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奥运会正迈着轻快的脚步,和着中国人兴奋的心跳,向我们走来。北京准备好了吗?想起儿时的一句话:时刻准备着!想想还有谁破坏我们城市环境呢?周家望的文章告诉我们,城市环境杀手是一种心态:冷漠。冷漠,一个让人心寒但并不陌生的词!100年前鲁迅先生痛心于国人的冷漠,毅然弃医从文,立志"改造国民性"。80年前诗人闻一多悲愤地喊出了:"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今天"这沟绝望的死水"已变成迎奥运一片沸腾的海洋,先哲们的呐喊已不再是旷野中寂寞的呼唤。然而,在这沸腾的海洋中还潜伏着冷漠的暗流,这暗流影响着我们、破坏着我们。对冷漠的战斗既要有长远的目标也要有短期的效果。汤姆·斯托帕德说,"如果你的目标是改变这个世界,那么新闻工作是一件比较直接、能短期见效的武器。"作为媒体人,在奥运会临近之际,让我们拿起手中所有的武器,接过先哲们的旗帜,组成强大的攻势——向冷漠宣战!  相似文献   

2.
鲁迅早年学医,后来弃医从文,意在从思想上唤起国民。正如他在《呐喊·自序》中所说:"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指近代中国社会的国民——引者)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①正因为这样,鲁迅杂文创作的全部目的就在于为现实斗争服务,这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因而"有着时代的眉目"。②从而使得鲁迅的杂文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新闻性,具体表现为选题的时新性,立论的针对性,选材的信息性。  相似文献   

3.
有一幅鲁迅先生的漫画头像,是用粗铅笔画出的,以极其洗炼的几笔,便把鲁迅的面部特征完全显示出来了,这是从头像的整体来观察,如果从头像中的局部来观察,鼻子、眼睛、嘴巴都画得不完整.这就叫作传神之笔吧! 这幅头像画,我还是在五十年代初看到的,画是产生在解放以前.尽管看过一次,也只有十几分  相似文献   

4.
一次谈到婚姻问题时,宋庆龄语重心长地说:"由于孙先生的地位和在国内外的影响,我不打算再婚。你和我不同,为什么不打破‘从一而终’的旧传统观念的束缚……鲁迅先生临终前不也是要你忘记他,管自己的生活吗?"具有浓烈叛逆色彩的许广平,在这一点上她毕竟没有打破。答案只有一个:她对鲁迅先生的爱是刻骨铭心的。  相似文献   

5.
美籍华裔学者孙隆基先生在其<历史学家的经线--历史心理文集>一书中,在论及"'世纪末'的鲁迅"一章中,根据鲁迅在<破恶声论>中的相关论述,提出世纪末的鲁迅就急于从事对现代大众传媒的批判,这是鲁迅传媒批判思想"早熟"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设计主任、2008年奥运会会徽设计参与者之一布雷德·科普兰德先生.从许多会徽设计方案中一见到"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便当即脱口而出:她是中国的!  相似文献   

7.
著名的现代文学史研究专家倪墨炎先生最近在<中华读书报>上撰文,说:"在现代出版家中,成就显著而近半个世纪以来格外受到冷落的,我以为有两人:一个是李小峰,一个是吴朗西."(<发人深思的出版家:吴朗西>,见<中华读书报>2001.4.4)李小峰是北新书局的老板,曾出版过包括鲁迅先生著述在内的新文学作品.因拖欠过鲁迅先生的版税,被鲁迅先生告上过法庭.吴朗西先生是文化生活出版社的创办人之一,与晚年的鲁迅、巴金等交往甚密.  相似文献   

8.
舒乙 《档案与史学》2014,(11):10-13
我个人觉得,在二十世纪头二十年里,出了一个鲁迅先生,他走上文坛,在中国思想界、文学界、社会活动界起重大作用的时间段是1910年代到1930年代,持续了大概二十年,这是他活着的时候.当然他去世以后还是有重大影响,特别是毛泽东给他很高的评价以后.鲁迅先生的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基本上处于不升不降的一种状态.而在二十世纪末的二十年,又出了一个跟鲁迅同样有价值的人,这个人就是巴金先生,我认为他是二十世纪后二十年的“鲁迅”,同样也是一位对中国有重大影响的作家、思想家.  相似文献   

9.
一位退休老编辑在一次座谈会上感慨地说,他十分崇拜当年《新青年》轮值编辑钱玄同,诚心诚意想向他学习,可是直到退休也未学好。钱玄同善于发现、挖掘作者人才资源,最典型的例子是他约请鲁迅写稿。鲁迅在日本求学时弃医从文,希冀通过文学救治身体虽健头脑麻木的同胞。可是回国后  相似文献   

