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教育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青少年暴力事件频发,给青少年自身造成巨大伤害的同时,也折射出学校对学生生命尊严教育的缺乏。漠视生命、践踏生命的事件一次次发生,这告诉我们加强生命尊严教育,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已是迫在眉睫。本文结合当前社会发生的案件,展开对生命尊严教育重要性的讨论,从生命的珍贵性、有限性、平等性三个角度对教育内容进行探讨,最后从法治教育、体验教育、叙事教育、教师素质四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哲学教育是大学生生命成长的前提,是实现大学理想的保证。雅斯贝尔斯在其大学教育理念中肯定了哲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它促使学生养成清晰的自我意识、唤醒学生原初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确立远大的生活目标并拓宽理性的思维视野。目前我国高校哲学教育存在弊端,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在实践层面为提高哲学教育效果提供有益启示:哲学教育可从外在、潜在和内在三种途径展开,分别表现为课程教学、学科渗透和哲思活动三种形式,哲学教育实践过程中应遵循主体性、自由性与交往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的灵肉交流的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的功能,将文化遗产交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动其自由天性。”这段话比较客观、完整地概括了教育的多重功用。由此可见,教育是以生命为标的的,是对生命的充盈、提升和成全。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实现入的自由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的尊严与教育的尊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有尊严的需要,尊严有普遍性尊严和获得性尊严的区分。为每个人所享有的普遍性尊严其实也是一种获得性尊严,是人类从古至今奋斗所获得的成就。获得性尊严是自尊与尊重的合奏,以自尊为前提,在尊重中得以实现。作为一种自觉的文化活动,教育也有尊严的需要。教育的尊严是获得性的,既取决于教育对自身内在价值的坚守,也依赖于国家与其他社会系统对教育的尊重。教育是人实现尊严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教育存在样态都有益于人实现尊严,只有尊严的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教育主体获得尊严。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以个体生命尊严的重建为出发点,从生命尊严的个体关怀、平等诉求、价值超越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思考,力图把中国教育改造的基点确立在个体生命的存在与发展之上,使得中国教育真正开始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从而通过文明再造实现民族精神的重塑,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和现代文明的顺利推进开启了一个新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7.
8.
什么是教育哲学?这不是一个纯粹的知识学的问题,而是一个事关当下教育品质、教育人生命品质的实践性问题。正因为如此,何谓教育哲学,这是一个需要在我们的视界中不断被提出、被敞开的问题,教育哲学的使命就是要在扑朔迷离的教育现实中探询教育实践的灵魂,并且守护教育的真谛。[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源自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的旁观者知识观,经苏格拉底等人的维护,使"接受学习"长时间地主导了人类的求知方式(学习方式)。本研究多少有些意外地发现,苏格拉底倡导的学习方式乃是经典性的"接受学习"模型,倒是他所极力批判的智者派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具有浓厚的"研究性学习"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尊严一般是指向人的,是人对自己的一种价值肯定。教育作为一个行业,作为一种"自觉的文化存在",当然也有尊严。教育的自尊不但是对自身内在价值的坚守,还是对理想自我的追求。但现实中,教育不再坚守自身的内在价值,总是跟着政治、经济、技术"随波逐流",更谈不上对自身理想状态的追寻。对绝大多数受教育者来说,他们去学校接受教育不是为...  相似文献   

11.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对教育的理解必须基于对人的理解。正是通过教育,真正的人性得以激发、培养、成长与创造[1]。人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完整个体,其实践活动不仅是意识反映所控制的理性因素活动的直接结果,而且还是意识所无法反映和控制的下意识或潜意  相似文献   

12.
陈晓霞 《教师》2013,(20):113-113
为师十几载,困惑与彷徨难免,欣喜与自豪也曾体验。如今,再次审视,才发现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其实并不容易。一、人的教育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免除恐惧。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相似文献   

13.
自由体现了人的本质、体现了社会关系的存在、体现了发展,追求自由是人的本质.自由教育是以自由为终极追求、以自由人为教育对象、以自由内容为媒介、以自由形式进行的教育.自由教育能引导与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是实现创新、终身教育、自由社会的基础.中国的自由教育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4.
教和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论中的根本问题。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的对话与敞亮,只有通过交往方可了解事务本性,进而获得真理。雅斯贝尔斯的教育交往观为我们审视"师知,学不知"、"师知,学知"、"学知,师不知"以及"学不知,师不知"四种教学认知关系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教学共生是雅斯贝尔斯教育交往观之于现实教学的启示。其中,师生人格平等是教学共生的前提,教育爱是教学共生的纽带,师生学术对话则是教学共生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人的存在是一切存在的出发点,这是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及其哲学观的核心要义,据此反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过程、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师生关系等五个方面,提出高职教育应回归人性发展、促进人际交往、尊重个体差异、健全制度体系、加强人文教育、提升专业能力、建立平等师生关系、促进共同发展等建议,以期达到高职院校改革内外兼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学校教育活动是一项以信仰为基础的公共活动,这种信仰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哲学信仰。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教育,不能没有虔敬之心,否则最多只是一种劝学的态度,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缺少对‘绝对’的热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人就活得不像一个人,一切就变得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享受教育是每个国民应有的权利,办教育是政府不可让渡的职责。这意味着,评价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首要标准在于这个国家的教育在何种程度上保障了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其次才是人才培养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树,知道答案     
忽然之间,对树肃然起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树木"类"树人",正是"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而在西方,雅斯贝尔斯说得更富诗意:"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之道,亦生命之道;教育之美,亦生命之美.哲人说:"世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不是在讲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吗?春华,秋实,此为自然之序,自然之法.有谁寄望于"反季节",那又何尝不是逆天的荒谬?  相似文献   

19.
人是教育的中心和出发点,也是教育的目的和归宿。一切教育的关键就在于使人成为自由的存在者,成为自由发展的主体。教育制度价值合理性的依据应当指向人的解放和自由,应当为扩展人的教育自由、促进人的自由发展服务。教育制度与教育自由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张力关系,教育制度扩张了个人的教育自由,并通过一系列内在的社会机制使个人的教育自由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享受教育是每个国民应有的权利,办教育是政府不可让渡的职责。这意味着,评价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首要标准在于这个国家的教育在何种程度上保障了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其次才是人才培养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