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点赞     
《初中生》2016,(34)
在微博或微信朋友圈点赞和被点赞已经司空见惯.出于欣赏,出于礼貌,为了应酬,为了…… 有一天,他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一条微信:“朋友不幸住院了,好难过……” 刚发出,就有人给他“秒赞”了. 他问:“为什么点赞?”  相似文献   

2.
1月25日晚上8点45分左右,真正的商业广告在朋友圈出现了。但是,谁也说不好微信广告的首位客户是谁。因为,不同的人,在微信朋友圈上看到了不同的品牌——"可口可乐"、"Vivo智能手机"或者"宝马中国"。还有一部分人,甚至什么广告也没看到。在朋友圈上看到了什么,甚至成为人们自我调侃的一种新方式。没有刷出宝马广告的人,自嘲道:"看来我穷爆了这件事,已经惊动了系统后台。"  相似文献   

3.
<正>我盯着微信朋友圈看了很久,也不见罗玲玲来给我点赞。她活跃在其他人的评论区,唯独漏掉了我。我知道,她是故意的。妈妈告诉我:“朋友圈里的东西很虚幻的,不过是大家把自己想让别人看到的东西呈现出来罢了。那些点赞的人心态千般万种,当然这里面肯定有真心赞赏你的,你该为他们的鼓励高兴,至于其他人,你根本不必介怀,直接忽略他们就好了呀。”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随机调查了滁州学院156名开通微信帐号的在校大学生。研究发现,朋友圈发表文字是大学生微信自我呈现主要方式,且女大学生比男生表现出更多的热情,并且可分为日志类和非日志类两大类型;"晒照片"也是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呈现自我的一种较为普遍形式,且女生比男生更加热衷。微信朋友圈中的"赞"和"评论"是个体与他人对话互动的主要方式,"求转""求赞"则是提高朋友圈被认可度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如果你想取得成功,首先必须征服自己。自律不能只是偶尔为之,它必须成为你的生活方式,这就要向如影随形的各种借口发起挑战。1一次微课,我认识了文友初夏。文风相似,很谈得来,我们加了彼此的微信。我的习惯是只要微信朋友圈的"发现"里出现小红点就会毫不犹豫地打开,无论朋友晒娃还是晒美食,我都会一一点赞。这成了我忙碌生活的一部分,即使没有空闲时间去写热衷的文字,我也在朋友圈  相似文献   

6.
<正>《新京报》刊登了一则消息:"朋友们快点赞,集满28个赞就能免费获得港澳游。"最近微信朋友圈流行一种点赞活动,只要用户转载商家的信息并获得微信好友一定数量的赞就可以免费旅游。经旅游部门证实,此类活动多涉嫌虚假宣传。有道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现实中,因为垂涎免费午餐,一时贪图小便宜而上当受骗的微信用户比比皆是。只需微信集赞,便能换取价格不菲的免费旅游,如此好事儿,实则闪烁着  相似文献   

7.
正大家对微信只显示三天朋友圈的功能,争议挺多。有的人说,过去连陌生人都能看到你十张照片,现在却只能看最近三天了,有的人更新不勤,点进去只能看见一条线和冷冰冰的"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于是我在想,为什么现在微信会有只显示三天这个功能?其实你们发现了吗,现在微信的社交功能更趋向潜社交。什么是潜社交?意思就是说,我们的微信好友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好友里全是自己信任和走得亲近的人。现在是有时候出去随便办点什么事,回来手机里就会多上三四  相似文献   

8.
正微信朋友圈里,有这样—个群体,他们来无影去无踪,只留下一颗孤独的红心,让你知道你的世界他们曾经来过,那就是隐秘而伟大的点赞党。他们有自己的原则:不挽尊,不评论,专点赞,段子赞,糗事赞,图片赞,视频赞,该赞的赞,不该赞的也赞……赞一切他们顺页手可赞之事。《生活大爆炸》里有一个桥段,是Sheldon一本正经地告诉Penny那个他打算带进棺材的秘密:"不久前,YouTube更改了用户界面,本来用星级评价的视频,统一都只能点赞了。我告诉别人我无所谓,但其实我很介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都不是Sheldon,他们只需要情绪化的态度,而非理性、客观、逻辑的分析。即便是在星级评分的制度下,大多数人也会直接点击1分或者5分,而中间范围大受冷落。短短—个"赞"字就方便多了,轻轻一点代表的爱憎,都是态度。  相似文献   

9.
从前交朋友,都是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但自从开始使用社交软件,网友和真实朋友的界限模糊起来,便渐渐忘了怎么相处,以为在朋友圈点个赞,便是“参与过对方的生活”;在微信里秒回、说声“晚安”,便是增进友谊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10.
点赞     
看了词典,才知道“赞”在过去就是一种称赞人的文体.赞字应该是朋友圈中最常见的回帖.几乎每个帖子后面或多或少都跟着一个赞字.没有人统计过微信朋友圈每天会出现多少个赞字,那一定是天文数字,多得可以媲美天上的星星. 但就是这个泛滥的赞字,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入的警惕和不屑.绝大多数赞字,都不过是一种习惯性的敷衍与偷懒.如果你真的对朋友的帖子有想法,为何不多写几个字,多交流几句心得呢?  相似文献   

