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知识社会学为师生冲突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视角:在教育场域中,师生关系是在知识的再生产和接受中建立起来的。师生交往过程实质上是师生间知识的社会建构过程,师生冲突往往表现为师生知识视界的碰撞,其背后充斥着知识与社会权力的矛盾和斗争。教师合理消解与应对教育场域中师生冲突的策略是:更新冲突观,改变参与知识方式,与学生展开知识对话,引导学生学会知识选择。  相似文献   

2.
法院在审理专利纠纷案件时可能会直接采纳公知技术抗辩或直接判决变更专利权人.以致行政机关依职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丧失确定力和拘束力,造成民事审判权和行政执法权的冲突。为了解决上述冲突,在审理专利权属纠纷和侵权纠纷案件时,法院在坚持司法审判自主性的同时,应确立以专利管理机关优先受理和专利权有效推定的原则,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我国程序法中有司法人员不能处理其亲属案件的回避制度,为了保证司法公正,减少当事人疑虑,最高人民法院专门针对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作出若干规定。但一些规定有必要进一步探讨,遇有哪些亲属需要回避不够明晰,法条表述上易引起歧义等。  相似文献   

4.
从法社会学视角分析如何实现教育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平等接受教育已经成为公民的基本人权。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立法和法律实施等活动,调整不同教育利益关系,均衡教育利益,整合教育资源,维护教育秩序;把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贯穿到立法的全过程,依法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和国家政策,健全落实责任制,加强监督,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从而逐步实现和维护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5.
信访制度形成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中国特有的社会制度之一。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类矛盾不断凸显,信访总量连年攀升,不仅达到了历史新的高峰,而且其原因多种多样,形式也是五花八门。可以说,当下我国信访制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处理不得当很容易使社会矛盾尖锐化,引发具有社会危害性的群体性事件,极有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基于眼下这种困境,有必要从法社会学角度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审判委员会制度作为一项在中国运行了二十余年的司法制度,得以长期且普遍的坚持,必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另一方面,不能因这种存在意义上的合理性而忽视或掩盖其在运行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而应以现代诉讼原则为指导和目标,通过对审判委员会制度进行充分认识,立足于现有的制度资源,寻求一条合理可行的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7.
“正义不但要伸张,而且必须以看得见的方式伸张。”这句古老的英国格言形象而又深刻地道出了公开审判的重要性。公开审判制度被称为“阳光下的审判”,是诉讼制度文明进步的表现。然而,我国现行的公开审判制度在价值定位和制度适用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运用社会学冲突理论的视角来分析高校师生冲突,可以认为冲突是一种常态,其表现和实质主要是冲突对象的转移,多是非现实性和隐性的。冲突除了具有负向功能以外,还能够形成有益的积极的影响,可以维持师生群体的内部聚合,维护高校组织的稳定,激发高校新制度新规则的建立,促进高校师生间平衡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教学相长作为教学活动中所追求的应然目标,其存在的根源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以社会学视角探讨教学相长的可能性,可发现课堂、知识和冲突作为教学可以相长的场域、媒介和动力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0.
医患双方的相互不信任、政府维稳体制下的选择性执法以及患者维权途径的不畅通等导致了近年来医闹现象层出不穷。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医患之间容易产生摩擦,但是采用医闹的方式解决医患纠纷,不仅有违法治,而且对医患双方都无益处。如何杜绝医闹现象的发生,成为值得我们深思的话题。只有将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医闹现象才能真正得以消除。仅强制性地将所有医疗纠纷都纳入法治的轨道,会起到治标不治本的作用,而使医患双方能够发自内心的相互信任,则是避免将医患纠纷发展为医闹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交易活动日益频繁,作为经济活动重要主体的公司所面临的纠纷也不断复杂化。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股东与公司经营管理层的冲突也日益加剧,增进公司法的可诉性已成为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话题。股东诉讼,是指由股东提起的诉讼,可分为直接诉讼和股东派生诉讼两类。笔者认为,股东诉讼制度应以公平、效率和便利为原则,在三者不能兼顾时,应以维护股东权益为主导。我国股东诉讼制度的完善可以进一步借鉴美、日等国的先进经验,以求其自身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恶意作为域名纠纷案件中域名注册、使用行为构成侵权或不正当竞争的要件之一,其如何认定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共识与分歧。已形成的共识有两点:一为将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全面延伸至网络空间,恶意要件在驰名商标领域事实上被架空;二为如果域名注册、使用人存在向涉案商业标识权利人牟利的意图,则法院倾向于直接认定恶意成立。尚存在的分歧有两点:一为对域名注册、使用人对涉案商业标识的"不知"是否能构成恶意成立的有效抗辩;二为恶意是法院根据域名注册、使用人的具体行为来探求其主观意图得出,还是法院根据客观的损害结果直接推定。  相似文献   

