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农村宗族势力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又有抬头的趋势。通过对农村宗族势力的现状及抬头原因的分析,论证控制农村宗族势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村宗族势力抬头的原因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宗族势力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同一父系的封建家族势力。长期以来 ,宗族组织和宗法制度相结合 ,是封建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新中国成立后 ,宗族势力被逐步取缔和清除。但从 80年代以来 ,它在我国农村又不同程度地有所抬头和蔓延 ,并对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健康发展构成日益严重的危害。因此 ,分析农村宗族势力抬头的原因 ,寻求相应的控制对策 ,已刻不容缓。一、农村宗族势力抬头的表现和危害由于我国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 ,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宗族势力在各地的活动也表现为有先有后 ,有强有弱 …  相似文献   

3.
农村宗族势力抬头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 0年代以来 ,农村宗族势力的抬头蔓延 ,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宗法观念根深蒂固和亲族群体聚族而居的客观历史原因 ,也有国家在农村行政力量的弱化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滑坡的客观现实原因。同时 ,也有目前农民在精神心理和生产生活方面对宗族势力依附需求的主观原因。多层次、多视角分析农村宗族势力抬头的原因 ,探讨相应的控制对策 ,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村宗族势力对基层政权构成严重威胁,破坏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危害了农村工作和农业生产,严重冲南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因此,要大力和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采取正确的原则和得力措施,打击和遏制农村宗族势力,促进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浅析当代宗族势力对村民自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农村宗族势力对农村社区实行的村民自治制度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一方面,宗族势力通过承担村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调解民间纠纷和协助维护社会治安、村民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满足村民历史感、归属感的心理需求等对村民自治制度起补充、协调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宗族势力通过对村民的民主选举、村民委员会的决策方向和村干部的工作态度、农村的政治文化生活施加消极影响,形成了对村民自治制度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6.
宗族势力在当代中国农村仍然有其长期存在的客观基础,具有妨碍农村民主选举、妨碍国家政策贯彻、妨碍先进文化传播、妨碍农村稳定等消极影响。要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必须消除宗族势力存在的地理因素,落实农村民主政治制度,树立社会主义民主观、法治观和平等观,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国家控制力的支撑,用以先进文化武装的群众力量有组织地抑制宗族势力。  相似文献   

7.
农村宗族势力的危害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8 0年代以后 ,宗族势力在我国重新抬头 ,并呈现出日益蔓延泛滥之势。宗族势力的重兴 ,对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基层政权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社会稳定都造成了严重危害。铲除宗族势力不能单纯依靠强制性的限制、打击 ,必须采取多种措施 ,实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初粤东农村宗族势力抬头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粤东农村是一个宗族势力活跃的社区,宗族势力现今还在不断重建.宗族组织不断渗透地方基层组织,个别地方宗族势力还向黑恶势力发展,引发了个别地方的群体事件,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只有加快改革,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村基层的执政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抑制宗族势力的抬头。  相似文献   

9.
宗族形态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达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并且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是海南农村宗族势力复兴的潜在因素。而海南农村固有的农耕性、聚居性和新制度的不完备以及农民在精神和心理上的需求等原因,导致了海南宗族势力在新时期的复兴。文章从小农经济、族居环境、宗族观念、新旧制度交替、精神和心理需求等五个方面探讨海南农村宗族势力复兴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实行村民自治的过程中,作为传统文化重要因子的宗族势力有所抬头并有强化之势,其影响不容忽视。宗族势力在维持农村秩序、监督村委会管理行为、维护村民自治权益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操纵、干扰、破坏民主选举和村民自治的负面作用也是显而易见和较为普遍的。为此需通过进一步修改、明确和完善与村民自治相关的法律,包括刑法中与之相关的犯罪规定,对农村宗族势力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多地少的矛盾,决定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事关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庞大,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影响了农村现代化和整个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制约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因素很复杂,应从多方面寻求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纪人培训工程是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是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要求,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要求,事关天津市农村知识化进程,是农民继续教育制度的创新。从培训的目的出发,有必要对农村经纪人培训的教学管理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更是一个农民大国。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又是制约解决整个“三农”问题的瓶颈,那么,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科学地实现转移,也就是农业实现现代化和农民富裕问题的核心。因此,在转移模式的选择上,应该对别国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有所借鉴,以便科学地研究与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14.
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这一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一方面,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另一方面,从我国的未来发展来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可见,“三农“问题是和谐社会视野中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积极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劳动力合理转移是“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从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决策的角度,对“三化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每种力量的作用及其关系进行剖析,对于指导政府部门如何识别影响劳动力转移及“三化”关系的关键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工具的干预,对各种力量进行合理配置,促进劳动力顺利转移及“三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村发展目前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论述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性,分析了目前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一国或地区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当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经验是:以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为主要动力,农业现代化为基础条件,政府的政策和法律制度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举措,适合国情的转移模式是农村劳动力成功转移的关键.为此,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选择适合国情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加快相关政策制度的改革调整,加强教育培训以增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能力,通过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循序渐进,以促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农村中的干群关系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如何有效地改善农村干群关系,已成为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大课题.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要实现整个社会的稳定,首先要保持广大农村的稳定;要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的联系,则要密切农村干部同农民的联系;要增强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更要增强农民对农村干部的信任.  相似文献   

19.
农村、农业、农民这"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就现状而言,"三农"问题已成为困扰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战略。而教育是实现这一战略的关键。本文详细分析了发展农村教育与推进农村"三化"的关系,认为大力发展教育才能保证"三化"的顺利实现,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全面反思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的矛盾,从伦理角度深刻剖析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的消极作用和积极意义,对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给以充分肯定,进而论证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