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网络的开放性与移动社交媒体的广泛普及使各类信息在以更加便捷、快速的方式传播的同时,滋生了谣言泛滥和群体极化现象。文本基于当前国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优化政务服务的决策部署,结合新媒体语境下新闻发布的特点,就各级政府部门如何在突发公共事件中进一步提升新闻发布质量,积极主动地进行舆情回应和舆论引导提供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2.
2014年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近半的中国人生活在互联网上。目前,中国的网民超过6亿,手机用户接近13亿,智能手机上网用户突破5个亿,微博热议时事、表达观点、互动社交成为众多网民生活常态。政务微博的蓬勃发展则助推政府主动公开信息,创新政务服务。2014年11月22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发生6.3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第一时间发出问询"四川康定有震感么"并随后发出地震通报。新媒体平台的政务发布打  相似文献   

3.
陈秀芳 《职教通讯》2017,(29):34-35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微信作为主要的社交工具和重要信息发布平台,使用范围广泛。高职院校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新闻宣传工作,在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方面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既带来新的机遇,又带来新的挑战。高职院校新闻微信平台也存在新闻内容单一、运营队伍薄弱等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提升宣传的竞争力度,在善于应对处理突发事件,构建完善的新闻发布制度,加大管理队伍、提升传播品质、增强受众互动,占领网络宣传的新阵地。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及我国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网络已经成为社会舆论重要“集散地”,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种舆论力量。本文从加强舆情预警和研判机制、构建和官民网络互动平台、等方面谈了做好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引导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种内容简短、互动交流的社交网络平台.政务微博,是指中国政府部门推出的官方微博网络平台,今天已成为政府发布信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和官民沟通互动的重要平台.政务微博对社会到底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如何更好的平衡政务微博的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使其更好地发展并更好的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需要对政务微博的运行机制进行更为全面的研究,发现其积极性与局限性,同时也要提高政府及官员运用微博的能力,使政务微博真正发挥其积极功能,保持实用性和服务性.  相似文献   

6.
高校党建与舆论引导的辩证关系是两者互动的前提。新媒体时代舆论生成方式和舆论格局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使高校党建与舆论引导的良性互动陷入互动基础削弱、互动阵地错位和互动能力缺失的困境。为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高校党建应主动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生态,立足教育,攻治本之路径;立足技术前沿,争夺传媒话语权;立足互动机制的重建,提升舆论引导软实力。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形式,以其灵活、快速、便捷等特征赢得了众多网民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人把微博作为获取信息、表达诉求、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主动了解和掌握互联网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规律,积极适应网络时代公开透明的舆论环境,广泛利用网络媒体特别是"微博"等新兴媒体服务公众、引导舆论、凝聚共识,已经成为各级党政机关打造阳光政务、创新社会管理、推动改革发展、促进和谐稳定的迫切要求。2013年5月,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王燕文在全省党委政府新闻发布工作会议暨新闻发言人培训会上强调,要善于  相似文献   

8.
林野 《华章》2012,(10)
自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政府开通了第一家政府微博以来,政务微博日渐成为政府机构和公职人员信息发布的渠道、为民服务的平台、了解民意的方式和官民互动的空间.微博问政因此成为各级政府官员广泛关注的一种新兴的社会管理方式.本文就微博问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就此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的更新迭代促进了短视频各平台的产生及发展繁荣,作为短视频平台佼佼者的"抖音"吸引了各政府部门在此开拓新的政务宣传领域。相较于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短视频承载的信息量更大,传播的信息更加通俗易懂,这种快餐式的社交体验极大地迎合了受众的需求。文章选取了中国警察网联合抖音发布的"公安政务抖音排行榜",选取省、市、县不同层级的三个账号进行内容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概括提出政府短视频影响力优化提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从新媒体传播的角度,结合新媒体传播中舆论引导的新特征,探析新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对政府舆论引导力的影响,认为应提升舆论引导力,使新媒体成为大众舆论监督和政府舆论引导的另一个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媒体观强调融合党报与新媒体"两个舆论场",坚持党性和人民性原则,注重讲故事,开展"红灰黑较量",占领舆论制高点,强化互联网思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报观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媒体观的重要理论来源,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媒体观的思想根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媒体观通过主流媒体的实践具体化。通过提高统筹理论与舆论的本领,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搭建网络互动平台,培养网络传播人才,形成"两个舆论场"的融合,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传播格局,实现传播载体多元融合互动。  相似文献   

