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成君  张永 《湖北教育》2005,(11):60-60
当前,在企业、商业等行业一个新词被频繁使用.即“零距离”。一日.笔者突发奇想:“零距离”是不是也可以引入教育行业?即教育也需实现“零距离”。  相似文献   

2.
做一名『和谐教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奎英 《教育艺术》2005,(12):26-26
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教育对社会具有引导的功能。当人们呼吁建设“和谐社会”的时候,作为教育使命具体承担人的教师应当审视自己:我是一名“和谐教师”吗?我应该怎样担当起与周围的教育环境、教育要素相和谐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折..口学家约翰·罗斯金说过:“人劳碌一生,其最高奖赏不在于他从中获得了什么,而在于他借此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学校教育的原点是人,使命是“使学生成其为人”,即成为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情感、爱憎分明、对国家与社会有用的真实的自我。作为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指出,“心罚”,扭曲人性,认为对有过错的学生要从“心爱”的角度进行教育;“心爱”如清泉甘露,能拯救心灵。并提出摒弃“心罚”,用心爱播撒甘露感化学生,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邹丽君 《中学文科》2008,(3):135-136
本文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指出,“心罚”,扭曲人性,认为对有过错的学生要从“心爱”的角度进行教育;“心爱”如清泉甘露,能拯救心灵。并提出摒弃“心罚”,用心爱播撒甘露感化学生,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6.
某省级核心杂志大篇幅刊登了一位名师的大作、其论述的观点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时下这种“口号”叫得正响.已然成了一种“教育理念”。照这位名师所言.只要能让学生的品行、学业成绩等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算教好。若是专职搞理论研究的学者有这样的感慨,我等尚能谅解。可作为一线教师,竟把教育描绘得如此“万能”,笔者实在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因此语文在致力于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肩负起了思想教育、审美教育、人格教育等多项任务。所以说语言教育不是纯工具教育,它满载着人文内容,为学生人文知识的获得提供了前提条件。一、“活”是语言教学的灵魂曾几何时,我们的教学经历了“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校教育科研要『居高临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教育科研达到“兴校”的目的,很重要的是要坚持贯彻既“居高”又“临下” 的科研要求。所谓“居高”,就是中小学校的教育科研要以先进理论为指导,对教育问题善 于进行理性思考,达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而不是就事论事。所谓“临下”,就是中小学校教 育科研要紧密联系学校实际,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和研究教改问题,真正起到推动和促进学校 教育教学改革的作用,而不是“坐而论道”。   一、科研队伍的建设,要强调理论学习,努力提高中小学教育科研人员的理论素质 和联系实际进行理性思考的能力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黄秀云 《中学文科》2008,(3):136-137
在激励教育、赏识教育作为教育主流的今天,有许多人认为惩罚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本人也赞成这种观点。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假如某些人没有受到温和方法的影响,就必须求助于比较粗暴的方法,要到用尽一切方法之后,才能宣布一个学生不堪造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也认为:“没有处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可见惩罚教育也是专家认可的一种教育方式和手段。教育实践中,在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的同时。我对惩罚教育也做了一些设想和尝试,发现只要罚得有艺术,它的收效不比激励教育和赏识教育的效果差。  相似文献   

10.
在激励教育、赏识教育作为教育主流的今天,有许多人认为惩罚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本人也赞成这种观点。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假如某些人没有受到温和方法的影响,就必须求助于比较粗暴的方法,要到用尽一切方法之后,才能宣布一个学生不堪造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也认为:“没有处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可见惩罚教育也是专家认可的一种教育方式和手段。教育实践中,在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的同时。我对惩罚教育也做了一些设想和尝试,发现只要罚得有艺术,它的收效不比激励教育和赏识教育的效果差。  相似文献   

