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师:(播放《长征》主题歌)熟悉这段历史吗?(长征。)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的毛泽东写的一首描写长征的诗,还记得吗?生:《七律·长征》。师:通过学习,你了解到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生:赞扬了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师:我们一齐来背诵一下,行吗?(师生齐背诵。)【重视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师:同学们背诵得真有感情,看着这画面,听着这诗句,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激动人心的峥嵘岁月。毛主席用诗词记录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那一段辉煌而壮丽的历史。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长征时期毛泽东的…  相似文献   

2.
<正>课堂实录一、歌曲导入,创设情境(课间播放汪峰的歌曲《我们的梦》)师: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歌名是什么?生:《我们的梦》。师:对,这是汪峰的作品,这里所讲的"我们的梦"是指什么?生:2008年奥运会。师:那我们的梦圆了吗?生:圆了。师:是的,我们的百年奥运梦最后圆了。在40多年前,有位黑人也有个梦,到底他的梦能不能圆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我有一个梦想》(板书)。光从这个题  相似文献   

3.
课前活动:师生共唱歌曲《小红帽》。一、结合歌曲导入新课师:课前,我们唱了一首歌——《小红帽》。知道吗?这是一个童话故事。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的名字叫“从现在开始“。(生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4.
师:上节课我们讲到,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危害,造成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损失惨重,中央根据地日益缩小,革命陷入严重危机。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被迫撤出根据地,开始实行战略大转移——长征。 [评:概述上节课內容,引出新课题。体现了新旧教材的联系。] 师:今天我们学习这一章的第二节《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板书:一、长征开始) 师: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一方面军)八万多人  相似文献   

5.
案例片段(一):巧妙导入,引人入胜 一、课前活动,欣赏歌曲. 1.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欣赏歌曲《七色光》. 2.播放歌曲《七色光》. 二、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相似文献   

6.
情境导入:课前播放视频歌曲《母亲》。师:老师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在读教育学博士,姓李,名前尚。相见是一份缘,相识是一首歌,很荣幸和杭州市萧山十中的同学们相聚在这里,一起探讨和学习文学课程,感到非常高兴。再过一年多同学们可以报考北京师范大学,我们就可以成为校友了。让我们把掌声献给全国各地的老师们,也把掌声献给自己。师:上课!(师生问好)师:听完《母亲》的颂歌,我已潸然泪下,我想起了  相似文献   

7.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长征》精彩的片断。 2.谈谈观看《长征》片断的感受。 3.回顾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有关长征的故事。(《丰碑》、《倔强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结合你的理解,用|画出停顿,用·点出押韵的字。  相似文献   

8.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其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顺利地进入新的学习情境。导入的方法很多,笔者见到的最多的达33种,可谓洋洋大观矣。但是,这些方法究竟该如何运用呢?且看《老山界》导入一例:同们学,今年是红军2万5千里长征胜利60周年。毛主席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吃尽千辛万苦,战胜艰难险阻,才赢得了抗战的胜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反映长征生活的文章———《老出界》。这篇文章,昨天己布置大家预习了。现在检查一下预习情况,先检查生字生词。(投影生字生词)这一…  相似文献   

9.
一、课前欣赏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刚才听了一首好听的歌,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组北京的风光图片。 (课件出示天安门广场图片)认识生字“安、广”,认读词语“天安门广场”。 师:看了这么美的风光图片,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生:我非常想去看看。 (教师板书“我想去看看”) 师:同学们能像他这样用一句话说说你的心愿吗?  相似文献   

10.
<正>[课前准备]播放歌手霍尊演唱的《卷珠帘》。[导入新课]师:这首《卷珠帘》摘得"年度好歌曲"桂冠。下面,请大家欣赏另一版本的《卷珠帘》。(播放雾霾版《卷珠帘》视频前半段)师:这段视频主要反映什么问题困扰着我们的生活?生:雾霾,属于环境问题。(设计意图:美国心理学家特鲁·赫伯说过,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雾霾版《卷珠帘》的画面、歌词诙谐风趣,在导入环节创设幽默情境,能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引导学生学习创造了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11.
【问题教案】《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创设情境师:让我们静静地欣赏,从心底里来夸夸它。(师生一起欣赏课件:一组荷花图,最后定格其中一幅。)  相似文献   

