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易卜生是"五四"时期,对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一位外国作家。胡适先生,是"易卜生主义"的大力提倡者。在他看来,"易卜生主义"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写实主义",二是"健全的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2.
易卜生主义     
“五四”时期,易卜生及其作品被源源不断地介绍到中国来,而中国的思想家、学家们也在一次又一次解读易卜生的思想以及他在作品中表达的内涵。这种解读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即便在我们今天看来,解读里也许包含着些许误读的成分,但它们依然在那个时代里起着积极的作用。易卜生主义是一面含义丰富的旗帜,它不仅代表现实主义,更代表个性主义,它不仅促进语言、形式上的革命,更促进思想观念的革命。易卜生主义所代表的个人主义和现实主义,对整个现代学的审美观念和思想倾向是有力的冲击和补充。  相似文献   

3.
易卜生及其所负载的个性主义在“五四”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五四新文学的建设者们引进易卜生的剧作,由此对“易卜生主义”进行阐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本实验,在当时的社会收到了振聋发聩的反响。先将一个文学现象解释成符合自己文学观念,再予以集中评价的做法,成了当时引进西方文学的一个普遍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5.
易卜生通过他的戏剧《人民公敌》体现出他对生态的忧虑和重视。中国对易卜生的关注与引进,从1908年鲁迅对易卜生的介绍,胡适在《新青年》的引进,到现在有一百年的历史。胡适在《易卜生主义》里推崇的是易卜生的写实主义和斗争精神,人们对环境危机的忽视,使我们深感易卜生在当今社会的价值与意义。新时期,关于生态的戏剧出现在中国的舞台上,这是值得欣喜的,这也可以说是《人民公敌》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中.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如潮水一般涌人中国,“易卜生主义”也是其中之一,并且由于其直接涉及到当时知识青年特别关注的个性解放问题.而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1918年,《新青年》杂志出了“易卜生专号”介绍易卜生。  相似文献   

7.
个人主义是浪漫主义的生命线。作家个人意志的自在表现、情感的自由表达、自我意识的强烈体现,是浪漫主义经典文本的基本特征。传统儒、道思想影响下的古代浪漫主义显现出浓厚的个性主义色彩,但大多数时候个人被集体吞噬,自我遭到放逐;五四之后的浪漫主义则突出地体现为“人的发现”,自我价值得到肯定。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断裂,但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仍然使二者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8.
关于胡适与意象主义的关系这一课题,历来就有不同观点,胡适曾竭力否认受过意象主义的影响,有一些学者也努力寻找未受影响的论据。我们通过相关的史实考察与内涵厘析可以看出:胡适早年就有取法西方文学从而创造祖国新文学的自觉意识,又曾浸润于美国意象主义新诗运动的氛围之中,熟悉、赞赏并认同意象主义新诗潮,而且在诗歌语言观、意象观、传统观等方面受到了意象主义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崇扬科学是胡适基本的思想主张。“五四”时期,胡适尤其通过他的学术研究,比如中国传统文学研究,来倡导客观理性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胡适对传统文学的研究包含重要的文学批评。连同胡适的文学革命主张和其他专门的文学批评整体来看,其文学批评具有相应的科学品格,可以说是一种科学批评。胡适的文学批评,强调文学形式,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注重语言、叙事和结构方面;同时也讲内容,并进行客观的阐释。内容阐释注意作者和时代问题。进而,在形式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公正评价。胡适的文学批评同他的科学思想是一致的,可以说,是他的科学思想的一部分。胡适对文学的科学批评,对未来的中国文学批评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0.
“问题与主义”之争涉及马克思主义与实验主义之间的最初冲突。虽然李大钊与胡适在论战中各自表达了不同的哲学与社会政治思想,但是这种种冲突具有“原初”性质;在李大钊的“根本解决”与胡适的“点滴改良”之间存在着可以沟通的环节;李大钊与胡适的关系表明,中国革命可以在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1954年开展胡适思想批判运动,这引起1949年离开大陆的胡适的极大关注。文中循此叙述了毛泽东和胡适历史上的交往,以及胡适的归宿。  相似文献   

12.
胡适与儒学     
胡适出身于晚清旧式官僚家庭,受父母的熏陶,念过私塾,长期阅读儒家经典。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走上学术道路,在其学术生涯里,他对儒学有着严厉的批判,也有着深刻的反思和探索,从其学术研究中可以发现他也在为儒学探究一条可行的出路。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是我国清末以来思想和学术界的代表人物,胡适在年轻时就受到他的极大的影响。他们相识之后,在学术上的交流和批评就成为他们之间往来的一大亮点。最有影响的,一个是梁启超公开批评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个是他们在《墨经》研究方面的相互商榷和批评,他们这种敢于直面的批评态度和“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精神,为学术界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相似文献   

14.
回眸胡适     
胡适是中国现代自由主义化救国之路的积极倡导和实践。自由主义是一种政治化。胡适思想激进的一面存在于他对历史的认识及对传统化的批判中。“全盘西化”作为一种激进主义的化观念,是胡适新化建设的理想目标。学革命是胡适“化工具”革命的具体实践,具有实用主义和唯理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胡适以在美国留学期间的高等教育经历与归国后的高等教育实践活动为基础,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以学术独立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思想。他提倡学术独立的根本目的是要加强中国人在思想、学术、文化、教育方面的独立自主。为实现学术独立,发展高等教育,胡适提出了转变大学观念、制定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发挥政府的作用等项建议。胡适争取学术独立的高等教育思想,为我国构建自主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胡适与鲁迅     
从胡适与鲁迅生存的时代、家世、所受教育作比较,探索其相同及相异的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17.
胡适曾多次强调杜威思想对他的全面影响,但不少学觉得此言不那么能尽信,对胡适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了解和掌握了杜威的实验主义,学界迄今仍存争议。综观胡适一生,他不但在哲学方法上把握了杜威思想的基本精神,更像杜威一样希望把哲学从“哲学家的问题”中解放出来,使它变作“一般人的问题”,其主张用“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改造社会”,尤其是杜威思路的亲切体会和运用。不过,胡适也把他通过严复接受的天演学说的竞争性和破坏性融铸进了他的“杜威方法”,使其更加激进,故其所谓的“杜威方法”恐怕是个集大成。  相似文献   

18.
胡适的教育独立思想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适是民国时期力主"教育独立"者之一.他视教育为培养人的百年大计,主张教育的正常发展需要有独立的经费来源作支撑,有独立自由的学术研究作灵魂,有科学民主的行政管理作保障.胡适还特别强调教育不应受到任何外界的非法干扰,尤其是政治和宗教的干扰.胡适所提倡的教育独立乃是为中国现代教育争得一个独立自由的地位,而并非使教育完全独立于政治、经济和社会.  相似文献   

19.
胡适在20世纪初使用“活的文学”一词来提炼新文学的本质,概括新文学在语言工具、精神内涵等两个方面的文学性,认为文学语言要“活”,需用浅显生动的白话进行创作;文学精神要“活”,需有真情感和真思想的贯注,而具有这种文学性的文学在胡适眼中就是白话文学(民间文学)。在当时中国文学的实情和时代使命的要求下,胡适所倡导的“活的文学”,功绩主要体现为语体革新。民间文学研究者多把胡适的言论作为逻辑起点或常识,继承其全新的文学史观,在使用白话文写作时,因受到西方民俗学的影响,对“活的文学”作为精神内涵的一面逐渐遗忘,而把民间文学导入具有学科意味研究的同时,民间文学的文学性日益被遮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