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当印度洋地震和海啸的突发事件报道持续占据世界各大媒体的中心或显要位置时,长征出版社像一位有先见之明的预言家,适时在“中国军事报人金钥匙库”中推出朱金平同志的新《论突发事件报道》。  相似文献   

2.
预言家的“报纸消亡论”曾风靡一时。但这或许是遥远的预测.而眼前不争的事实是: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党报优势弱化。发行萎缩。广告下滑,经营乏力,一些地市党报存在着或潜在或显露着危机,而2005年所谓报业的“拐点”不期而至。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新闻学者菲利普·迈耶教授在其著作《正在消失的报纸》一书中预测:“2043年春季的某一天,美国一位读者把最后一张报纸扔进垃圾桶,从此,报纸就消失了。”此言一出,“报纸消亡论”的观点一直在国内外报界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4.
视听传媒中的西方文化霸权及抵御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利用自己的视听传媒刻意营造出了一种特殊的“美国形象”。这种美国形象并不反映真正的美国,它已经“异化”出美国自身而成为一种被大众传媒再度制造出的“拟像”。  相似文献   

5.
尹妍 《新闻窗》2014,(3):39-40
被誉为“大数据时代的预言家”的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说,“世界的本质就是数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切皆可被量化,人们已在拥抱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应运而生。数据新闻,也被称为数据驱动新闻。区别于基于文字的传统新闻报道,数据新闻报道以数据为核心,通过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等技术手段,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具有新闻价值的数据加以处理,并以形象化的方式加以呈现。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在国内外的新闻界便产生了一种纸质媒体“灭亡论”,说纸质媒体是“黄昏产业”,将“不久于将来”。 2009年的春天,国际上的传媒行业中被扫地出门的报纸花名册上再添两个新丁:3月16日,拥有146年历史的美国《西雅图邮讯报》宣布放弃打印版,以后将只出网络版。  相似文献   

7.
1981年上台的里根,执政将近四年了,明年任期即满,他已表示要竞选下届总统。对于新总统这几年的“政绩”,美国舆论一直在评论,美国漫画家们也画了不少漫画。这些画是从一个侧面,反映美国舆论对里根及其政府的评价。不管怎么说,这种评论比里根对自己的看法要客观得多。经济衰退是里根碰上的老大难问题。打前年起,一些美国经济学家就纷纷预测和算卦,先说什么“到1982年春季”美国经济即将“复苏”,不,很快又改口了,说什么到该年“夏天”……可是,熬到今年,美国经济才略有回升。如此看来,要做一名神奇妙算的“预言家”颇为不易。  相似文献   

8.
安德鲁·梅隆的家族曾被无争议地视为美国首富。2007年,《福布斯》杂志参照2006年的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推出了“美国史上15大富豪榜”,梅隆家族排名第6位,资产折合约823亿美元,而比尔·盖茨仅排在第13位。  相似文献   

9.
安德鲁·梅隆的家族曾被无争议地视为美国首富。2007年,《福布斯》杂志参照2006年的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推出了“美国史上15大富豪榜”,梅隆家族排名第6位,资产折合约823亿美元,而比尔·盖茨仅排在第13位。  相似文献   

10.
最近,美国国内就美政治制度和体制的有效性展开激烈辩论。这是自200/年美国遭受金融危机打击以来,面临国内外严峻挑战.美国思想界针对美制度和体制一次十分深刻、尖锐的反思与批判,表现出极强的忧患意识和希望改革的强烈愿望。 以发明“历史终结论”而出名的美国政治学家福山列举了美国政治体制机制“腐朽”或“腐败”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香港电影以活色生香之皮相诉尽了风流恣意,被《纽约时报》形容为“尽皆过火,尽是癫狂”。作为一位香港怪才导演,彭浩翔声名鹊起之时,被媒体称为“妖刀”、“新一代开山怪”。尽管他否认自己是“怪咖”,但鬼才“妖刀”之名,贯穿在他电影创作历程之中,成为他作品的烙印。事实上,对于“电影作者”而言,这种烙印是荣光,因为“作者电影论”要求导演的作品具有明确可辨识的个人风格,而彭浩翔电影的烙印就是前面所言之“怪咖”。  相似文献   

