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标解读]人口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了解人口自身发展的规律,是协调人地关系的基础。因此,本单元将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作为开篇。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要求是: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具体含义如下:一是学生需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阐述世界人口与人种的基础地理知识,教材分为4个部分: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问题、不同的人种。关于"世界人口的增长",课文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①世界人口在19世纪以后,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了。②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是由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关于"世界人口的分布",课文重点在于讲清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关于"人口问题",课文主要讲述了3个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对环境及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分析本条标准,其中包含了以下一些具体要求:1.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这是实现本条标准要求的前提。2.学生需要学会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的过程中,才可能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陈茜  朱雪梅 《地理教育》2012,(Z1):53-59
一、直击高考考点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考纲解读】不同人口的增长模式是对区域人口发展状况的描述,也是对人口增长特点时空差异的描述。对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差异的分析是了解人口问题与环境关系的关键。该考点具体的知识要求主要有:影响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和时间差异;形成人口增长时间和空间差异的原因。在复习过程中,要学会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李葛川 《地理教育》2015,(Z2):122-123
教材版本: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一课时。课标解读:本课时内容课程标准有两条:"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的主题为人口与人种,主要内容由四部分组成: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问题、不同的人种,内容较多分为两个课时完成教学,考虑到内容衔接在课时安排中笔者并没有按照课本顺序设计,而是将人口增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和人口问题。重点是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难点是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教材通过世界人口增长图,列举许多人口数据,让学生通过分析来认识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7.
黄春玲 《地理教育》2012,(10):31-36
一、考点点击1.考点解读(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知道世界人口增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4)结合实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解释其形  相似文献   

8.
人口的变化     
[考点归纳] 一、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1.人口增长模式时间上的变化 2.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不断减小,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某些不利的方面,应对其进行辩证分析. [疑难解析] 一、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 首先可以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一般情况下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也可以根据国家类型判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高—低—高”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三低”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全部属于现代型.  相似文献   

9.
"人口的增长与分布"复习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依数据说明人口增长的历史状况 [问题设计] 1.世界人口的增长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处理及设计思路 教材处理:本节是湘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安排两课时,本设计为第一课时,根据教学需要可对教材进行整体处理.本节课如果单一介绍人口增长知识点内容偏少,如果再增加人口增长模式的部分内容又缺少完整性,所以可将后面与人口增长有关的人口增长空间分布差异、中国人口增长状况及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等知识调整到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可以就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进行判读训练,这样两节课知识都很完整.  相似文献   

11.
人口、粮食、环境、资源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四大问题,可见,新编教材增设“人口与环境”一节课是十分必要和有重大意义的。教材从四个层次:①世界和我国人口的增长;②人口增长和资源危机;③人口增长与生态平衡;④计划生育,比较扼要地说明了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人口的发展状况。但由于本节内容较少,为了使学生全面充分地认识人口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资源的开发、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要相互协调;认识到我国把控制人口增长和加强环境保护,实行计划生育做为基本国策,是振兴中华的重大战略方针,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教育,收…  相似文献   

12.
一、本内容课程标准及指导意见要求解读分析课程标准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节内容的要求,笔者将本节内容的重难点确定为两类:知识重难点和能力重难点。知识重难点:提供材料,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分布和转变规律。能力重难点:提供我国人口增长状况材料,分析图像,培养读图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标分析]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本条"标准"的知识目标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的综合反映。在具体的人口迁移过程中,各因素的权重有所不同,因此要探究其"主要原因"。"标准"中行为动词是"说明",即要求学生能够"分析证明"或"详细解释"。"举例"二字是"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的行为条件,也是本条"标准"的重点,它要求学生能够  相似文献   

14.
一、考纲要求 1.人口的再生产: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世界人口的增长. 2.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环境承载力;合理容量;控制人口数量的意义. 3.人口迁移与环境: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二、专题重点 1.世界人口增长的三个阶段 2.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情景创设这节课,老师想请12位同学参与做几项实验,谁愿帮忙?(让志愿者们在讲台上自由组成两个小组,A小组2人,B小组10人。)感谢你们的大力支持!第一项实验是:请你们吃橘子。(A、B两组各发一个大小一样的橘子。)好,你们每组把橘子平分吃了吧。(问其中正在笑的同学)你为什么笑?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所得橘子多少的不同呢?●新课引入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有关人口的问题。现在我们常听到“竞争”“和下岗”这两个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一、世界人口的增长统计数据表明:世界人口的确在不断增长。出“示幻灯片世界人口增长曲线…  相似文献   

16.
<正>(1)有一种说法:"人口是定时炸弹。"人口爆炸是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至2050年,地球人口将会多至90亿到100亿。目前,世界人口有6 0多亿,至今世界人口每年增加7800万,估计4 4到2012年世界人口就会达到7 0亿。于是不断有人问:"人口如此增长下去,地球承受得了吗?"答案要从两个方面来谈,如果光从  相似文献   

17.
[教材版本]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课标要求]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节教材在结构上主要分成两部分。1.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教材通过图像资料为学生展现了运输工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许燕萍 《地理教育》2013,(Z1):19-21
地理学科的特点即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等要通过图形、图表来表示,地图是地理学科的主要语言。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囊括了各种典型统计图表,精辟地诠释了世界、中国的人口问题。一、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人口金字塔又称人口性别、年龄结构金字塔,是直观地表示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的横列式条形图,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图1是三种类型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示意图与实际图。分析图1:主要根据图形辨别人口增长模式,首先看整体图形形状,根据总体形状辨别人口年龄结构;其次看数据,65岁以上人口数值大小,大于7%为现代型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必修Ⅱ“人口与环境”中承上启下的内容。本单元第一节教材着重介绍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态势,为“地球上究竞能容纳多少人口”埋下伏笔,第二节在解决“地球上能容纳多少人口”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概念(人口合理容量)以及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全球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全球人口将以1985年的48亿增加到2000年的61亿,到2025年将增加到82亿,增长的人口中90%以上的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又从联合国统计中得知:世界人口翻一番需要39年时间,发达国家翻—备而要118年,不发达国家人口翻一番只需29年,因此,世界人口增长过快主要是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的缘故。过于沉重的人口负担使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发展与贫困、人口增长与环境恶化的尖锐矛盾,不仅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繁荣与稳定,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很大压力,本拙作就这一问题试作简单的分析。 1 人口过快增长对耕地和粮食的压力 在发展中国家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2/3以上,农业仍然是日益增长的贫穷人口的主要经济活动,因而对土地的依赖性很强。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将不断缩小,到本世纪末,发展中国家人均耕地将不足3亩。在亚洲,耕地占全球耕地32%,人口却占了世界人口的60%以上,可耕地中已有96%开垦为耕地,今后的增长潜力已不大,到2000年,人均耕地将从现在的5.5亩降为3.5亩。而目前亚洲的人口仍以19‰的速度在增长,到那时,每平方千米可耕地将要负担的人口数将为世界平均的几倍到几十倍。人均耕地的不断减少,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