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他不叫阿丑,叫李翔。然而他悦:“我搞新闻基础差,长得不美,又笨手策脚,像只‘丑小鸭’,所以叫阿丑合适。”就是这个“阿丑”,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从一名战士业余报道员,成长为新疆军区后勤某分部小有名气的专职新闻干事。“当干事要能吃苦,当新闻干事要更能吃苦,当摄影干事苦上加苦,不吃苦,不能出活,更不能成才,除非你别当新闻干事。”那司五”这么说。1987年从乌鲁木齐市当兵的“阿丑”,一入伍就被授进了天山深处某综合仓库。那里几乎与世隔绝,长年生活在那里的官兵们,从未在报刊上见到过关于自己的报道。战士们抱怨说:…  相似文献   

2.
麦克 《今传媒》2004,(3):1-1
在云南建水一个叫官营的小村庄,我结识了四十岁的彭斌。他是个哈尼族汉子,更是个罕见的乡野天才,几乎只是听一遍,他就可以用二胡、吉它或者各种民间乐器,乃至一片树叶演奏出那些陌生的乐曲。第一次见到拖拉机和油罐车,他只看了看老司机的操作过程,直接开着就上路了。  相似文献   

3.
为了挖掘新疆本土出版资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以下简称新美新电社)策划并出版了一套儿童文学原创作品——《雪莲花原创丛书》。这套由新疆儿童文学研究会创作的丛书,深刻表现了儿童心灵世界的单纯与智慧,出版后深得儿童读者的喜爱。一、《雪莲花原创丛书》的出版艺术特色《雪莲花原创丛书》的读者定位为3~6岁低幼儿童,目前已出版有《面包店里的故事》《皇帝的狗》《自作聪明的花  相似文献   

4.
他的前任老板叫陈一舟,他的现任老板叫张朝阳,他的投资人叫马云,他的对手一个叫李彦宏、另一个叫周鸿祎。"我记得乔布斯说过一句话,大意是要知道自己还是处于一种饥渴和无知里。"34岁的王小川,在搜狐已经工作了13年。他曾经的一些同事都惊讶,他在搜狐能待这么长时间。而王小川一直在一种"饥渴"感里走了过来。2003年王小川开始做搜狗搜索引擎,两年前搜狗从母体分拆出来,他成为了这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和"他的书屋"--记徽州文书的捐献者刘伯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 5月,在合肥召开的徽州历史档案与敦煌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研讨会上,一位年轻的学者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三十八九岁的年纪,中等偏高的个子,清癯的脸庞,眼睛里总透发出一种睿于思考的目光。他极认真地听着别人的发言,不时地做思考状。引起我注意的,不仅是他的外貌和学者气,而是他曾有一个从徽州民间收集、获得的徽州文书的私人藏所,并且起了一个很个性化的名字,叫“伯山书屋”。更为可贵的是,他把这个书屋的全部藏品无偿地捐献给了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他叫刘伯山,是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员。   参加这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一)一个恰如其人的雅号,往往能精妙地概括此人的性格特征或职业优长,我熟识一位长期作检查工作的编辑,正是从他的雅号开始的。他叫王俊彦,然而,熟悉的同行们逢他的面却皆呼“逻辑”。有人为郑重几分,又拿俊彦的胜冠在前面,尊称他“王逻辑”。做检查组的编辑,是把见报稿最后一道关的,与其他编辑相比,自然在掌握逻辑(包括语法、修辞等)知识方面应股人一筹,而俊彦在这方面似乎已经靠近了“卓有成效”的地步,故而赢得此雅号。人们这样叫他,可以悦包含着对他在检查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半生的敬重;包含着对他研究掌握思维形式和…  相似文献   

7.
卜卦记     
考试在即,大家都忙着备考,惟有不把功夫下在平时而临考前急来抱佛脚的王林(化名)有些反常:仍然我行我素,好似胸有成竹。为了解开这个结我故意讨好王林。果然不出所料,他确有高招。原来一位叫“小神仙”的人能为他保平安。出于好奇,也为了查出个所以然来我决定见见“小神仙”。在我的再三央求下,他才勉强答应我,但我必须答应他“对任何人都保密”的誓言。终于,在一条破巷深处的小杂屋中我见到了“小神仙”,一个四十多岁留着撮山羊胡,摇着把小黑扇,鼠眼滴溜溜一直转的人。在问清来因之后,他便给我俩侃开了。只见他的手指时伸时…  相似文献   

8.
我的七彩圆盘──导演梦蔡淑文女作家张抗抗写了一个中篇小说叫《七彩圆益》,内容说的是一个父母离异的小男孩,一直保存着年时父母吵架而摔碎了的七彩圆盘的碎片,他梦想有朝一日自己能发明一种粘合剂,把那破碎了的七彩圆盘重新粘合起来.中学毕业那年,他第一块去南步...  相似文献   

9.
在青藏高原上。遍开着一种多彩的吉祥花,别看它花小茎细.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沿山峦而扎根.迎霜雪而绽放,藏族同胞给她起了个美丽的名字——格桑花。  相似文献   

10.
熟悉他的同志,都叫他方群。其实他真正的名字叫束方群。因为叫“老束”与“老叔”同音,听起来别扭。因此,干脆去姓留名,方群的名字就这样叫开了。1987年2月,束方群从部队转业来到盐阜大众报社工作。报社领导满足他“多跑农村”的愿望,分配他到记者部当记者。他喜出望外说:“我是农村长大的,解放军大学哺育了我,我要老老实实学习,当好一名脚印留在农村、笔头对准大众的普通记者。报到的第二天,他就身背挎包,怀揣本市地图,一猛子扎了下去。  相似文献   