12.
姚吟月 《文教资料》2020,(1):100-102
当前,各行业政务服务新媒体,在推进政务公开、加强舆论引导、深化媒体融合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江苏水利微信公众号运营三年以来,逐渐走出一条"内容为王、形式创新、营销助力"的特色发展之路。本文从标题制作、选题策划、形式创新三方面,总结梳理江苏水利微信公众号的编辑实务,着重分析案例传播实效,并对政务服务新媒体编辑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新媒体时代,政务微博逐渐成为民意表达的渠道、权力监督的窗口、改革推进的动力、社会情绪疏导的重要载体。@常州教育自2012年3月开通以来,我们始终奉行服务至上原则。我们深知,有效的舆论引导一定建立在有效的信息服务与行政服务基础之上。2012年3月,@常州教育上线之初,市教育局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微博上线与运行工作,并明确@常州教育定位:发布政务信息,服务一、机制为先  相似文献   

14.
随着微信的快速发展,政务微信运营已日趋成熟,成为政府新媒体信息发布与构建公共关系的平台。它在沟通民意、实践执政为民的思想、打造"阳光政务"、弘扬社会正能量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存在如下问题:不务实、少交流、反应慢、高姿态等。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完善内容、加强互动、及时更新、表达方式要亲民等措施,让政务微信真正成为政民沟通的全新平台,发挥其重要的政府公共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拓宽了舆论传播途径,增强了舆论互动性,但也降低了舆论引导的可控性,削弱了舆论引导主体的公信力。面对舆论新格局,民族院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舆论引导思想,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成为各民族学生利益的发声筒,在平等互动中,积极转换话语体系,提升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舆论引导工作的形势发生了显著而深刻的变化。在一些影响力较大的公共事件中,新媒体在信息供给、事件预警、议程设置和引导反思等方面的功能充分展现。当下我国政府舆论引导工作质量参差不齐,在工作思维与方法、信息公开透明度、舆情信息搜集研判科学化水平等方面存在问题。应该树立"善待媒体、善用媒体"的理念,转变社会治理的思路;积极发挥新媒体的社情民意搜集功能,畅通信息交互平台;创新政府宣传新模式,提升政府公信力;完善媒体素养培训机制,构建主流意识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7.
正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新媒体建设、应用在教育宣传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当今社会,互联网的裂变式发展对宣传工作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的。特别是以微博、微信、社交网络和手机客户端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方式,使网络成为兼具信息发布功能、舆论传播功能、社会引导功能的集合器。当前,利用新媒体开展教育宣传工作,已成为我们发现问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渠道,在解疑释惑、统一思想、疏导情绪、凝聚共识、消解矛盾、营造氛围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大力推进全省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18.
政务微博以其几何裂变式的"微博能量"释放和"微信息"互动式表达、扩散性传播的特点,在应对突发事件和引导舆情上,显示出重要的舆论生态"调节"作用。在肯定政务微博传播优势和功能价值的同时,不能否认仍存在诸多因素制约其功能的拓展。因此,需要从法规、制度、意识三个层面提升政务微博舆论调控的价值,实现其内在运作机制和外在制度保障上的"再构建"。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应用及普及,网络新媒体已成为高校师生获取信息主要渠道。新媒介环境下高校校园舆论主体、舆论引导、舆论传播媒体等方面面临严峻的挑战。基于此,理清高校舆论环境建设的基本原则,构建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应着力于从"一体两翼"的媒体发布和交流平台、培养不同舆论主体舆论领袖、培养舆论环境建设队伍等方面予以建设。  相似文献   

20.
既有涉及社交网络(SNS)舆论引导的研究,将SNS中公民新闻信息由个体走向大众这一复杂过程解释为公民记者、舆论领袖与SNS独特传播结构的共同作用的过程。然而自专业的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开始大规模介入SNS,"社交媒体"因此形成后,SNS中原有的传播格局已然改变,使得SNS用户在关注身边琐事的同时也开始去关注宏大的社会事件。一旦有重要社会事件发生,就会促使网络舆论围绕"社交媒体"快速成型,并在"社交媒体"的引导下,与现实社会舆论逐渐趋同,最终合并为一股强大的舆论力量。这表明公民新闻信息由个体走向大众的过程并不像既有研究解释的那样简单,而是一个在社交媒体主导下多因素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