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艳丽 《考试周刊》2013,(24):40-40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而组织的教育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必须了解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其次必须积极有效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正确把握渗透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陆爱琴 《成才之路》2011,(33):17-18
《外语教学大纲》中提出:"外语教学中要尽可能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因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培养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德。因此,必须将德育渗透到外语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3.
简论生态文化教育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化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生态文化教育是形成正确生态观的重要途径,其任务就是把生态意识渗透到学校的教育和教学中去,使学生明确人在生物圈、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清楚地认识到人类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从而树立生态意识,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大学专业教师须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去,才能真正实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四有人才的目标。要取得德育工作的最佳效果,教师需要了解并遵循德育规律。本文总结了笔者在大学英语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和创建观教育的一些具体方法,以期探索适应英语学科教学内容和特点的德育渗透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通过同化、内化、外化三个环节,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态道德认识,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生态道德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关乎全世界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和谐发展。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学习的主题阅读、拓展练习、综合实践等活动中巧妙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加强学生的生态道德情感体验,树立生态环境意识,形成正确的生态道德价值观,从而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习惯。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生态教育活动,一种全新的德育观。它是  相似文献   

7.
陈秀娟 《亚太教育》2023,(19):112-115
为提高幼儿园教育水平,呵护幼儿健康成长,对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展开探索,通过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抓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工作,达到带动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目标。研究认为,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巨大价值,可以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育过程、梳理教学内容、设计游戏教学方案的方式,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8.
对幼儿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根据幼儿思想品德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和风细雨的方式,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将显性渗透和隐性渗透结合起来,有目的地在包括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中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逐渐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一、把教育渗透到各项活动中去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活动安排有其各自的特点,怎样才能将思想道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去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结合每一个活动的特点,进行有效渗透。1.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是平常而琐碎的,充分利用幼儿…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物教学》2019,(14):27-28
对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必须要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才能真正达成。在探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生态意识的重要性时,以案例的形式阐述了生态意识培养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生态意识的培养与渗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实施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增强环境忧患意识,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进行课程整合,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打造绿色校园,形成"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生态可耻"的舆论导向;开展社会实践,养成生态道德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1.
杜必文 《林区教学》2014,(11):84-86
人类不适当的经济活动导致当前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增强全民的生态文明观念已经刻不容缓。基于此,就当前中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问题,从当前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入手,结合中学地理教学的独特优势及其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应用,初步探讨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代对老师的要求。要将创新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教学观念,渗透融入创新教育,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而挫折教育就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挫折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很重要的,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把挫折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态文化教育应围绕三个层面展开。学校——决策层面,要通过提高思想认识建构生态文化教育观;教师——教育层面,要通过改变知识结构和更新教学内容建构生态文化教学观;学生——受教育层面,要通过激发学习动力和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建构生态文化学习观。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教育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等特征,需要在跨学科教育中有机渗透。初中地理课程中蕴含丰富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独具优势,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生态和环境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环境,树立健康的地理观、环境观。文章阐述生态文明教育与初中地理的联系,从五方面分析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宋汪洋 《广西教育》2012,(18):71-7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到包括学科教学在内的所有教育环节中。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作文教学中,如果语文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熏陶,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那将会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类的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生态环境教育已经引起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视.但其从理念到教学活动都未上升到生态意识的高度.本文认为生态意识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并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渗透生态思想使学生形成正确生态观。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育要体现出它的时代文化特征。为此,数学新课程应全面落实大众数学教育观;大力提倡生活数学体验观;认真实践活动数学教学观;彻底渗透“数学化”的现代数学方法观。  相似文献   

19.
德育是中职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渗透到各个学科。中职学校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主渠道,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正确导向。英语作为中职学校教育的一门文化基础学科,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义不容辞。要明白德育在中职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迫切性,从而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内容,并选取适当的策略在教学过程渗透。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育要体现出它的时代文化特征.为此,数学新课程应全面落实大众数学教育观;大力提倡生活数学体验观;认真实践活动数学教学观;彻底渗透"数学化"的现代数学方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