13.
对于权利冲突中不同类型的权利之间的效力关系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权利存在位阶与权利应当得到平等保护。法律体系的位阶性、权利所代表的社会利益与价值的大小以及法律规定中的先例都不能充分说明权利存在位阶.而宪法精神和公平、正义的原则要求不同类型的权利也应当得到法律的平等对待。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乡土社会调查的材料为依据,以法律社会学的知识为支持,对当前我国乡土社会纠纷的诉讼解决机制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描述与评判,指出乡土社会的整个宏观文化背景、经济因素、社会条件等诸多合成因素决定了乡土社会的纠纷解决机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知情权”作为民主与法治发展的产物,与民众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使得其在法律制度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基于法理学立场的思考,本文尝试对传统“知情权”的概念进行重组,提出知情权和知政权两项宪法性权利。进而,从知情权和知政权分别与隐私权冲突的角度更进一步地讨论,试图相应地提出一些解决冲突的原则和办法。  相似文献   

16.
权利是利益在法律上的表现,其在运行过程中如果产生了外部不经济,不仅会使权利人的活动水平偏离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而且由于其内在的经济机制作用,本该由权利人承担的私人成本却转嫁给了社会承担从而导致权利冲突.从外部不经济角度看,权利冲突是权利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了外部不经济所导致的结果.解决权利冲突必须从经济利益机制上遏制或消除权利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外部不经济,使这种外部不经济内部化.而法经济学关注法律权利、正义观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为权利冲突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知情权”是民主与法治发展的产物,其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我国的法律制度对“知情权”却存在着规范供给缺乏、理论支持乏力的重大缺陷。文章试对传统“知情权”的概念进行重组,并提出知情权和知政权两项宪法性权利。进而,从知情权和知政权与隐私权冲突的角度进一步讨论,相应的提出解决冲突的原则、办法以及有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公民权利救济方式有多种,包括诉讼救济、代替性纠纷解决机制、监督解决机制和特殊解决机制.由于长期以来我们是从法律角度定义公民权利救济的,因此,诉讼救济成为主导的方式,即形成了一元的格局.但社会规范的不可分割性和制度成本收益的比较分析,决定了代替性纠纷解决机制、监督解决机制和特殊解决机制也是公民权利救济的重要方式,所以应该形成多元的格局,促使公民权利救济方式由一元到多元的转变,这样才能有效地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对未成年人案件不公开审判是国际社会普遍遵循的原则与制度,联合国若干司法文件对此有明确的规定或体现。不公开审判制度对防止未成年被告人在审理过程中受到"心理伤害"以及在以后的生活中"受到差别待遇而难以再社会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不公开审判的危险性也是明显存在的。因此,我国在确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公开审判制度的同时,也要通过建立媒体有限报道制度、少年法庭审判案件的一律不公开制度、被告方申请公开审判制度、违反不公开审判制度的惩罚制度,并健全未成年人案件材料的使用制度,以利于对不公开审判情况下的审判权运行进行必要的监督和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