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课文《灌园叟晚逢仙女》是高中第四册小说单元的文章,属自读课文,这一单元中其他三篇小说是《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明湖居听书》,每一篇都很有特色,或以人物见长,或以情节取胜,或以语言增彩。如果以情节、人物、语言中的一方面去阅读分析《灌园叟晚逢仙女》,那么,它跟其  相似文献   

2.
我们都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可怎么让小学生明白小说三要素的特点呢?在高中小说教学目标中提到:“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去感受,重视对作品整体形象和情感基调的整体感知和直觉把握。”我想.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小学。下面就以林莘老师所上《凡卡》一课为例谈...  相似文献   

3.
学生:老师,您说评论小说要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那么,如何着手呢?是从某一个方面评论,还是面面俱到呢?老师:在一篇一千字左右的小说评论中,要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即使篇幅不限,将小说的几个要素全部抓来评论一番,写出来的东西也只能是泛泛而谈,非常粗浅。所以,我们最好抓住某一方面来评论。必须注意,小说的三个要素不是孤立的,人物形象是中心,无论评论情节,还是评论环境,都不能脱离人物,所以,必须立足人物形象来评论小说,这是基本原则。学生:那么该如何围绕小说的三要素进行评论呢?老师:首先,要把握文…  相似文献   

4.
在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的149篇课文里,小说有16篇。这16篇小说分四个单元编在三、四、五册课本里。鲁迅的小说《药》编在第三册第五单元。鉴于学生一般都爱读小说,我教这篇小说时,重在指导学生学习赏析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的方法,意在通过这篇小说的赏析,让学生能运用这种方法去赏析课内外的其他小说,尤其是课本中的另外15篇小说。 在这个思想指导之下,我教鲁迅小说《药》的时候,首先给学生作这样的讲述: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作家创作小说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寄寓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创作意图,传达出生活的本质,也就是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而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又主要是通过情节的设置、环境的描写来实现的。因此,我们读小说,最终是要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要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重在了解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要了解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又必须弄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如果说情节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或冲突,那么环境就是人与人之间产生联系或冲突的活动舞台。在鲁迅的小说《药》中,人与人之间产生联系或冲突的活动舞台是一个什么样子呢?讲述至此,我就由这个设问引导学生去阅读课  相似文献   

5.
《林黛玉进贾府》,为高中语文传统经典课文。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大家都非常重视。但多数做法都是从小说三要素入手,按小说阅读套路从环境到情节、由人物到性格进行分析,其中又有对贾府布局的描绘,林黛玉行踪的归纳,甚至吃饭时人物座位的分析等,显得繁琐,从而使教学陷入一种封闭性和模式化之中,丢失了对作品艺术魅力的感悟,同时也使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缺乏兴趣。  相似文献   

6.
<正>小说是典型的叙事文学,当前的小说教学一般都是处理好环境、人物、情节三要素,将教学目的聚焦于追求小说文本所指涉的客观世界和"思想内容",即主题,如《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是苏教版必修2的"遭遇战争"板块中的课文,其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叙述,对很多学生而言内容有些难懂,因此很多老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侧重从反战和平的思想角度来考虑,而对小说文本形式关注不够,在一定意义上使得小说教学脱离了形式,而脱离了形  相似文献   

7.
郑景景 《教师》2021,(9):40-41
《穷人》作为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的长篇课文,有不少的语言知识点。但考虑到学情特点,面对长文,教师不能面面俱到,而应优化课堂的教学设计,抓住小说的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有针对性地教学。基于此,文章作者研究在教学《穷人》这篇课文时,如何实现长文短教,使学生走进文本,品味文本。  相似文献   

8.
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小说教学主要应该围绕小说的三要素即环境,情节、人物进行,我们的教学目标也是主要围绕这三要素去设计。  相似文献   

9.
阅读《香菱学诗》(见上海高一语文教材),如果把重点定在强调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或是强调黛玉是诲人不倦的好老师,这显然是把这篇课文脱离于整个《红楼梦》之外,仅仅去揣摩课文本身表面的情节,而没有重视作品"个性"的审美价值。《红楼梦》是曹雪芹的政治宣言,因此要把这篇课文看成是整部小说的节选,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一、解读人物个性化的性格。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一个小人物的  相似文献   