12.
王展 《青年记者》2009,(18):86-87
“报纸消亡论”并非新鲜话题,美国的一位教授菲利普迈尔在《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一书中说:“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到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我国一些学者也有这样类似的观点:中国报纸可能在30~35年内消亡。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 (MarshallMcLuhan ,1 91 1 -1 980 )曾在西方掀起了一股“麦克卢汉热”。他的姓名被造成一个法文字“mcluhanisme” ,其含义为“麦克卢汉主义” ,“麦克卢汉风格”。但是 ,对麦克卢汉及他的学说在西方尤其在美国 ,却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可以说是毁誉参半。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在一篇文章中宣称 ,麦克卢汉是“继牛顿、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和巴甫洛夫之后的最重要的思想家……”也有人说他的新思想是“一派胡言” ;有人讽刺他“出尽风头 ,赶时髦 ,追风潮 ,迎合新潮” ;还有人说他的文字“刻意反逻辑 ,巡回论…  相似文献   

14.
1986年,美国中央情报局伊朗情报站发现它向总部发回的情报已被 伊朗破译。由于总部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30名间谍被伊朗捕获, 并被处决。对这件丢脸的事,中央情报局一直讳莫如深。 中央情报局在伊朗失手已不是头一回了。早在1979年,伊朗极端分子就曾占领过美国驻伊朗大使馆,破坏了该局在伊朗的工作部署。这第二次的事件使美国彻底丧失了“在伊朗的耳目”。 美国拥有最先进的间谍技术装备,但由于中央情报局总部官僚作风严重而经常遭受挫折。一位心怀不满的情报人员说:“中央情报局的弊病由来已久,总部的工作杂乱无章。许多领导人员外行,分不清情报的真假。总部的人员太多,他们躲在大楼里过舒服日子,不愿意外出执行任务。”另一位情报人员说得更干脆,他说:“总部的人都糊里糊涂。”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如果有人对你说“你说话很克林顿”时,可别以为自己谈吐有元首风范而高兴得太早,对方的意思很可能是:“你说话很虚伪,没诚意”。去年轰动全球、险些把克林顿赶下总统宝座的“拉链门”性丑闻事件,已经衍生出一批新词汇,被美国人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6.
文杰 《海南档案》2006,(1):15-17
我国档案学界对件中心在我国可行性的论证已持续了十几个春秋,但目前仍无定论,不过大体上形成了三种论调:支持论、反对论和综合以上观点的“中庸论”。而“中庸论”往往因其观点的中和性而被称为“两面派”。但中庸之道,若能扬长抑短,择之非过。笔所持的也正是“中庸论”。  相似文献   

17.
无意第一     
无意中,今年我竟在新闻界创下了两个“第一”:第一位登上帕米尔高原祖国西疆最西哨的女记者,这是站在边境线上才得知的;第一位直书当代正红正“火”名人之弱点的记者,这是新闻理论界一位前辈问我那篇《再看陈章良》“创意”时才得知的。 虽说记者当有“第一”意识,新闻就重是否“首创”,但我确是无意自己创第一。盛夏,选拔京城10名中小学生组成“帕米尔高原探险营”,同行大都说我“疯了”:千万里行程,你能保证无空难、无车祸、无天灾、无人被偷被抢被袭击被……你搞这项活动挣不到“回扣”,出不了大名,也不可能滞洒浪漫走一回,更甭想由此而升迁……何苦来哉?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中国的国际论坛来说,2010年东亚政治气流的急剧凶险化是极其扫兴和难以捉摸的。在世界“金融危机”唯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的语境下,2009年的“G2论”、“中美国论”、“中美共治论”虽然不免“捧杀”的政治嫌疑,但总还有佐证“大国崛起”的魅惑;  相似文献   

19.
4月8日,中国青年报刊登陈鲁民写的评论,说现今有些人靠咬名人出名,由于“效果”不错,近年来此举有成风之虞。已经被咬的名人受害之多之重令人吃惊,诸如陕西省党校某退休教授大咬诸葛亮,说他是“历史上最虚伪的人”,提议将《出师表》从学生课本中删去,这位寂寞几十年的教授因此迅速“出名”。北京大学一位教授咬孔子,说孔子是惶惶不可终日的“丧家之犬”,因时值不少国家正在建设或筹建孔子学院,此论一出也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20.
一般说来,作为表示计量单位的量词与数词组合后,在使用中只有与被修饰对象是否搭配得当的问题。而量词本身并不具有褒贬色彩,只要我们按照习惯或约定俗成的说法,不将“一把尺子”说成“一间尺子”,“一间房子”说成“一斤房子”就行了。房子论“间”,尺子论“把”、水果论“斤”、机枪论“挺”,任何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