10.
档案也是国宝,这是无可非议的.然而,真正懂得档案珍贵的人,可以说为数不多.有的虽口中说档案重要,而实则视档案为累赘,是负担.这大凡是学识、阅历、层次、责任之差异.鲁迅先生虽不是档案工作者,对档案工作不一定有所研究,然而在他一篇<谈所谓"大内档案">杂文中,可以看出他是如何维护档案的尊严,对偷盗、毁坏、亵渎档案的行为又是何等之愤慨.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一生反对虚伪,瞿秋白同志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曾经说:"他的杂感简直可以说全是反虚伪的宣战书",是很有见地的.因为反对虚伪,所以鲁迅先生自己不论做事、讲话、写文章,都以真诚相见,从不心口相违,表里不一.从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人们都可以看见他的那一颗心,这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将心交给人民.正是由于这样,他所写的文章都能打动读者的心坎,引起读者的共鸣,显示出无比巨大的力量.旧社会的统治阶级是最虚伪的,他们的代言人——文人学士们也往往是不敢讲真心话的,因为他们都害怕真理,不敢正视现实.鲁迅先生曾在"华盖集续编"的"马上支日记"中称中国的上等人为"做戏的虚无党",因为他们"虽然这么想,却是那么说,在后台这么做,到前台又那么做",他们之中的文人所写出来的作品,也无非是"瞒和骗的文艺"(坟:"论睁了眼看").一般人都认为在日记体或书信体的著作中,总应该可以看见作者生  相似文献   

12.
正01中学语文课本上有道题,鲁迅先生写道"我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课后题问"这句话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心情?"老罗当年念到这儿就退学了,他说:"我他妈的怎么知道鲁迅先生在第二自然段到底是怎么想的,可是教委知道,还有个标准答案。"冯唐是另一种高中生,他找了一个黑店,卖教学参考书,黄皮儿的,那书不应该让学生有,但他能花钱买着,书中写着标准答案"这句话代表了鲁迅先生在敌占区白色恐怖下不安的心情"。他就往卷子上一抄。老师对全班同学说"看,只有冯唐一个同学答对了。"  相似文献   

13.
杨闻宇 《今传媒》2008,(2):44-44
望着鲁迅横眉冷对的那帧遗照,我疑心"直面人生"作为新生词语,或许正是鲁迅先生发明的.时至今日,这四个字在生活里也并未过时.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有名的散文——《藤野先生》,回忆他在日本学医的一段生活经历。执笔时已事隔20多年,在鲁迅的心目中,那一段生活里最值得回忆的是他的恩师藤野先生。作者以凝重的笔触记述了自己在仙台医学专门学  相似文献   

15.
1934年,在青岛陷入困顿的二萧——萧军、萧红把自己的作品寄给远在上海、从未谋面的鲁迅。二三十年代,鲁迅是左翼文学青年的精神导师。 之后,萧红成了鲁迅家中的常客。常客的程度,许广平后来在《追忆萧红》一文中有这样的描述:“萧红先生无法摆脱她的伤感,每每整天的耽搁在我们的寓里。为了减轻鲁迅先生整天陪客的辛劳,不得不由我独自和她在客室谈话,因而对鲁迅先生的照料就不能兼顾,往往弄得我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今年9月25日是鲁迅先生诞辰125周年纪念日。9月6日下午,上海市档案学会在市档案馆外滩新馆举办"论鲁迅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纪念鲁迅诞辰125周年"专题讲座。邀请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研究员潘颂德教授主讲。潘颂德长期从事鲁迅文学的研究,现为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报告会上,潘颂德教授从解读鲁迅的几篇名作入手,根据鲁迅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的视角对鲁迅先生的作品、思想、经历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市档案学会部分会员、市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学员、社会热心听众近300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一篇鲁迅先生的大作<记念刘和珍君>,其中的反面代表人物杨荫榆女士在课文中及时人眼里,已成为反动军伐的帮凶,封建余孽的化身.鲁迅先生甚至还专门著文痛斥章士钊、杨荫榆之流是"凶兽样的羊,羊样的凶兽",把杨所推行的教育路线称为"寡妇主义".这些,都给后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郭嘉 《档案与建设》2006,(12):43-43
她笑声爽朗、为人热情,言谈中总是洋溢着对工作、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她实实在在、待人坦诚,行动中总是体现着对同事、对朋友的默默真情。她就是徐州市档案馆档案资料管理处处长牛红艳,熟悉她的人都亲切地叫她老牛,一是因为她姓牛,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她勤劳能干、务实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极像鲁迅先生笔下的“孺子牛”。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 本刊2006年第7期发表了倪墨炎先生的《破解鲁迅茅盾"电贺"红军之谜》一文.在文中,倪先生提出了《鲁迅全集》中收录的"联名电贺"一信并非鲁迅和茅盾所写,而有可能是红军内部人士撰写等观点.  相似文献   

20.
伊人 《编辑学刊》2011,(3):30-31
笔者在本刊上期发表的文章中,说到某人恶诋鲁迅,以至于宣称要把鲁迅"拉下人坛",足显其对鲁迅的深恶痛绝。当然,某人也不是从来就是这样的。据某人说,他早年曾经"买了一套《鲁迅全集》,如饿汉扑在面包上"。而就在前不久,某人还曾气守丹田地对三千学子坦陈:"我是吃了鲁迅的奶长大的"……整整用了五十多年的时间,某人"才刚刚从他(鲁迅)那一套里钻了出来"——总算,总算回头是岸了,阿弥陀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