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洁 《科学课》2013,(6):78-79
儿童的科学学习要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对鄂教版《科学》教材研读后,我感觉这套教材以儿童生活经验圈的不断扩大为线索,从儿童的视野组织材料,逐步展开教学内容,逐渐增进儿童对科学的了解和认识。教材面向儿童生活的真实世界,努力使教材内容的选择、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等与儿童认知水平的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2.
品德课堂教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带教材走向儿童的生活的过程。教材中出现的一系列“生活”“生活事件”“生活主题”或“生活场景”,基本上是属于精心选择的“美好生活图景”,而不是或者说大多数不是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儿童从教材走向生活,把教材承载的价值、目标和儿童的生活有效地链接起来,让儿童主动、积极地用真实生活和自主活动来展开教材中的“生活”和“活动”,从而达到“感受”,“体验”儿童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正>品德教材中出现的一系列"生活""生活事件""生活主题"或"生活场景"基本上是属于精心选择的"美好生活图景",而不是或者说大多数不是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儿童从教材走向生活,把教材承载的价值、目标和儿童的生活有效链接起来,让儿童主动、积极地用真实生活和自主活动来展开教材中的"生活"和"活动",从而达到"感受"、"体  相似文献   

4.
<正>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开发应以儿童的"生活世界"作为背景和来源,通过开发与儿童生活方式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可以为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广阔的空间。下面,笔者就开发与儿童生活方式相适应的课程资源.谈谈自己的看法。1开发学生能理解的课程资源。首先,教师选择课程资源应基于学生的生活方式。在中国,通常是一个省使用一套教材,因此教材内容会出现不符合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5.
由江苏等四省区联合编写的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密切关注儿童生活,关注儿童主体地位:选材源于儿童生活,教材的主角是儿童,教材是与儿童对话的文本.教材呈现的是儿童的文化,是儿童的成长记录册。面对新教材.教育者应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价值观。正确使用新教材,实现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活动的安排与呈现、版式的设计与表现等都应符合小学12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适合儿童的审美、阅读习惯和接受能力,有利于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教材呈现方式应直观、形象,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版式应突出主题,符合规范,生动活泼,时代感强。在当前的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本中,插图的比例占到教材内容的85%,这些插  相似文献   

7.
当前品德课程以儿童现实生活为基本内容,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活动或游戏为载体,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课程、教材本身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等特点,品德课老师更应具有教材再次开发的自觉和能力。一、应以儿童已有的经验为起点(一)捕捉生活经验捕捉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具有教育价值的问题、现象,让这些问题和现象所亟需揭示和传达的生活准则等成为教育主题。如我们在品德教学  相似文献   

8.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注重让道德教育回归并植根于儿童的生活世界,让教育变成儿童生活。与课程的生活性、综合性、开放性、活动性相对应,教材编写也必然以儿童的生活为依据。学生使用教材的过程,是一个“解构——建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对于教师而言,备课工作就是对知识进行解构、对教材进行建构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材建构过程中,应尽量做到让文本与学生对话.让文本中的生活场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对话,真正做到合理建构教材,让教材回归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9.
教学视域中的真实情境应源于生活但不照搬生活,应基于儿童但不迎合儿童,应依托教材但不囿于教材,应忠于实境但不止于实境,应异于虚拟但不排斥虚拟,是一种契合目标、优化集成、符合情理、反映本质、富有意蕴的情境,而检验情境真实与否的关键则在于学生是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面向儿童生活,课程首先要关注儿童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回归生活是课程的基本理念,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依托教材构建贴近儿童生活的教学逻辑的过程中,儿童生活关注不够的原因主要有:对教材研读不够细致,过于依赖教材,教学过于依托儿童的生活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策略:基于儿童生活经验的教材充分利用,基于儿童学习活动的教材“鲜活”呈现,基于儿童道德成长的教材内涵挖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了人教版、粤教版等八套国内现行的品德与生活教材,先全面分析各版本教材在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以及开放性等编写理念方面的体现情况,而后比较了它们在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等三个维度上的价值体系渗透程度。基于研究结果,论文指出品德与生活教材编写的进一步优化需要注重核心价值体系的全面渗透,走向理性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2.
儿童歌舞     
儿童歌舞是儿童通过边歌唱边舞蹈表现儿童生活的艺术表演形式。儿童歌舞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载歌载舞、表演性强的特点。选择的歌曲应紧密联系儿童的学习和生活,选用的音乐应富有节奏感,易于被儿童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品德教材大多从儿童生活出发,选择了儿童生活中典型的事例、题材,丰富多彩,我们教学时还需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生活的环境差异,及时地把学生生活中的新问题、社会中的新信息等吸收到课程之中,使教材为我所用,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一、把握教学目标,活用教材。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教学目标为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小学韵律活动和舞蹈,是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新增设的基本教材。该教材既能用以锻炼儿童身体,培养正确、优美的身体姿态和协调性、韵律感,又能反映儿童的学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陶冶美的情操,培养文明行为,发展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精神。为上好这一教材,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杜威的教材观是其全部教育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观点产生的理论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的哲学理论和机能主义生长论的心理学理论。探究杜威的教材观及其理论基础也是我国中小学教材编写的应然之意:教材编排应立足儿童认知发展特点;教材知识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儿童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1.注意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在编写低年级自然教材时,我们对内容选择和形式设计都考虑到这一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在感觉知觉方面,低年级儿童的无意性、情绪性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
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源于儿童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感悟,在儿童整体生活中实现的。《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体现的只是万千生活世界的一小部分缩影,无法呈现儿童的全部生活世界。学校生活也更不是儿童生活的全部,它只是儿童整体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教材、学校生活不能单独承担培养儿童品德的任务和实现其社会性发展的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18.
儿童诗篇幅适中,语言含蓄隽永,想象丰富奇特,富有音乐的节奏美感,读起来朗朗上口,适合儿童学习和欣赏,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实际教学中,学生对学习儿童诗缺乏兴趣,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材中儿童诗选文编写是否合理占有一定原因.本文对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诗选文进行研究,从儿童诗选文的数量、内容、题材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分析教材中儿童诗选文尚存的不足,为儿童诗选文提出合理建议以及展望:合理安排儿童诗选文数量和年级分布;儿童诗内容要“亲近”儿童生活,真实呈现儿童生活;开阔视野,吸收外来优秀儿童诗,促进多元文化理解;严格选文出处,提高整体儿童诗选文质量.  相似文献   

19.
小学低年级阶级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活就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我们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整合教材的编写内容和形式,要从儿童的生活出发,贴近儿童的生活现实,反映  相似文献   

20.
小小的课堂,薄薄的教材,难以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数学教学改革应注意延展教材空间,’通过还原知识真实背景,突出知识内在价值,沟通知识多元联系,将数学与儿童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将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综合起来,使儿童、数学、生活三者融为一体,使数学学习充满活力,成为学生心中的向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