11.
雷建军 《湖南教育》2000,(14):30-30
一所普通的村办小学 ,在短短的几年间 ,一跃成为省文明卫生单位、省艺术教育优秀学校、市首批学校管理先进单位、市首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市园林式单位 ,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连原国家督学向宏业考察后都感叹不已 :“真想不到一所村办小学的办学水平有这么高。”这所小学 ,就是衡阳市郊区高兴小学。而主持策划、创造这个奇迹的人 ,就是人称“拼命女郎”的原校长、现高兴学区主任邹干秀。邹干秀从教27年来 ,醉心于小学教育事业 ,忘我工作 ,无私奉献 ,用心血和汗水塑造了一名教育工作者呕心沥血育新苗的光辉形象。她主持学校工作以…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我们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和研究性学习理论,以“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从以往课堂上关注知识传授效果到现代课堂关注学生的参与能力的转变。传统教育理念课堂教学是教师的表演舞台,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现代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舞台,是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的场所,是探究知识的场所,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一、新课程标准下教学过程在  相似文献   

13.
郑瑞新 《教育艺术》2006,(12):74-74
当今社会.是一个倡导创新的社会,创新社会呼唤创新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理念关注的内容,是教学实践的需求,也是教师普遍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更需要创新的内容和形式。我认为.课堂教学的创新应从“变”开始,“变”中求新。  相似文献   

14.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职院校从国情出发、学习国外先进经验而普遍推行的一种创新理念与机制。实践这一模式.不能脱离对我国高职教育特质的认识。多年来,职业教育工作者都致力于研究教育与经济、育人与用人“两张皮”的问题,借鉴了美国的“合作教育”(工读课程计划)、英国的“三明治”教育、德国的“双元制”、日本的“产学合作”、俄罗斯的“教育生产联合体”及澳洲“TAFE”等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任长庚 《教师》2012,(25):86-86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即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落实教学目标。笔者在教学视导中发现,课程改革虽已进行多年,但许多教师对落实“三维目标”还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这与教师自身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落实好“三维目标”,关键是自身专业提升要落实“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中学地理教师知能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第一是知识结构比例失调。大部分教师熟练掌握了地理学科知识.而教育理论专业知识知之甚少。而这恰恰是教师作为专业人才所必备的专业知识。第二是能力结构比例失调。大部分教师具有相当水平的地理教学能力.但教育能力水平较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16.
傅雷先生教子之严格是出了各的。平心而论,艺术修养深厚、品格卓然不凡的傅雷先生,他之指望儿子傅聪日后“成龙”,较之寻常人家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傅雷先生的明智而又不寻常处,或云他家教成功的“秘诀”,依我所见,并不完全在他刻意精心的“艺术指导”,而在他始终一贯的教子思想——欲想“成龙”,必先“成人”!  相似文献   

17.
班级集体是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单位,其学生个体千差万别,管理工作千头万绪,要管理成班风正、学风浓的集体,班主任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笔者认为做好班级学生德育工作要把握好以下五个结合。1.引导与管制相结合在进行学生思想教育时,坚持“以导代管、导管结合”是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的。技校生多是中考、高考“独木桥”上的落水者,无论是在思想认识还是心理行为方面,都容易产生一些问题,加之自身成长过程中这一年龄段特有的一些生理心理因素的困扰,使他们在学习上、思想上、生活上都可能出现种种问题。如果一味只靠教师的权力因素、…  相似文献   

18.
“伙伴互助教育”一词来源于“同伴教育”,发源于澳大利亚,流行于西方国家。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在社会发展领域内广泛采用的培训方法。“同伴教育”是指:同伴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同伴教育”就是利用青少年的趋众倾向,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方式。利用同伴互助的特性,我们提出了“伙伴互助教育研究”,尝试在同一个班级学生之间,以同桌两人为一个单元组成学习伙伴的形式,希望通过小伙伴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他们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及能力、习惯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说『莘』     
罗熙 《教育艺术》2006,(5):56-56
《现代汉语词典》中,“莘”有两种读法:一为 shen。释义为:1.形容众多“莘莘学子”;2.莘县, 在山东;又姓。一为xin,“莘庄”,地名,在上海。现代汉语中,“莘”的第二种读法只在地名中出现,如“莘庄”,曾用名莘溪。现位于上海闵行区西部,沪闵路与七莘路、莘朱路交会处,而没有其他的用例。  相似文献   

20.
褚笑棠 《青海教育》2004,(12):12-12
“互动式”教学就是为适应教改和适合新技术的要求而尝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是比较先进的.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教”与“学”是复合主体。从“教”的角度看,教师是主体,学生和教学内容是客体;但从“学”的角度看.学生就体现为主体.而教师相教学内容就成为客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