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宫廷教育是指对皇室成员进行的教育。翁同在参与或主持晚清宫廷教育近 30年中 ,根据变化的客观情况和社会形势对宫廷教育从教育方法到教育内容进行了改革 ,呕心沥血培养和造就了晚清历史上的变法皇帝———光绪帝 ,这是翁同经世致用、忠君爱国思想的体现 ,也是其对戊戌变法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宫廷教育是指对皇室成员进行的教育。翁同禾在参与或主持晚清宫廷教育近30年中,根据变化的客观情况和社会形势对宫廷教育从教育方法到教育内容进行了改革,呕心沥血培养和造就了晚清历史上的变法皇帝--光绪帝,这是翁同禾经世致用、忠君爱国思想的体现,也是其对戊戌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超勇亲王策棱述论徐实满蒙联姻是有清一代奉行不替的重要国策之一。自太祖努尔哈赤以迄光。宜,近三百年中,清皇室与内外蒙古王公世代通婚,互为姻亲。满蒙长期联姻过程中,培养出了一大批与清皇室有着血缘关系,民族意识已经淡化的蒙古王公。他们与清皇室荣辱与共,肝胆...  相似文献   

4.
晚清潮汕地区深受鼠疫的折磨,大规模的鼠疫导致潮汕地区大量人口感染鼠疫以及患者的高死亡率,社会各阶层都采取措施来防疫治疫,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遏制了晚清时期潮汕鼠疫的蔓延。  相似文献   

5.
清入主中原后,其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这一时期的婚姻制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本文试就清代皇室婚姻制度入关前后的变迁、皇室婚姻制度的主要类型及程序、皇室婚姻制度的特点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6.
浅谈晚清时期的人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晚清时期的人口状况作了简单的介绍,分析了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及闲散人口的流向。人口的过度膨胀,对晚清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压力,引发了各种矛盾,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相似文献   

7.
《晚清民国传奇杂剧史稿》概述了晚清民国这一特定的文化转型时期传奇杂剧的基本面貌、历史分期、题材类型、艺术特点、文体形态、语言特色以及舞台特征,通过对这一时期传奇杂剧的钩稽分类,首次以史诗与文献相结合的笔法,准确描述了传奇杂剧在晚清民国时期生动而曲折的变革过程,确立了晚清民国传奇杂剧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与中国戏副史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晚清民国传奇杂剧史稿>[1]概述了晚清民国这一特定的文化转型时期传奇杂剧的基本面貌、历史分期、题材类型、艺术特点、文体形态、语言特色以及舞台特征.通过对这一时期传奇杂剧的钩稽分类.首次以史诗与文献相结合的笔法,准确描述了传奇杂剧在晚清民国时期生动而曲折的变革过程.确立了晚清民国传奇杂剧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与中国戏剧史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晚清女权运动从属于民族解放运动,以民族解放为目的提出女权要求,是晚清女权思想的主流。作为晚清女权运动喉舌的妇女报刊,其女权思想大致逃不出这一范围。但是,不同的妇女报刊,由于创办人和撰稿人的不同情况,在女权问题与民主解放的纠结中,呈现较大分歧和差异,显示了晚清女权思想的复杂性。以《女子世界》、《中国新女届杂志》和《天义报》为中心,便可以一窥晚清时期妇女报刊女权思想的三种倾向:激进民族主义、温和主义、女权本位的无政府主义女权思想。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社会问题与晚清教案有着密切的关系,晚清时期,骤然爆发的自然灾害导致大批人口死亡和农业生产凋敝,加剧了社会动荡;相对过剩人口的大量存在又成为严重的社会不安定因素;此外,还有接连不断的盗案和遍地皆是的会党,所有这些,都使教会受到冲击,教案变得更加频繁和激烈。当然,社会问题并非晚清教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晚清新政,包括洋务新政、甲午新政、20世纪初年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四个互相联系而叉逐步递进的过程。在晚清新政的过程中,清政府最初以下放给督抚事权的方式推进改革,最后又力图通过集权来加强中央权威。所以,晚清新政的历史,就是中央与各省不断调整关系的历史,也是中央权力与各省权力此消彼长的历史,还是晚清中央集权体制不断衰弱的历史。总结这一历史,对我们进一步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将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陈祥龙 《考试研究》2013,(6):88-94,8
科举废止是晚清社会的重大变革,在此过程中,相关利益集团的博弈经历了三个阶段。戊戌变法开始后,保守派、维新派、洋务派进行着“枪手博弈”。维新变法失败后,执掌中枢的保守派与民间乡绅维持着“智猪博弈”。晚清新政以后,洋务派重回权力中心,统治集团与八股乡绅进行着“斗鸡博弈”。这一博弈过程反映了晚清科举废止中相关利益集团之间的理性挟择。  相似文献   