11.
对湘雅医院的保安邓志凌来说,他和医托之间时时都在上演“暗战”,而他的“武器”就是手中掌握的40多个医托的照片,这是他花一个月时间,用摄像机一张一张拍下来的。举着医托照片提醒患者上午8点,湘雅医院急诊科门口,邓志凌一早便忙开了,虽然这时  相似文献   

12.
新兵新梦     
张微 《档案管理》2004,(5):47-47
2002年,在金秋十月丰收的季节里,我实现了我金色的梦,成为了一名兰台新兵。在接到报到通知那天,我体味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喜悦,命运对我如此厚爱。我陶醉了,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我是一只雏鹰,学习在蓝天白云间展翅翱翔。带着美好的憧憬、怀着喜悦的心情,我来到了梦寐已久的工作岗位。在这里,同志们倾囊相授,给我耐心指导。他们工作严谨、知识全面、作风扎实,使我感到能成为其中的一分子,能和这些良师益友在一起工作学习,是那么的荣幸和自豪。有一种精神,叫奉献,平凡的职业也能折射出圣洁的光辉;有一种力量叫凝聚,细微的付出也凸显出伟…  相似文献   

13.
没有考证,不知我国的膨化技术发端于何时,反正从我记事起,就已经有膨化玉米花、大米花、高粱花了。近几年,又看到一种膨化技术,叫棉花糖机,一勺白糖往里一放,立即就能膨化成蓬松的棉花糖,看起来块头很大,但用手一掂,分量却很轻很轻。如今这种“膨化技术”,新闻界也有一些人掌握运用了。不信吗?且举几例。某银行失火,一作者写了篇稿子登在报上。稿件中说,银行库存的150万元现金撒满一地,参加救火的近千人,但现金分文无失。而实际情况又如何呢?这个银行并无现金,参加救火的只有200人。浙江有一位农民,名字叫胡世庆,他在乡村牧场的一间破房子里,24年阅读了3000多种书籍,坚  相似文献   

14.
有一种杰出叫普通,有一种伟大叫平凡,朱云祥、以及关于他的这点点滴滴,让我们看了这样一种杰出,这样一种伟大。昏倒在抗非典的岗位上。  相似文献   

15.
胜利是人们永远追求的目标,但并不是事事都能如愿。成功永远与失败相伴,"完美"之中总是滋生着"遗憾"。事实上,欠缺也是一种美。断臂的希腊女神维纳斯,在人们眼中不就永远是一个圣洁美丽的化身吗?  相似文献   

16.
胜利是人们永远追求的目标,但并不是事事都能如愿。成功永远与失败相伴,“完美”之中总是滋生着“遗憾”。事实上,欠缺也是一种美。断臂的希腊女神维纳斯,在人们眼中不就永远是一个圣洁美丽的化身吗?  相似文献   

17.
辽宁教育出版社的《书趣文丛》于1999年12月推出第六辑前5种,编入的是一些海外学人的佳作,用总策划“脉望”的话来说,“颇注意作品的意趣境界和可读性”,“重表达形式甚于内容观点”,其旨意在开一扇“西窗”,让他(她)们倡言新说新潮。童元方的《一样花开》是这5种书中最为独特的,即使放开来看,在《书趣文丛》已出版的55种之中,也是花开别样红。读《一样花开》,知道童元方的父亲是物理学家童俊明(北大物理系毕业),童元方本人毕业于台湾大学中文系,与老师台静农有很深情宜。台静农寓居台湾后,迫于形势,很少动笔写作,学术论文似乎也写的不多,而是寄情于书艺和酒,以宜泄郁抑的精神。他是个很有性  相似文献   

18.
康乐 《新闻传播》2006,(4):42-43
热爱广播的“门外汉” 陶然,大名叫张城堡。1990年12月,陶然参军入伍成了一名雷达兵,从事通讯工作。日子里,他就特别喜爱广播,经常参在内蒙古自治区从军的与当地的广播节目,与广播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部队和当地广电局是共建单位,这样他就能够接触到当地的一些节目主持人,在对主持人羡慕的同时,也让他产生了一种想当主持人的欲望。  相似文献   

19.
8年前,江苏一家报社的一名编辑在给一个叫李玉银的函授学员写鉴定时,特意加了这么一条评语:该生在写作方面很有发展前途。8年后的今年,此语真的得到应验:李玉银当上了北京军区某高炮旅的新闻干事。李玉银是1990年3月从山东利津县来到塞北军营的。部队火热的生活激发着他的创作欲望,新训期间,因在被窝里打着电简写稿的他被班长善意地“克”了好几次。1991年3月,他调进了政治部报道组。能有一个专门从事写作学习的环境,这对李玉银来说如鱼得水。文学创作和新闻写作完全是两码事,他写的新闻稿件一次次被新闻干事“枪毙”了。于是他首…  相似文献   

20.
早听说107医院有个战士叫温学云,日前慕名前往采访,没想到他今年才25岁。尚未正式交谈,那摆在我们面前已经发表的568篇稿件剪报和近一尺高的获奖作品证书先让我们吃了一惊:一个初中毕业的农村籍战士,何以能在自己短短的军旅生涯中,在写作的道路上搞到如此丰硕的果实?我们在他身上苦苦地寻觅着答案……由“新闻官”起步9年前,年仅17岁的温学云从鲁西北一个农村家庭入伍后,很快与写稿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学写作,步履是艰难的。写了大半年,寄出去的100多篇稿子沓无音信。又一个季度下来,他的身材瘦了一圈。终于,出自他手的一篇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