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中国的29个省区作为研究单元,运用脱钩指数研究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动态耦合关系。基于LMDI(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因素分解法,从经济的规模增长、结构转型和技术升级等3个方面对各省区碳排放变化进行解析。对1990-2014年期间的研究有如下结果:1)中国的经济不断上升,碳排放也呈逐年增加趋势,而碳排放强度却逐渐下降,整体呈现"绿色转型"态势。从空间格局看,碳排放高的省区分布在北部沿海和西南经济区。2)中国的29个省区主要处于绝对脱钩、相对脱钩和扩张性负脱钩3种状态,不同省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耦合关系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演化。3)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经济规模的增长对碳排放增长整体呈现正向驱动作用,而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因区域而异。不同时期,中国各省区碳排放的主导效应也具有差异性,主导效应主要为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结构效应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
采用我国48个老工业基地37个工业行业2006—2012年的数据,核算其碳排放量及变化趋势,并运用LMDI方法从区域和行业两个层面分析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老工业基地能源消费还是以煤炭消费为主;从地区层面看,行业规模和能源结构是影响碳排放的主要拉动因素,行业结构和行业能源强度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制约因素;从行业层面看,行业规模对37个行业的碳排放均表现出拉动作用,能源强度对7个行业的碳排放起到拉动作用,能源结构对28个行业的碳排放量具有拉动作用。应适度控制工业行业规模,优化行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加快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3.
为助推我国交通运输业早日实现“双碳”目标,分析我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现状,建立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影响因素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基础效应和空间效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进行脱钩分析,对清洁能源的使用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门槛效应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清洁能源、交通能源强度、货运周转量、客运周转量、城镇化水平、人均GDP等因素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均存在显著影响,其中交通能源强度和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存在空间效应,清洁能源发电的影响存在积极的门槛效应。建议: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降低交通能源强度等以彻底改变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现状;尽早推出碳税以确保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的中国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清影响农业低碳发展的关键因素有助于农业现代化的顺利实现.本研究对Kaya恒等式进行扩展,将农业碳排放分解为一般技术、农业低碳技术、农村生活水平、间接城镇化与总人口变动等因素,通过差额分析因素分解方法分析以上因素对中国农业碳排放的驱动方向与贡献率,发现农村生活水、城镇化以及总人口变动因素正向影响农业碳排放变动,而一般技术与农业低碳技术因素则负向影响农业碳排放变动.从各因素变动引起农业碳排放的无方向贡献看有下列关系:农村生活水平效应 >农业低碳技术效应 >间接城镇化效应 >一般技术效应 >总人口变动效应.  相似文献   

5.
在要素区际流动性不断增强背景下,自然要素禀赋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趋于减弱,规模效应和创新外部性日益成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及区间增长传递的重要因素。将规模效应和创新外部性纳入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表明:区域市场规模和创新外部性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产业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应建立和完善城市群主导的空间治理体系,强化区际创新溢出效应,提高区域空间关联网络化程度,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5-2019年河南省物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利用LMDI因素分解方法,分析不同时期能源效率、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以及人口规模对河南省物流业碳排放的贡献率。研究表明,河南省物流业碳排放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碳排放量迅速增加,人口变化也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对物流业碳排放的增加起抑制作用。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对物流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以期降低河南省物流业碳排放量,促进其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目前,碳排放是热点研究问题。碳排放影响安徽省经济增长的质量。基于IPCC所提供的测算方法,采用1991-2011年间的数据计算出安徽的碳排放。对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基于Kaya公式,从单位能源碳排放、单位GDP能源消耗量、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总量四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单位能源碳排放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与能源使用效率因素次之,人口总量因素对安徽省碳排放规模的影响程度并不是很大。据此结果,安徽省碳减排应从调节经济发展增速、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问题,如何更好更快地节能减排成为人们讨论和研究的重点。为了探究产业集聚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选取2006—2021年京津冀地区的城市数据,引入STIRPAT模型进行拓展,并加入对空间因素的考虑,建立了产业集聚度对碳排放强度影响的空间杜宾模型(SDM)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碳排放强度在京津冀城市之间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2)一个地区的产业集聚对本地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呈“N”型,即随着产业集聚度的上升,当地碳排放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3)一个地区的产业集聚对周围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其影响方向与对本地的碳排放强度一致。据此提出建议: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和邻近区域间的协同治理,既要推动高质量产业集聚,也要避免产业过度集聚带来的拥挤效应和边际报酬递减效应。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国人民银行1992年开始发布的住户部门流量金融资产年度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ECM模型分析我国居民家庭持有的各类金融资产的财富效应,结果表明: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居民手持现金、存款和股票的财富效应不显著;债券、保险资产存在负的财富效应,对居民消费有挤出效应。因此,在促使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金融市场,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效率,稳定投资者预期,并尽快完善住房、医疗、教育、养老保险等体制,才能充分发挥金融资产对居民消费的引导和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 VAR模型,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VAR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差分解分析方法,分析中国体育财政支出对体育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关系。结果表明:根据不同的干预特点,中国体育产业财政政策经历了3个阶段的变化;2008—2018年中国的体育财政支出对体育产业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体育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虽有正向影响,但作用较小,不足以构成引起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体育财政支出对二者的影响都不具有长期效应,而且都有一定的时滞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98—2019年辽宁省的相关基础社会数据和碳排放数据,以1998年为基准年,构建了一个包含人口规模、经济发展、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单位化石能源消耗碳排放在内的碳排放Kaya恒等式,并运用LMDI分解方法对影响辽宁省碳排放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因素是促进辽宁省碳排放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人口规模因素,能源强度因素对碳排放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源结构因素和单位化石能源消耗碳排放因素在不同时期对辽宁省碳排放的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推进装备制造业低碳化发展,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运用IPCC碳排放系数公式,测算出2005—2018年我国装备制造业碳排放量,从环境规制和外商直接投资(FDI)双重作用出发,分析了环境规制、FDI及两者协同作用对装备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进一步使用门槛模型分析不同环境规制强度下FDI对装备制造业碳减排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环境规制、FDI两者单独作用下,装备制造业整体碳排放量都呈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当二者共同作用于装备制造业碳减排过程中时,能够达到较好的协同配合力度,实现碳减排;同时门槛效应结果显示,合理的环境规制强度能对FDI进行有效“筛选”,提高外资流入的环境门槛,从而减少装备制造业的碳排放。  相似文献   

13.
