慨 ;下片是对月怀人 ,抒写离合之情。对此说法 ,我总觉得有点似懂未懂的味道 ,对文中有些词句的理解 ,则更为模糊。而今作为老师的我 ,若照本宣科地对学生讲 ,学生是否也会产生一种云里雾里的模糊感觉呢 ?为此 ,本人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愿与方家商榷。词的小序部分写道“丙辰中秋…  相似文献   

14.
这首词是苏东坡在山东密州做官的时候写的。当时,他赏月赏得很高兴;他又喜欢酒,以致“欢饮达旦”,直到天明,喝得“大醉”,因而写下了这首词。所以一起头就乘着酒兴,对月抒怀,向月亮发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把酒的“把”,是个动词,是手里拿着的意思。苏东坡这时是手里端着酒杯,一边饮酒,一边问月。第一个问题“明月几时有”,和下面第二个问题“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意思上是连贯的,不过因为要照词调来安排,“把酒问青天”这话必须摆在第二句,因此就把这两个问句隔开了。“明月几时有”,并不是问月亮到几时才有,而是问,明月从多么远古的时…  相似文献   

15.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为名篇中的名篇,一句“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已经尽显其文学价值。我要说的是,在“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之际,我们吃惊地发现这首词原来是一个惊世大预言!苏东坡早在927年前就精确地预言了我国航天飞船的首次载人飞行。这说明苏东…  相似文献   

16.
1.话说当年苏东坡在密州做官,有一帮非常要好的朋友常来约他外出郊游。这日,便与朋友们共同来到山中打猎,牵着最爱的马儿,带着矫健的苍鹰,东坡心里那叫个“美”啊。渐渐到了傍晚,朋友们都说别回去了,  相似文献   

17.
名名 《教书育人》2004,(2):64-64
作为名篇中的名篇,一句“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已经尽显其学价值。我要说的是,在“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之际,我们吃惊地发现这首词原来是一个惊世大预言!苏东坡早在927年前就精确地预言了我国航天飞船的首次载人飞行。这说明苏东坡不仅仅是一代学匠,而且是一个伟大的预言家,一个比诺查丹玛斯还要厉害的预言家。为什  相似文献   

18.
蒋秋云 《考试周刊》2012,(37):41-41
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中秋绝唱,也是广为流传的词作,学生、老师都很熟悉,在备课时我也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如果不调整平常的教学思路就很容易让学生陷入已知疲惫。学会诵读古诗是学生必备能力之一。张定远先生在《问题与对策》一文中指出:"要大声读,反复读!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读!读才能让学生学到情操,把语言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获得知识,进行积淀,形成语感。"  相似文献   

19.
苏轼 ,字子瞻 ,号东坡 ,是宋代著名词作家。《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词中的代表作 ,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起 ,在中国词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胡子《苕溪渔隐丛话》说 :“中秋词 ,自东坡《水调歌头》一书 ,余词尽废。”其言虽嫌过分夸张 ,亦可见后人对该词的称道。该词作于 1 0 76年任密州知州时。此词通过咏月与怀人 ,揭示作者出世与入世、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 ,抒发了词人热爱人生 ,珍视亲人情谊的美好感情。中秋节 ,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传统的重大节日。每逢农历八月十五晚上 ,家家团圆 ,大家欢聚一堂 ,…  相似文献   

20.
王田 《学语文》2013,(4):49-50
让我们通过两首风格迥异的《江城子》(见卷首)来走进苏轼的世界,一睹其词作中的豪放之风与深婉之情。《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年)冬天,当时苏轼自求外放任密州太守,政治上不得志,但他因早年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一直抱着大济天下苍生的理想,所以到密州后,并未因不得志而忘记自己的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