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朝山左诗钞》以诗存人,收录自清初至乾隆中叶六百余位山东诗人及其作品,是对清前中期山东诗坛创作情况的系统总结,且详注诗人里籍,是探究清前中期山东诗人区域分布态势的良好样本。通过对诗人区域分布状况进行梳理,可见清前中期山东诗人的区域分布整体上呈现出以济南府为重心、鲁东半岛各府偏强而鲁西南各府偏弱的不均衡态势。考其成因,则与区域政治地位、文学家族的分布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有较为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时洪艳 《文教资料》2011,(34):40-43
广义上的鲁西南主要包括临沂、枣庄、菏泽、兖州、济宁五市及下属地区。鲁西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具体来说属于山东方言区中的西鲁片.同时也属于中原官话的东南片。鲁西南地域广泛.因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地区间战争,人口迁移等原因,鲁西南地区各方言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但鲁西南各地区各方言的相同之处也颇多。鲁西南方言的特点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本文仅从鲁西南方言的语音、词汇量方面入手对其特点进行分析。语音方面:鲁西南方言语音方面的特点尤为突出,本文主要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阐述。词汇方面:鲁西南方言中有很多古语词的遗留现象和一些特殊的民俗词语,且鲁西南方言中词、短语与普通话中的词、短语并不是一一对应的.鲁西南方言有时要表达与普通话对应的词义需要用短语,文内提到的词和词汇都包括短语在内。鲁西南方言语音、词汇方面的这些特点,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古今语言的演变.以及地区位置与周边地区的影响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非“蓝”非“黄”背景下鲁西南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西南是山东经济发展的"洼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启动对非"蓝"非"黄"的鲁西南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威胁。因此,该地区要在各地方政府领导和协调下,与蓝黄两区精诚合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借助外力,化危为机,以现代农业作为地区经济的基础和立足点,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实现鲁西南农业的跨越发展和山东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统计分析技术,将台湾全省划分为23个一级行政单元,并选取县(市)、区(市)、镇(乡)、里四个行政区划等级的559个地名进行重点分析.结果显示:台湾省地名景观反映了台湾省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及其中部高大山脉纵贯南北,东西部平原狭窄、河谷纵横的地形地貌和动植物资源丰富的自然生态环境特征,蕴含着台湾省内独特的原住民文化、大陆移民文化、外来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在空间上还表现出移民类地名与各类移民的居住区域相重叠,原住民类地名分布与各民族聚居区相关性较强,海岛类地名集中分布在台湾沿海各县市及其离岛等地名空间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名家书画     
宋金 《中国教师》2013,(6):81-81
<正>吴东魁,1956年出生于山东菏泽,著名国画家、鉴赏家、收藏家、教授,享受政府津贴的国画一级美术师,鲁西南画派创始人。现任吴东魁艺术馆名誉馆长、世界华人书画院院长、华夏画院院长。  相似文献   

6.
宏观把握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是科学进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山东省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但区域经济发展却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根据各县区经济发展的相似程度,山东省县域经济可具体划分为沿海型经济、胶济线区、大运河沿线区、鲁中南沂蒙山区、鲁西南地区、鲁西北区等县域经济圈。沿海型经济、胶济线区、大运河沿线区发展水平较高,且整体呈现出半圆弧形态,应积极发挥向圆弧两侧的辐射带动效应。鲁中南沂蒙山区、鲁西南地区、鲁西北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应该发挥比较优势,科学长远规划,加快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7.
镇市是城市与乡村集市之间的纽带。明清时期,北方五省镇市崛起于明中叶,乾隆、嘉庆年间达于鼎盛。它分布在水陆交通要道上,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形成商业市场、集贸市场和手工业市场的市场体系,其中以集贸市场居多。这种格局,为沟通城乡商品流通、互通有无,促进北方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镇市的存在和发展受制于所在区域的经济和交通,这些内陆镇市的发展趋势,出现三种结局:少数上升为县市,多数长期处于一般集市状态,也有一些大的商业名镇随着河道的变迁,水流量的减少和铁路的出现,失去了水陆码头的地位而沦为乡村集市。  相似文献   

8.
贵州长征红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遍及全省9个地级市(州)的64个县(市、区),占目前全省88个县(市、区)的72.73%,其重要遗址遗迹多达1029处。无论是以地级市(州)为行政区划分,还是以县(市、区)为行政区划分,都表明贵州长征红色文化资源分布极不平衡,最多地级市(州)是最少地级市(州)的33.2倍,最多县(市、区)是最少县(市、区)的136倍。另外,贵州长征红色文化资源大多分布在乡(镇)村(社区)。依据对贵州军事战略地位重要、地理环境独一无二、“不边不内”区位特征、敌人内部矛盾重重,以及黔军力量薄弱五个方面的深层次思考,毛泽东建议中央红军向贵州进军,正是这一正确的选择成造就了贵州长征红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最后以遵义会议会址和四渡赤水纪念馆为核心的长征红色文化资源共同造就了贵州成为中国革命转折之地。  相似文献   