12.
执教教师迟丽丽 教材“北师大版”《语文》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指导教师邹秀敏 支持多媒体音、画教学课件一、教学设计 (一)了解用多种手法描写人物的知识,掌握人物描写方法,学会塑造人物的技巧。 (二)理解红军战士忠于革命的精神,感悟红军战士在艰苦的长征进程中舍己为教学目标 人的高尚品德。 (三)尝试合作、交流、质疑、探究的学习方法。 重点 对于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的思想感情的理解。教学关键难点 用多种写作技巧塑造人物形象。 亮点 情景感悟,思维训练。 (一)情境导入。 (二)师生共同解决开放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课前准备]播放歌手霍尊演唱的《卷珠帘》。[导入新课]师:这首《卷珠帘》摘得"年度好歌曲"桂冠。下面,请大家欣赏另一版本的《卷珠帘》。(播放雾霾版《卷珠帘》视频前半段)师:这段视频主要反映什么问题困扰着我们的生活?生:雾霾,属于环境问题。(设计意图:美国心理学家特鲁·赫伯说过,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雾霾版《卷珠帘》的画面、歌词诙谐风趣,在导入环节创设幽默情境,能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引导学生学习创造了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14.
《长征》这首诗是革命浪漫主义的典范 ,它将诗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发挥到了极至 ,而且从内容到形式统一完美 ,堪称艺术精品。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 ,我特意创设多种情境 ,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歌曲渲染情境   歌曲能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把听者带到特定的意境中。语文教学恰当地用歌曲渲染情境 ,可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提高教学效果。《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共 6句 ,后 4句是全诗的重点 ,它具体描写了前 2句“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气概 ,为了…  相似文献   

15.
一、在认知阻滞处巧妙穿插阅读《长征》《卢沟桥烽火》等课文,为了拉近学乍与课文的距离,适时穿插中国现代革命史的资料是不可缺少的。我教《长征》时,就准备了课件红军长征路线图和歌曲《长征》,让学生在生动的描述和雄壮的歌声中跟随红军越过千山万水,战胜艰难险阻,最后胜利到达陕北。  相似文献   

16.
<正>一、情境导入课前播放王菲演唱的唯美爱情歌曲《传奇》。师: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从此我开始孤单思念。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眼前,想你时你在脑海,想你时你在心田。王菲演唱的《传奇》,是对唯美爱情的歌唱。唯美的爱情从远古走来,唯美的爱情从《关雎》起源。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学课堂,走进《诗经》,走进远古的歌谣、唯美的爱情诗篇《关雎》。  相似文献   

17.
<正>活动一复习导入,了解小说的线索“鱼钩”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5课——(生齐读题)这是一篇以红军长征为背景的短篇小说,“金色的鱼钩”作为小说的题目是有特殊含义的,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出示句式)  相似文献   

18.
《倔强的小红军》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小红军由于饥饿、疲惫牺牲在陈赓的马背上。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根据本文特点,确定其教学重点为:从对话中领会小红军心里想的是什么,进而体会到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为突破重点,可采用“以读为本、感悟探究”的方法,大致步骤如下:一、创设情境《倔强的小红军》故事发生的年代比较久远,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上课时,在学生交流资料的基础上,播放红军长征过草地的影视片断。学生欣赏后谈所见所感,不知不觉中生成一…  相似文献   

19.
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版《红军长征在湖南纪略》(以下简称《纪略》)一书。比较全面地记载了为掩护红军主力强渡湘江,为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作出了卓越贡献,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战绩赫赫,英勇不屈,血染潇湘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转战在零陵的情况。颇有参考价值和可读性。但《纪略》叙述的某些史实却值得商榷,有待于进一步核实。  相似文献   

20.
一、创设童话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好,哪些同学听说过《小红帽》的故事呢?举起手,让老师看一看。(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小红帽》的故事) 师:那么,现在谁来演一演可爱的小红帽呢?(选一名女生扮演小红帽) 师:你们看,小红帽向我们走来了。小红帽,来向小朋友们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