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与生活血肉相连.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广泛应用到生活中,在用中学,在学中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要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语文学习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生活化",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生活世界。"生活即语文,把生活当作学习语文的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都阐明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紧密关系。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语文教学亲密接触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活教材。  相似文献   

5.
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有所获,就要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从生活中全方位地学习语文,收集各种有用的材料.让学生充分"动"起来,积极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还强调"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有利于加强语文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这种开放的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8.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联,用生活理念构建语文教学的新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体验生活,以创设、构建"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有效课堂.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生活化",强调的是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了解生活.  相似文献   

11.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2.
生活处处皆学问,社会时时有新知.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底蕴深厚的社会生活,赋予我们宝贵的学习资源,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去开凿"生活"这眼活水,按照人们日常生活和实际工作中读写听说的规律来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要让学生将自己的语文学习与生活海洋链接在一起,使他们不仅能用语文来认识生活,适应社会发展,更能用语文来创造新的生活,成为一个个符合社会要求的"语文人".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就语文教学中,如何紧密联系生活浅谈我的看法. 一、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 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生活才有发现、有生活才有才干,因而,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尝试,让孩子走人生活,触摸生活,广泛收集了许多课外信息,他们了解了家乡有哪些特产,这无形之中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究的兴趣,我惊喜地发现,在社会调查研究活动中学习语文,学生的技能无疑得到了充分地调动和培养.  相似文献   

14.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语文教材史上一个突破性飞跃."综合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脱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就不可能形成丰厚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语文生活"?语文生活就是一个人在自己生命历程中学习、掌握和运用母语的状态,是一个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决定着一个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和水平.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否入门、得法,和他的语文生活状态有密切关系.语文学习是极为重要的语文生活,是语文生活的导引和典型示范.是语文生活的基础.因此建构语文生活是形成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素养积累养成的过程,是知识与能力内化于心理而外化于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刘小芸 《考试周刊》2013,(73):40-40
生活情境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学好语文,同时也启迪学生真正获取语文知识与能力的途径,不是教材而是生活,生活是学习语文最经常、最有用、最重要的课堂。换言之,从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是"语文与生活"被列在"练习"之下的原因。因此,唯有架起语文与生活的桥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开放"与"封闭"是相对的,封闭的语文课程把学生的视野框定在教科书和课堂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其丰富的语文生活隔离开来,远离了学生的生活需要,这样的语文课堂必然是封闭而呆滞的。而开放的语文课程则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据,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强调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密切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既引导学生学习教科书,又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和空间,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样的语文必然是开放而有活力的。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程标准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指导思想,强调生活教育,要求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坚信"语文处处为生活",课伊始就会从生活导入,引发趣味.教学过程中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情感,并让学生再现生活,通过表演等手段体验情境.最后,回归生活,让学生从文本中解读做人道理,学做真人.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与生活血肉相连.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于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语文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语文知识和训练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