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国伟 《新闻三昧》2007,(10):47-48
《辽河石油报》的"大副刊"就是该报的B版《辽河晚讯》。《辽河晚讯》是辽河石油报社坚持新闻改革,坚持为油田两个文明建设和读者服务的产物。《辽河晚讯》如今已经成为随《辽河石油报》A版正刊  相似文献   

2.
在《辽河石油报》的版面中,三版版面类型多、划分细,囊括了综合政工、班站生活、法苑纵横等六大类专版版面。2010年,在原有的9个专栏的基础上,新开设了《党支部的故事》、《家有儿女》和《我的班站我的家》等8个专栏。正因为专版种类多,相对应的专栏就比较多,稿件分类多,报道内容繁杂,若打造版面的精品专栏难度比较大。经过倾力打造,《党支部的故事》、《我的班站我的家》两个专栏获得报社季度精品奖,年终时又评上了省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在新媒体的冲击之下,纸媒在努力拓展报业发展蓝海时,似乎重新发现了社区报的魅力.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和重庆晨报等都纷纷开始布局社区报市场.2012年8月2日,南方都市报在深圳创办《坪山通》、《福田通》、《龙岗通》3份“鹏城通”免费社区报,同年12月,项目进一步拓展至《龙华通》、《南山通》、《宝安通》、《光明通》,总计7份社区报,覆盖深圳十区中的七个区;逢周四或周五独立发行,每期8个版.2012年合计发行210多万份.经过一年左右的运营培育,社区报已成为南方都市报深圳新的增长点,2013年有逾千万元的营业收入,并确保20%左右的利润率.  相似文献   

4.
徐建 《传媒》2016,(13):15-17
2013年1月8日,《华西社区报》在成都创刊,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份面向社区免费发行的报纸,是以《华西都市报》为龙头的华西传媒集群深耕成都主城社区、抢占社区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一个新载体.3年多来,《华西社区报》扎根社区,始终坚持"温度 互动 实用"办报宗旨,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便捷服务,为企业营销铺设"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以来,欧美国家流行的"社区报"受到我国新闻界的关注,吸引了业界和学界去研究探索.2001年8月10日,作为全国城市社区传媒试点的深圳<南山日报>打出"社区报"的旗号,同城<龙岗日报>也很快跟进;2004年2月8日,号称"中国第一张社区报"的<巷报>在吉林省长春市推出;2004年3月,<华夏时报>第四次改版时调整都市报定位,号称要打造"中国第一份商圈社区报";长沙<东方新报>也在2004年下半年开始社区报探索.  相似文献   

6.
自从2001年中国第一张社区报——《南山日报》创办至今,已过去近10个年头,一张又一张社区报以各种形态和模式陆续进入报业市场。在上海,社区报市场的鏖战业已拉开帷幕:2006年10月,《新民晚报社区版》亮出了国内第一家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社区报的旗号;隶属于东方网的《城市导报》陆续与多家街道报纸展开合作;此外,从2009年8月开始,《新闻晨报社区报》以一整套全新办报模式低调地开始了社区圈地运动,至今已与8个街道合作推出了8张社区报。  相似文献   

7.
陈凯 《传媒》2012,(6):21-24
2009年,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陈凯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访学。在一年时间内,她采访了北卡州10家历史悠久、各具特色的社区报,并写就《走进美国社区报》一书,第一次将原生态的美国社区报介绍给中国读者。在此,《传媒》杂志选编了该书的部分章节,将"美式社区报"内容、经营、管理以及报人精神等不同侧面予以展示,以便让国内报业同仁能够深入了解美国社区报的全貌。  相似文献   

8.
9月17日,生活日报"社区对话"百期座谈会在济南召开。与会的专家学者对"社区对话"这一品牌新闻专栏给予高度评价,并就下一步的发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吃透基层,影响高端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何荣德"社区对话"专栏办到了"三贴近"的主阵地上,办事处、居委会、居民  相似文献   

9.
"小的是美好的""社区报是美国的心跳",中国传媒大学陈凯老师的专著《走进美国社区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两句话.自从2012年初读完此书后,笔者便开始持续关注和研究社区报,并策划制作了关于社区报的专题在当年6月的《传媒》刊发,专题定名为《社区报前途几何?》,是带着问号来研究的.4年后,我们又在本期推出了关于社区报的专题,专题定名为《社区报的蔚蓝色未来》,从专题名称的演变可以看出,对于社区报,我们更有信心了,认定其将是报业蓝海.  相似文献   

