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从国有企业存在的必要性、现实性以及我国国有企业效率的分析,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在于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改革,并提高国有企业自身的效率,批驳了民营化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唯一出路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及如何进行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论述,对国有企业改革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办法也进行了积极探讨  相似文献   

3.
《邢台学院学报》2016,(1):88-91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的目标,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是对国有企业进行类型化改革。文章通过分析不同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所具有的不同功能及作用,把国有企业划分为公益性国有企业和商业性国有企业。分别分析公益性国有企业与商业性国有企业的异同,从而提出针对两种不同国有企业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国有经济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然而,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展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对国有企业改革找到方向,没有对国有企业的职能作用进行准确的定位。因而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是非常必要的。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有退有进的战略性调整,可以从根本上搞活国有经济,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与否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而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本文通过对几个国有企业改革的试点单位的实证分析,从理论上阐述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法律对策和思路,指出了改革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阐明了搞好国有企业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奋斗目标与指导方针,对国有企业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确定了解决国有企业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的重大政策措施,为进一步搞好国有企业指明了方向。四中全会的决定,是指导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行动纲领。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经济基础。国有企业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村庄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五大对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作了详细的政策指导,指出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方向、改革的重点和基本步骤,加大了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本文主要结合十五大精神,对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突出问这、矛盾与对策思路作一探讨,力图从解决具体问题的角度提出一些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的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最为敏感的问题。因为从传统的观点来看,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的基石,若动了国有企业的土,就有动摇社会主义基础的嫌疑。然而,15年来的改革实践以及世界各国发展的事实证明,对生产关系的调整,离开了对国有企业的触动是不可能有大的作为的。本文拟对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82年)是实行利润分成.在这个阶段,国有制企业实现利润后可得到一定比例的分成.虽然这种改革因价…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作为国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国有企业剥离办教育是国有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从1993年到2007年国有企业剥离办教育职能已经进行了初步的改革。2016年,时隔10年,深化改革重新启动。在对国有企业剥离办教育职能的历史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文章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深入思考现阶段国有企业剥离办教育职能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推动国有企业剥离办教育职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定位--兼对"国退民进"观点的质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定位和目标,是深化改革的基本前提.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定位是巩固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充分发挥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国有企业改革的这一战略定位是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特征的.有一种观点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国退民进",主张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领域.这一观点在理论上难以成立,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和竞争规律,也与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调整应遵循的原则相偏离.  相似文献   

11.
新乡市20多年的国有企业改革有进展,但总体上仍然是相对滞后,任重道远。对已经过去的和正在进行的改革进行深刻的反思,提出对策性建议,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实现企业转换机制,职工转换身份,使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职工真正走向市场。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选择的完成以及国有企业走向市场以来,国有企业陷入了运营的困境。要使国有企业走出困境,必须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重新定向。实践表明:体制与制度的矛盾是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因而制度创新应是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第一选择。这一改革思路有别于产权制度改革,它将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和股份制改革的背景下,文章通过构建混合寡占竞争模型,深入探讨了国有企业数字化改革对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均衡利润、均衡产量和社会总福利水平的影响,以及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对于两类企业产量和数字化改革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社会总福利,且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能正向促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基于此,政府应积极推动国有企业的数字化改革,国有企业也应根据各自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产品设备进行技术升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生产成本,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总福利提升。  相似文献   

14.
深化企业改革,搞活国有企业,必须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一是认清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把握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内涵与基本思路;三是从产权、资产重组等方面入手进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有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探索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建立立法完善、事权明确、税制改革、税负稳定、透明预算、提高效率的现代财政制度。近期,国有企业财务预算公开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国有企业管理改革的重点。本文主要通过阐述国有企业财政预算公开的必要性,对国有企业预算公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改进和完善国有企业财务预算公开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关键的问题是加快大型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度,是判断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进度的基本标志。2000年是完成党中央提出的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的决战之年,取得国有企业改革的决战胜利,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虽然已进行了20多年,但目前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国有企业现状,研究国有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研究使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对策。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仍然存在着如政企职责划分不明确、债务负担过重、资产负债率过高以及内部管理不善等问题。国有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制度原因、管理水平低、技术设备落后、产品老化、市场开拓不力等。国有企业要想走出困境,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转变观念;二是真正做到政企分开;三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四是改善资产负债结构;五是建立健全机制,培养中国的企业家队伍。  相似文献   

17.
地租是国有企业改革中利益分配的重要环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国有企业内部委托代理关系和商品货币关系,要求国有企业在使用国有土地时,应该缴纳地租.但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依然按照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和经济体制的特点来规定国有企业收益分配中的地租政策,对国有企业免征地租或不规范征收地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市场竞争秩序紊乱、国有企业之间分配不均等问题.在下一步的改革中,必须根据国有企业性质对其进行分类,对其在使用国有土地时,分别给予不同的地租政策.  相似文献   

18.
产权改革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国有企业面临的诸多问题,要求产权改革必须深入,必须进行综合配套改革。十五大的召开,标志着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制度创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被赋予了全新的任务和使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逐渐升温。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个主要目标,是通过优化国有股权分配比例,引入非公有资本丰富股权结构,减少国有股权占比,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形成股东行为明确、企业投资高效敏捷、内控监督有力的机制。就理论逻辑而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必然会对企业投资效率产生影响。一方面,因股权结构引起的动态改变会对其治理体制及资源禀赋造成直接冲击,一定程度上硬化国企的预算软约束,进而影响企业投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管理层持股等方式引入非公有资本,可以提高管理层激励,提高股权多样性和制衡度,这同样会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产生影响。那么,在实践中,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了企业投资效率吗?以2003年至2017年国企上市公司为样本的经验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显著提升了企业投资效率,且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投资效率的改进主要集中于抑制国企投资过度,对国企投资不足的缓解作用则较为有限。这可能表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通过降低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行为来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从而为我们找到了更加精确的影响机制——国有企业本身相对而言承担着更多的政策性负担,所以更可能进行过度投资行为,但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的其他非国有股东可以改变这个现状,使其充分适应市场竞争机制,从而优化投资低效行为,改善其投资效率。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相比较而言,在竞争程度较低的垄断性行业和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投资效率的提高作用更加明显。上述研究结论意味着,需要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时要更加关注垄断性行业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并依据市场化程度的地区、行业差异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国有企业的首要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以利润为核心管理国有企业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国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就是在这种认识基础上进行的。作者认为这是对国有企业定位的错误。正确的定位应该是:国有企业是实现国家目标的工具,利润最大化不是国有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