11.
《人生十六七》2015,(1):8-9
如今,微信已经成为很多人主要聊天工具之一,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同学同事,想要了解各自的生活情况或者最新动态,随时都可以在朋友圈看到,随时分享。但是,最近有一些中学生家长发现,孩子在微信中不愿意加自己为好友,甚至直接被屏蔽朋友圈,或者加鲧发后被拉入黑名单。这让家长非常伤心,也给亲子交流带来了阴影。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采用跟踪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对比分析大学生在人人网、微信朋友圈内的自我表露情况及特点,包括表露的倾向性、主题、目的、心理预期等,得出以下结论:与人人网相比,样本在微信朋友圈内更少展现负面形象;社会自我是大学生在人人网、微信朋友圈内进行自我表露的主要形态;微信朋友圈中精神自我的展示更加明显;"强关系"理论下,微信朋友圈比人人网更黏合。  相似文献   

13.
快乐加油站     
<正>微信的作用一个美国人上厕所忘带手纸了,只好通过手机Facebook求救。几分钟后,20多位好心人送来手纸!一个中国人上厕所忘带手纸了,通过微信朋友圈求助,几分钟后,被点了50多个"赞"!幽默啊中国人!心灵鸡汤有只黄鼠狼在养鸡场的山崖顶上立了块碑,上面写着:"摆脱传统的禁锢,不勇敢地跳下去,你怎么知道自己不是一只雄鹰?"接下来,这畜生每天就在崖底吃着摔下来的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阅读心灵鸡汤是需要智商的。QQ签名教师节时,看到有人在  相似文献   

14.
热词     
不赞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在最近一次"有问必答(AMA)"活动中表示,他们正在考虑在Facebook加入"不赞"按钮。扎克伯格认为:"Facebook和其他的社交网站一样,互动方式只有‘点赞’和‘评论’两种,为什么不能有第三种表达方式呢?‘不赞’按钮并非用来表达不满,相反,我注意到当朋友在圈子里发布悲伤的消息时,如亲人逝世或内心挣扎,有很多用户在纠结如何回应看到的消息,Facebook希望能够提供一种方法,帮助用户表达更为广泛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正>电影《2046》里有一个经典镜头,梁朝伟对着一个树洞诉说自己的秘密。现代人似乎有更多心里话无处倾吐,于是一款名叫"秘密"的软件悄然走红,因为是匿名,人们乐此不疲,在秘密圈晒隐私吐辛酸。奇葩篇微信朋友圈你屏蔽了谁?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微信朋友圈就渐渐沦陷了。有孩子的晒孩子,没孩子的晒宠物,没宠物的干脆晒自己。装高端的奇葩朋友很讨厌是不是?很想"取消关注"是不是?微信朋  相似文献   

16.
<正>前段时间,我一初中同学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声明,大意是:我平时几乎不怎么刷朋友圈,想到谁就私下点开那个人的朋友圈,如果我给半年前的内容点赞,不必感到惊讶。不愧是清华大学的本硕博学生,能够忍住不刷动态,这自制力杠杠的。也就不难解释,有时候我按下共同好友点赞的消息提示,显示她正给猴年马月的他人文案喝彩。  相似文献   

17.
<正>七八月合刊备受好评的栏目再次上线!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各种社交平台,也乐于在平台上发表自己的动态,常常可以看到同一条动态在QQ空间发了,又在微信朋友圈发,朋友圈才点完赞,微博更新了……有人就开始议论,说:好怀念那个"车、马、邮件都慢"的时代。看看古代的那些诗人们,人家就默默写诗抒发情感,也不发动态告知天下。当然,别以为写诗就低调,那时的诗人和今天的网红作家没差,随便写首诗阅读量就是10万+。  相似文献   

18.
学生作文的读者一般只有教师一个人,因为缺乏读者的关注,学生习作时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作文水平提升慢。微信文字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作文和微信文字本质上都是写作,学生习作也可以借鉴一下微信的朋友圈。在朋友圈中,学生可以互相阅读对方的作文,阅读后发表评论,作者也可以对点评的内容进行反思,从而更好地修改自己的文章。  相似文献   

19.
施梓山 《大学生》2016,(5):76-77
宜澜的微信朋友圈自从新年以来从未更新过,也很少见她给朋友们点赞,各种群里也见不到她说话。她把朋友们都屏蔽了吗?并没有。她不用微信了吗?并没有。"别问那么多了,我只是累了。"宜澜说。快要发霉的生活三年前,宜澜从北大教育学院硕士毕业,男友翔宇同年从清华计算机系博士毕  相似文献   

20.
<正>搜热词:虚假广告网络诈骗一篇《虚假广告傍上"鸡汤文",朋友圈有偿转发1至6分钱一条》的报道,揭开了这样一个地下产业:"鸡汤文"大多由专门的微信公众号转发平台进行分发,注册人员再通过转发此类附带广告的文章来获取分成。然而,大多此类广告有虚假宣传嫌疑,广大微信用户需提高辨别能力。随手打开微信朋友圈,总会读到不少危言耸听的"鸡汤文",如《人生不得不提的30个忠告》《这五种食物千万不能吃》之类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