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从许多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中看出,<孔雀东南飞>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爱情故事悲剧的叙述,折射出以下三个方面的主题:反对封建礼教、批判封建家长制与向往自由爱情.这种主题解读主要受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解题"的影响:"它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作了深刻的揭露和鞭笞:对诗中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和反抗精神寄予同情和加以赞扬;同时对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通过幻想的形式加以描绘和歌颂."其实,文本解读应该是多元的,不能用朱先生的阐释对文本主题牢牢固定.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文学中的诗歌,以 抒情为胜,《诗经》中的“国风”几乎全为抒情诗;“楚辞”也是如此,《离骚》就是我国抒情诗的光辉典范。直到汉代由于建立乐府机构,采取民歌,才出现了较多的叙事诗,其中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的出现,给我国文学宝库,增添了新的光彩。尽管在当时不为人所重视,但是它的价值却为后人所充分肯定。明人王世贞称它是“长篇  相似文献   

4.
古诗《孔雀东南飞》中有些词语,按照通常的解释,虽也能讲通,但总觉得不够顺畅,或不尽传达原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其中的有关词语作了一些新的探索,以就教于专家读者。何意致不厚,吾意久怀忿上句中的“意”课本注为“料”,下句中的“意”课本避而不注,一般选本亦是如此。按,上句中的“意”通“以”,二字古为双声叠韵。“意”为影母,“以”为喻母,同是喉音,黄侃说,影母古本声,喻母是“影之变声,今音读喻者,古音皆读影”(见《黄侃论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该诗时,觉得第十七节(即“媒人去数日”一节)的解释,往往有些勉强。主要还是由于“兰家女”一词众说纷纭,大都回避了一些问题,或似缺了什么,不能连贯。我认为,“兰家女”也许可解为“兰交之家女”,试析之。 “兰交”易系辞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故谓同志之交曰:“兰交”。如李峤诗:“兰交聚北堂”。又《宣武盛事记》云:“戴引正每得密友,书于简编,焚香以告祖考,号金兰簿,又称兰簿”。 “兰交”为密友,记密友簿为“兰簿”,“兰家”为密友之家当亦可成立。更重要的是如此一解,全段便通。试看下文疏解。  相似文献   

6.
刘兰芝与焦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过无数的男女,历来传唱不衰。他们不为威迫所屈,不为荣华所动,这种纯真的爱情在今天更显得难能可贵。可我们在赞叹他们忠贞爱情之余,也产生了一点疑惑。文中多次写到兰芝落泪,按理,焦仲卿作为刘兰芝最亲密的爱人,最应泪眼相向,可是实际上刘兰芝的眼泪却几乎一次也没有流向焦仲卿。只是在与亲同姐妹的小姑话别的一刻泣涕如雨,如江河决堤一般。只是在慈爱的母亲面前才可以无所顾忌,一任泪水滂沱。而更多的时候,刘兰芝是把悲伤留给了自己。无论是“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还是“喳喳日欲暝,愁思出门啼”,心中的委屈、羞愧、伤心、绝望都只能是独自承受。刘兰芝为什么没有靠向焦仲卿的肩膀,躲在爱人的怀里痛哭一场,这岂非咄咄怪事。原来,我们发现刘兰芝和焦仲卿是爱在分离后,经过磨难的淬炼,直至双双殉情,他们的爱情才最终获得升华,成为永恒。  相似文献   

7.
“寡妇起彷徨”一句古今各家选本均无注。本文认为“寡妇起彷徨”的“寡妇”应该解释为“独居守候丈夫的妇人或与丈夫离异的妇人”,这才与诗的情节以及刘兰芝的身份、遭遇相合,也才契合诗的悲剧意义。本文以文献为依据对“寡妇起彷徨”作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作为初中教材,《出师表》有些词句不好理解,对这些疑难词句,有的课本未注,有的虽有注释,但或者语焉不详,或者尚有值得商榷之处,这给准确地译解课文带来一定的困难。下面列举一些,辨难析疑,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解析)假设复句。第一分句主语泛指省。“据而有之”,先“据”后“有”,连动式。两个动词的宾语相同时,往往省去前一个动词的宾语。两动之间用“而”连接,这是文言中常见格式。“此帝王之资也”,这是开创帝王大业  相似文献   

10.
语文出版社出版的《(论语)选读》,已经被浙江省选定为高中学生的选修课程了。研读此教材后,发现了一些问题。对于不少有争议的疑难句子,此教材的注释是可以商榷的。下面把我自己的发现发表出来,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在封建礼教压迫下青年男女的悲惨遭遇和他们的反抗精神,进一步认识封建家长制、封建社会的罪恶本质。 2、使学生掌握这首叙事诗在表现手法上的一些特点:叙事与抒情密切结合,曲折而完整的情节,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铺排细致的描写,托物起兴的开头,神话的结尾等,以及这些表现手法对突出主题思想所起的作用。 3、使学生掌握本诗中一些同义复词、偏义  相似文献   

12.
读《孔雀东南飞》,人们大概都会被这首长诗闪耀着的反封建的光辉所感动吧?但此诗成于何时,“合葬华山旁”的“华山”所指何处,历代注家的解释,总有些费解之处,而现代研究家的注释,亦多沿袭旧说。现提出我的看法,以求得到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裂给人看。东汉末年,一个叫焦仲卿的庐江小吏,一个叫刘兰芝的贤慧女子,夫妻相爱却被迫分手,演绎了一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一、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福建戴光华: 历来注家以为前四句有脱漏或错误,实不足信。“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译成白话意思是:“县令派来的媒人才去几天,随着是太守遣丞前来请婚。”由县令“遣媒”到太守“遣丞”,情节逐步逼紧,文章脉络清楚。由“说”而“云”而“直说”从府丞口中道出,一气呵成,既写出府丞做媒口吻,  相似文献   

15.
邵兴兰 《学周刊C版》2010,(5):193-193
《孔雀东南飞》这首诗始见于徐陵《玉台新咏》,作者无名氏。《乐府诗集》著录于《杂曲歌辞》,题作《焦仲卿妻》。后世常取诗的首句,题作《孔雀东南飞》,意为孔雀向东南飞去,但因留念配偶而徘徊顾盼,蕴含了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悲剧。这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首杰出的长篇民间叙事诗,叙述了仲卿与兰芝情深意笃,但不为焦母所容,被迫离异。兰芝的哥哥逼其改嫁,夫妻双双殉情而死。作者热情地赞扬了他们的反抗精神,强烈地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罪恶。要准确的解读全文,需阐释清楚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魏玲 《学语文》2004,(9):35-36
秋风,戴着夜的面纱,吹过落叶飘尽的树林,吹过哗哗作响的竹林,吹送着秋虫的唧唧鸣叫,也吹进他郁悒无奈、悲痛欲绝的心。  相似文献   

17.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热烈地歌颂了兰芝夫妇忠于爱  相似文献   

18.
文本细读是理解文本、赏鉴文本的重要途径,细读语言精练、意蕴深厚的古诗词,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说,有助于提升师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细读《孔雀东南飞》,将人物还原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立足于婆媳、婚姻、母子、爱情这四重矛盾,读者将发现焦仲卿、刘兰芝二人的抉择已暗含悲剧意味,死亡必然是二人的最终结局,二人的爱情悲剧也势必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9.
一.说教材和教法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满,语言富于个性化,文言现象丰富,是学习古典文学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孔雀东南飞》与东汉时期诗作进行比较,运用训诂学、音韵学的方法,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该诗的某些疑难字句进行考辨,指出诗中的某些错讹以及特定用法,对该诗进行了文字上的疏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