9.
山东方言区隶属于官话大区即北方方言区,山东100多个县市方言分别属于三个不同的官话小区:中原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分布在河南、陕西、安徽、江苏北部和我省鲁南、鲁西南的菏泽、济宁、枣庄、临沂(部分)等近30个县市.冀鲁官话分布在河北省、天津市及我省济南、聊城、德州、滨州、淄博、泰安等40余个县市.胶辽官话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其中包括我省的青岛、烟台、威海、潍坊等40个县市.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角度利用数据统计归纳出鲁西南地区村名的区域分布特点,总结和阐释与村名相关的自然、人文地理背景,在定量与定性的双重分析中较为准确全面地反映鲁西南村名的共时分布和历时成因。  相似文献   

11.
泉水守护人     
张晋利 《小读者》2012,(7):27-27
话说在阿尔卑斯山东边山坡.奥地利村庄上万森林里曾住着一位老先生。他在多年前被一个镇议会聘用.负责清除山涧水池中的杂物。泉水从山上的源头流出,直达他们的市镇。他默默地在山上巡回,随时清除树叶和树枝,并除去可能淤塞和污染清新水流的泥沙。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角度利用数据统计归纳出鲁西南地区村名的区域分布特点,总结和阐释与村名相关的自然、人文地理背景,在定量与定性的双重分析中较为准确全面地反映鲁西南村名的共时分布和历时成因。  相似文献   

13.
鲁西南高腿有角小尾寒羊是山东西南部地区选育出的具有21种优点的地方良种 ,被我国养羊专家赞誉为“世界超级绵羊”。鲁西南高腿有角小尾寒羊在当地至今仍被百姓称作“小尾寒羊” ,而河南、河北等北方地区的绵羊也同名为“小尾寒羊”。产地的差异造成品种的不同 ,北方的小尾寒羊依然是普通羊 ,这种名称的混淆使许多外行人上当受骗。那么 ,怎样识别鲁西南小尾寒羊呢?一、鲁西南高腿有角小尾寒羊简称“鲁羊”。其外貌上最明显的特征是“腿高而细” ,反过来说“腿矮的不是鲁羊”。遍及河南、河北等华北地区的“小尾寒羊” ,体型矮小(最高也…  相似文献   

14.
市镇作为一种市场形态,是中国传统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交通条件和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清代皖江流域的市镇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市场层级关系,具体而言,可分为传统型市镇、地方集散型市镇、流通枢纽型市镇,同时,这些处于不同市场层级中的市镇也承担着不同的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15.
方言岛是一种语言现象,其形成多与移民有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山东农民因支边垦荒移民东北人口达百万之多,大部分来自鲁西南地区,于是在东北地区特别是在黑龙江境内形成了众多的移民聚居群落。由于这些群落内部通行鲁西南方言,在地理上呈点状分布并在一定区域内聚集,因此形成了方言岛群。当地群众把方言岛内的方言称之为支边户土话。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看,该方言依然保留了典型的鲁西南方言特征,属于中原官话。半个多世纪以来,第一代移民渐渐老去,从第二代移民开始多已改用东北方言,这表明东北的支边户方言岛实际上处于濒危状态。面对方言岛的语言生态问题,应采用技术手段对其语料进行系统整理和采集,建立方言有声档案,典藏于后世。  相似文献   

16.
山东济宁的嘉祥地处鲁西南,是宗圣先师曾子故里,山东省30个经济扶持县之一。经济欠发达县如何谋求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嘉祥县教育局审时度势,开展了教育科研“学用讲评”活动.为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积蓄了后劲。  相似文献   

17.
山东济宁的嘉祥地处鲁西南,是宗圣先师曾子故里,山东省30个经济扶持县之一。经济欠发达县如何谋求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嘉祥县教育局审时度势,开展了教育科研“学用讲评”活动.为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积蓄了后劲。  相似文献   

18.
岳麓版《历史》必修Ⅱ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指出:“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随后介绍了山东、山西和龙门碣石以北的地理范围.但江南是何处?课文却没有说明。  相似文献   

19.
“城市”与“城镇”高中地理新大纲中提到“城市”与“城镇”。高中地理 (试验修订本·必修 )教材中提到集市“可能演变为城市”。我国古代的“城”与“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城”是指四周筑有围墙 ,用以防卫的军事据点 ;“市”则指交易市场 ,是商业和手工业的中心。随着社会的发展 ,城里人口渐多 ,“市”便在“城”内或城郊出现 ,“城”与“市”逐渐结合为一个统一的聚合体———城市。“镇”与“市”原本有严格的区别。“镇”以军事行政职能为主。到宋代才摆脱军事色彩 ,以贸易镇市出现于经济领域 ,成为介于县治 (县政府所在地 )和草市…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对"985"高校T大学3548名校友进行实证调研,将中学时期的家庭所属地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即将地域的排序按照城市的发达程度来划分,中学时期是来自于大城市、中等城市、县级城市、乡镇还是农村这五个地域,研究其毕业后在地域上的分布、工作单位的分布和社会地位的分布。研究表明,接受高等教育使地域流向无差异化;接受高等教育为迈向行业体制创造条件;接受高等教育为社会地位提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