10.
九年级上学期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心声》,它是我最讨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小说。小说的情节大概是:程老师宣布上一堂《万卡》的公开课,学生李京京很喜欢这篇小说,读了好几遍,特别同情小万卡的可怜遭遇。老师预先布置几个同学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1.
《最后一课》是法国著名作家都德写的一篇小说,也是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通过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弗朗士和韩麦尔的典型形象。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只习惯于平铺直叙,不会描写人物。所以,在备课时着重从“教会学生阅读小说方法”和提高他们写作能力上着手,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第一,掌握人物描写;第二,理解主人公深厚的爱国感情和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之情。这节课从“小说三要素”提问开始,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小说三要素是:环境、情节、人物。”然后我又补充了环境描写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利于…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小说《品质》,很多教师都会介绍课文作者高尔斯华绥获得诺贝尔文学的颁奖词——"描述的卓越艺术",但大多数学生读了课文似乎在这方面并没有多大的感觉。不少教师试图从人物外貌描写为突破口引领学生解读人物的性格特点;而学生又觉得课文中的外貌描写实在太"概念化",不生动。其实,如果我们跳出从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解读小说的习惯性思维,对课文稍加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品质》全文主要由八组人物对话构成,前七组是  相似文献   

13.
<正>一、尝试迁移学习,初识人物形象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短篇小说《穷人》。这篇小说的作者是谁?生: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师:通过前一篇课文《桥》的学习,你知道小说有哪三大要素?生:环境、情节、人物。师: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哪四个部分?生: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相似文献   

14.
《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小说,情节不是那么错综复杂.人物关系比较单纯.学生新学期拿到新教材。就已经看过它了,作为新授课再进:行教学时,可能已觉得兴味索然,一但是小说的主题未必理解深刻.另方面.如果按照小说体裁的一般教法.人物、情节和环境等小说三要素个个都落实。未免略显烦琐。于是笔者拟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力求开拓创新.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果.激发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的兴趣。形成浅文深教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正>小说篇目的教学内容,一般围绕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来确定。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除了两处明显的环境描写,落脚点就在人物、情节上。至于情节,本文围绕于勒叔叔这一线索人物展开,通过菲力普一家子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可以简练地概括为"赶于勒、盼于勒、遇于勒、躲于勒"。因此,老师们会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作为小说的教学重点。然而,笔者认为,过于重视"小说情节是什么"而忽视"情节是如何被构思和叙述的",过于重视"概括人物形象"而忽视"人物是如何被塑造和刻画的",都是对小说教学价值的削减。小说"三要素",  相似文献   

16.
<正>高尔基的短篇小说《丹柯》,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人教版)"主题"单元里的一篇精读课文。就教学情况而言,这篇小说在情节、人物、语言上并不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传递的主题,也显得有些简单和老套。近日,阅读了徐昌才老师的《比较拓展主旨——<丹柯>创意教学案例》(《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年第4  相似文献   

17.
《爱之链》这篇课文教学,我们一般都会直接指向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展开。在学生概括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时,基本都能摘取课文相关信息来表述。这些表述,是他们的“情感初体验”,因受认知和能力的限制,他们往往思路不是那么清晰,重点也不是那么突出,甚至还会有见了芝麻掉了西瓜的那种以偏概全。这时候,帮助学生梳理信息,把话说周全、说简练,是我们培养学生素养的必由之路。一、在提炼情节中锻炼筛选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张丽 《语文天地》2014,(12):13-14
在小说教学中,概括情节、分析人物、探究主题思想经常是教师擅长的三步骤,而"环境"要素常被"边缘化";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虽知道小说的三要素,但阅读积累有限,常热衷于新奇的情节与有个性的人物,也会忽略小说的环境描写。苏教版必修教材的课文编排虽然打破了传统按照文本体裁分单元的编写模式,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体裁特点,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不可回避的。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悲剧》按照单元教学要求,重点是"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在仔细研究文本的基础上,我认为,这篇课文不仅情节生动,可读性强,而且有许多耐人玩味的细节.作为描写悲剧的作品,人物身上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也需要细细揣摩.因此,我决定用"核心情节、关键细节和人物气节"这三个方面去切入这篇课文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小说,情节不是那么错综复杂,人物关系比较单纯,学生新学期拿到新教材就已经看过它了,作为新授课再进行教学时,可能已觉得兴味索然,但是小说的主题未必理解深刻。另方面,如果按照小说体裁的一般教法,人物、情节和环境等小说三要素个个都落实,未免略显烦琐。于是笔者拟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力求开拓创新,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果,激发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的兴趣,形成浅文深教的特色。整个课堂教学采用的是活动式,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人人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课文的学习。笔者首先认真阅读课文,精心提炼出四个方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