13.
晚清政治与文化,实际上就是中国近代政治与文化。桑咸之先生在这本书的《导言》的开篇,就说明了这一点。“清朝,盛世终于乾嘉,晚期始于道成。晚清,概约地说,是1821-1911年,与近代中国1840-1919年大体重合。”笔者系20世纪60年代初生人,小时候学习历史的时候,重点是学中国近代史,头脑中尽是晚清政治腐败、丧权辱国、民不聊生的景象,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晚清外交人才群体在中国近代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具有多重历史意义,其地理分布和区域风气影响是研究这一人才群体的重要方面。近代广东乃晚清外交人才之渊薮,湖南、安徽两省人数不多却充分证明了晚清两大幕府对中国近代外交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15.
"林译小说"中删减、改译被后世非议甚多,其本质是在晚清这一特定接受语境中对文化缺省的补偿方式。晚清社会对陌生域外文化的渴求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持促使林译小说以这样的独特面貌出现且在当时受到大众的追捧,这揭示了林译小说所采用的补偿方式符合晚清接受语境的需求,实现了翻译实践既定的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6.
苏明 《天中学刊》2015,(2):88-91
近代域外游记记录的多是惊奇制造、宴会应酬、风俗类志、马戏杂耍、奇禽怪兽等,呈现出明显的"述奇"色彩。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游历者本人存在语言障碍和游历过于匆忙,但真正影响游记塑造异国形象的关键性因素还是游历者的眼光。因此,晚清的海外游历者所传递的西方形象,实际上投射着晚清中国社会的政治渴望与文化诉求。近代域外游记塑造的西方形象是晚清中国现实社会政治欲望在文学实践上的一种投影。在"中华型世界观"的影响下,最开始走向世界的晚清使官们,采用"区格化"策略来缓解自身的文化认同危机感,从而坚守华夏中心主义的文化态度。  相似文献   

17.
晚清域外游记是古典散文的近代转型中颇为重要的一环,从域外游记到新文体,晚清海外文人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域外游记则是还原这一演变过程的最佳文本。  相似文献   

18.
晚清时期是中国社会由封建走向现代的转型时期,此时的文人大致有激进的、保守的和折衷的三种文化心态;而这三种文化心态又往往以互相渗透的形式体现在晚清文人的文化心态中,决定了晚清文学的面貌。翻译文学是这个转型时期的一种特殊文学现象,而其中尤以林译小说最具代表性,林纾的翻译活动同时表现了晚清文人在变革和保守之间游弋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9.
李长莉著《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生活与伦理的近代化》是一部研究晚清上海社会的力作.给我们展现了丰富、生动的晚清上海生活场景.以“话语”为标志、多角度揭示、以历史演进眼光,把晚清上海社会变迁放到各种参照系中对比,体现了晚清上海在挣扎中的变迁的过程.引用了多种基本史料,如报纸、竹枝词、笔记、日记、游记类、近人著作等.  相似文献   

20.
穆键  朱寅 《天中学刊》2012,(1):122-125
作为一部反映晚清安徽政情的史籍,《皖政辑要》中关于财政制度的文献占有相当大的篇幅。尤为重要的是,该书的《度支科》从赋税制度的变革、财政支出的变化这两个方面,为我们展现了晚清安徽财政制度的嬗变,也为我们洞察晚清安徽社会经济的变迁提供了绝佳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