在智能化的冲击下,智能制造已经开始打破原有低位平衡的就业质量结构。智能制造如何影响我国的就业质量结构,在不同经济区中,该影响又存在怎样的区别,成为我国就业质量结构改善的关键问题。基于我国2008—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在省级层面与经济区域层面,智能制造的发展对于劳动力就业质量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智能制造的发展不仅可以直接改善就业质量结构,还可以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对就业质量结构起到间接优化的作用。教育投资和生活成本可以对智能制造的直接影响进行调节。因此,各地区需因地制宜,采取适合当前经济和产业结构现状的智能制造发展路径。此外,加大教育投资并且合理控制城市居民生活成本,对于加快劳动力就业质量结构优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计算山东1990—2009年的碳排放量,并采用LMDI对其进行因素分析. 结果表明,近20年,CO2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不断上升,万元GDP碳排放呈下降趋势;煤炭消费是碳排放主要来源,第二产业CO2排放量比重最大. 经济增长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强度影响碳排放增速的变化,其本身又受到产业结构和各产业能耗强度的影响. 能源消费结构的微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还很小,但已显现出它对碳排放减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产业升级指数,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作为数字金融的发展水平指数,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这种影响还有着空间溢出效应;数字金融的发展水平使得产业结构升级存在门槛效应;数字金融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造成间接影响。因此,发展数字金融、数字经济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VAR模型分析法,对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提升存在相互推动的关系;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看,我国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总量的提升对经济增长都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最后,从改善体育消费环境、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培养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意识等方面提出促进建议,以提高体育消费水平进而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FDI的出口溢出效应是指FDI对东道国内资企业出口所产生的间接影响,其在性质上与FDI的技术溢出相同,都属于FDI相关经济活动对东道国所产生的外部性。但相对于对FDI技术溢出的研究而言,理论界对FDI出口溢出效应的研究还相对不充分,文章从FDI出口溢出效应产生的途径、关于FDI出口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FDI出口溢出效应的异质性三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并对其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学者针对居民储蓄的利率效应的研究,既有发现具显著效应的,也有发现不具显著效应的。运用典型的储蓄函数,分别从总量数据、人均数据和增速数据角度对中国居民储蓄的利率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认为,在中国,利率变化对居民储蓄规模的影响极其微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金融约束下的低利率政策损害了居民财产性收入,使居民对未来收入不确定性的预期企高,从而抑制了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9.
采用1997—2011年我国31个省区物流业面板数据建立随机生产边界模型,利用Kumbhakar等(2000)的方法对我国物流业TFP增长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分析表明:技术进步因素是我国物流业TFP增长的主要原因,技术效率改进、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因素均存在对技术进步因素的抵减效应;技术效率改进和规模效率因素的作用逐年递减,而配置效率因素的作用逐年上升。进一步对我国物流业TFP增长率的区域差异进行基尼分解,结果表明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是造成区域间物流业TFP增长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反映出各省区物流业发展存在较强的阶段差异。提升我国物流业长期发展水平,不仅依赖于先进技术和方法引进带来的技术进步因素,还必须注重提高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配置效率;减少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则需要提升落后地区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20.
在体育消费领域,鲜有文献研究消费过程中过去发生的成本是否会影响个体当前的体育消费决策,本研究将行为经济学中的沉没成本效应理论繁衍至体育消费领域,试图从新的理论视角研究体育消费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采用情境实验方法,通过构建采纳型体育消费的实验情境,采用交叉表及其独立性卡方检验、二元逻辑回归方法统计、检验不同沉没成本规模与发生时间下的体育消费决策,并对沉没成本效应的影响机制做频数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沉没成本效应存在于采纳型体育消费决策之中,而且沉没成本规模越大,越容易出现沉没成本效应;但沉没成本发生的时间并不显著影响沉没成本效应。沉没成本效应对个体采纳型体育消费决策的影响机制主要有资源不浪费原则,期望过去的投入产生收益以及避免确定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