10.
企业报动态     
《霍林河矿工报》出抗洪抢险专刊为真实地反映霍林河矿区在抗洪斗争中的英雄事迹,弘扬霍林河人精神,《霍林河矿工报》在8月31日印制了“抗洪抢险专刊”。在这期对开8版的专刊中,该报以《洪水压不垮霍林河人》为题组织了《生死瞬间》、《大写的情》、《光明再现》、《紧急救援》、《冲出困围》、《重整河山》等反映霍林河人抗洪救灾英勇事迹的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11.
李娜 《传媒》2014,(11):42-45
正与西方社区报300多年的发展历史相比,我国社区报实践探索不过短短10年。由于东西方报业发展环境不同,我国社区报发展初期并不顺利,报业领航者在寻找适合中国社区报的发展模式上仍需煞费苦心,社区报本土化的良性发展道路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于2013年7月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走访了上海《新闻晨报》创办的《社区晨报》的读者,以期为探索"中国式社区报"的发展道路提供详实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01年8月10日,在全国新闻界有一枝红杏出墙。她就是作为全国城市社区传媒试点的深圳《南山日报》。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她独树一帜,异军突起,迈出了稳定而坚实的第一步。 创办城市社区报的必要性 一、创办城市社区报,是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加快和城市结构变化这一新形势的需要。 社区发展,是一个全球趋势,也是一个全球性话题。就我国而  相似文献   

13.
2009年,《新闻晨报》正式立项,开始筹备推出社区报.当年8月底,开始在上海三个街道试运作社区报项目,通过与每个街道谈判,设计科学的运营流程和独立的内容模式,为不同社区量身定做个性化报纸.作为主报的延伸产品,社区报实现了平面媒体在渠道拓展、新闻业态上的一次探索. 试运行3年多以来,《新闻晨报》的社区报项目迅速扩张:截至2012年底,《新闻晨报》已经与上海35家街道和单位开展合作,推出了35个个性化版本的社区报,其中30份社区报为每月一期,周家桥、五角场、花木、南京西路、大宁等街道的五份报纸已成为双周刊.  相似文献   

14.
李时新 《新闻界》2012,(9):78-80
《立报》的专栏评论是《立报》一个重要特色。从形式上看,专栏评论具有短小精悍、明白如话、讲究美感等特点;从内容上看,专栏评论宣传"抗战救国"和"精诚团结"的政治主张、揭露日本贪婪狡诈的本性、监督政府和关注民生,切实贯彻了"凭良心说话"的言论方针。  相似文献   

15.
社区报的定位及经营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安  黄卫 《新闻记者》2004,(10):52-55
2004年2月8日,号称"中国第一张社区报"的《巷报》创刊号在吉林省长春市推出。该报以"贴近生活,沟通舆情,倡导文明,服务百姓"为宗旨,打出"立足长春市,面向东北三省"的口号,致力于"办好中国第一张全面市场化的社区报。"与东北这张《巷报》热闹登场的气氛相比,2003年年底,曾同样被称为"中国第一份城市社区报"的深圳《南山日报》却带着遗憾宣告停刊。该报是深圳  相似文献   

16.
《传媒》2012,(6):9
正近年来,在中国社区建设不断成熟与都市类大报慢慢接近发展"天花板"的背景下,社区报在中国诞生。先有《南山日报》《巷报》开风气之先,后有众多"社区版"和"街道小报"纷至沓来。然而,社区报的存在和发展也有诸多问题。除客观因素外,一些社区报虽冠以"社区报"之名,却行"都市报"之实,追求做大、做强,忘却了"小的才是美好的"这一社区报发展箴言。  相似文献   

17.
市民报情感倾诉专栏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玲 《新闻前哨》2006,(4):25-26
在目前热销的市民生活报上,流行着一个口述实录文体的副刊专栏——由普通百姓倾诉自己生活中的情感遭遇,记者聆听记录而成。它们被统称为情感倾诉栏目。情感倾诉最早出现在电台晚间节目中,像几年前广为人知的《夜渡心河》、《心灵之约》等节目。1997年《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第10版记者安顿主持的“口述实录”专栏首开报纸先河。由于读者青睐、市场效益看好,于是各报纷纷开辟情感专栏。短短几年,情感专栏迅速风靡了大江南北的市民生活报。如大打情感牌的《楚天金报》的《真情倾诉》专栏,湖北发行量最  相似文献   

18.
《辽河石油报》创刊于1970年,原名《三二二战报》,《辽河石油战报》,由辽河油田主办,国内统一刊号 CN21-0033,公开发行,现为对开八版日报.曾获全国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全国企业报二十佳、辽宁省和石油行业的新闻先进集体、全国企业报晋京展一等奖等荣誉称号。《辽河石油报》在其三十年的发展中,尤其是在“八五”后三年以来,伴随着新闻改革实践,不断对报纸的宗旨、属性、风格等  相似文献   

19.
2004年6月上旬,《人民日报》在文化版开设《报友说报》专栏,每周编发一期。主要刊登读者对《人民日报》各版文章的意见和建议,读后颇受教育和启迪。笔者认为,《报友说报》这个栏目办得好。  相似文献   

20.
《传媒》2000,(9)
“他像企业报界的一棵常青树。”熟悉的人这样评价辽河石油报社总编辑、党委书记赵永河。 8年前,赵永河出任《辽河石油报》总编辑。他和领导班子成员一道,带领全社同志开始了《辽河石油报》第二次创业。 如何革除企业报内容枯燥呆板的弊端,让《辽河石油报》成为一张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新闻纸?赵永河思考着、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