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的确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因此,立足于中国现实,面向世界未来,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深入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理论问题,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无疑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基于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大意义的分析,进而探讨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深刻把握,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客现存在问题的清醒应对,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丰富发展和创新,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4年3月22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每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未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意见的制定和发表是顺应时代要求、令人振奋鼓舞的一件大事,是我们党贯彻十六大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4.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人民,指挥实践。要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逻辑结构和基本范畴,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与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问题上取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一重要论述 ,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的世纪,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入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我党又作出实施人才强国重大战略决策。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在贯彻党管人才的原则下,必须把各方面优秀人才积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人才理论,对于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规律,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内涵和外延,同时,在实践中也走出了一条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路。学界从不同的视角对胡锦涛共同富裕思想进行了研究。对学界的初步探索进行梳理,有助于深化党的共同富裕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创新,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么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本文采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视角来研究和学习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把"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决策。二十多年来改革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这一政策的正确性,但也从诸多方面带来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课题。本文在领悟致富政策内涵、总结肯定正面经验和分析负面影响的同时,跟随时代步伐,客观地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十六大报告最大的理论特色之一,是提出发展要有新思路的观点,在“发展是硬道理”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努力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探索发展的新思路,是今后全党的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的几年中,“和谐社会”或许是最著名的执政党新话语之一。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出现了要使“社会更加和谐”的表述,这是“和谐”概念第一次成为执政党的政治用语,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2005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根据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创造性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理论武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根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这是我们党对十六大提出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具体化和新发展。人民政协作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组织,通过它可以整合不同的政治资源,团结不同的社会阶层,凝聚不同的政治力量,形成共同的社会合力,这对营造心平气顺、和睦相处的社会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人民政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特殊作用的阐述,着重论述了如何发挥人民政协的特点和优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为发挥德阳作为中国重工业基地已有的重大技术装备计量测试资源优势,发挥其在德阳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作用。本人提出"建设德阳装备制造业公共计量测试技术平台"的构想。通过推进德阳公共计量测试平台建设,使之成为重装制造业科技创新的助推器,为德阳国家重装基地建设提供坚实、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为新世纪头20年中国社会发展描绘的宏伟蓝图。可以说,我们已具备了向这一目标奋进的实力与能力,但同时应该看到在这前进的路上还存在着种种困难和障碍。“三农“问题就是一道非跨越不可的坎。本文通过对“三农”问题存在原因的深层分析,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四川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我省重大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作出了实施"1+8"②工程的重大决策。"1+8"工程中的1个基地和近4个重点产品链都在学院所在地———四川德阳,这为德阳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了乘势而上,德阳市委、市政府继2002年提出打造"中国重装基地"后,去年又提出了走新兴工业化道路的"双千亿"工程(即到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到202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00亿元)和建设中国西部职业教育基地的战略措施。2006年10月10日德阳市首届学术大会正式举行。大会以"科技支撑和谐德阳建设"为主题,采取主会场特邀学术报告、分会场专题学术研讨方式进行。主会场特邀国家科技部高新司司长冯记春,中国工程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柳百成等国内知名专家、领导作专题学术报告,分会场则围绕大会主题就德阳重装基地建设、"一中心三片区"城市群等重大热点问题展开学术研讨。专家学者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德阳重装基地建设等重大问题献计献策。会后第一分会场(重装基地)秘书处对该会场的发言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共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落实十六大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贯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原则,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充分肯定了十六大和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的各项决策,高度评价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五年来的工作,要求全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都作出了重要部署。党的十七大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目标任务的指导下,中国在学校教育、继续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区建设等方面部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也存在着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足、继续教育还比较薄弱、终身学习投入和保障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从教育发展战略高度,对新形势下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和制度建设,包括:以终身学习理念指导改革学校教育;加强继续教育制度建设、大力促进继续教育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发展高质量的开放大学;构建通过多种学习渠道成才的“立交桥”以及建立教育培训投入和学习资助体系等重大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发达国家住房保障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缩小贫富差距,稳定社会秩序,满足人们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居住要求,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社会、经济和建设问题。对此,美国、英国、德国、瑞典、等发达国家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住房保障制度。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大力倡导建设和谐社会,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成为突出而紧迫的问题。本文旨在分析发达国家和地区住房保障的物质基础、保障模式、保障方式、公共住房供应模式和住房补贴等方面的措施,借其成功经验并分析我国住房现状,提出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