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学校教育脱离学生实际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学校校园生活因为唯智、唯分的盛行,而陷人了一种精神的困境:校园生活越来越枯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越来越匮乏,这与“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是背道而驰的.严重背离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和要求。为此,我们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的‘生命自由”’这一育人宗旨.建立了自己特色的“主体——活动——发展”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秦红 《上海教育》2008,(23):59-60
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徐汇德育工作者逐渐形成共识:聚焦课改、决战课堂;聚焦人才、成就教师。课堂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主阵地。如何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达到教书育人的最大功效成为我们思考的主要问题。近几年,我们聚焦学科德育,探索学科德育的机制、方法与途径等,促使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落实到行为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有了一些更深层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德育与学校课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学校教育的目标定位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充分发挥其能力和天赋。社会和学校对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德育、美育等传统教育范畴也进行了新的界定,而德育始  相似文献   

4.
对学校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的意义、方式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加强网络德育工作的许多积极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网络的迅猛发展,对中职生的学习、生活和行为都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必须对网络对中职学校德育的影响,特别是对中职生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加强中职学校网络德育建设。  相似文献   

6.
建设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实现人的和谐,即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最终达到建设和谐美好的人类社会的目的。而人的和谐,应从小培养,从行为到品德逐步完善。还应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实现德育的过程、内容、方法、途径、评价等多种因素的和谐统一,使学生逐渐实现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和谐过渡。  相似文献   

7.
李紫红 《学苑教育》2020,(6):89-89,91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对幼儿进行德育启蒙教育十分重要,开展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的载体之一是园本化德育课程。幼儿园根据园本实际自主构建"立体化"的园本德育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基于儿童本位、关注幼儿成长、进行无痕渗透的策略让德育内容有"深度"、让德育活动有"厚度"、让德育空间有"广度",收到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9.
人的发展的立体化模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对人的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人的发展观念面临着重大挑战。构建人的发展的立体化模式是解决人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孙世岱 《吉林教育》2007,(11):20-21
和谐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学校的发展目标,要实现和谐教育就必须为所有学生创造成长和成材的条件,因此,学校要根据每个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认真研究如何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教育和谐,这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说:"生活就是一本书,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一所大学校。"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的影响。归根结底,一个人的价值、人生追求要通过生活、人与人的交往、社会活动、工作来体现。一个人的行为、思想都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探讨了中小学学校纪律的德育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校纪律德育意义实现的四个策略,它们分别是:规范、暗示、共同遭遇、惩罚与奖赏,并对这四个策略的实践依现状素材做了分析和指引。  相似文献   

13.
李季 《中国德育》2012,(22):22-25
德育有没有作为和有什么作为的问题,聚焦了德育在人的发展、在全面发展教育、在学校发展、在德育创新、在德育何位何价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关于学校隐性德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德育是通过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相互融合的形式进行的。显性德育早已被人们所重视,而对于隐性德育,人们还关注得不多、研究得不够。随着现代德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深入,隐性德育的问题已被提了出来。 一、隐性德育的概念   1隐性德育概念的界定   隐性德育是引导学生在学校教育环境中,直接体验和潜移默化地获取有益于个体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的活动方式及过程。   2隐性德育的结构   隐性德育要素构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存在于教师、学生以及师生“双主互动”之中的要素,称主体性要素;另一类是存在于…  相似文献   

15.
孙丹 《中学教学参考》2009,(36):106-106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教学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体育教学已经从单纯的强体观逐渐向注重对人的思想和意志品质、智力和能力、完善人格等培养的全面教育观转化。同时,体育教学在对人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6.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学校的德育工作走向了多元化,网络不仅已成为德育的必要手段和工具,更重要的是已成为一种能够对学生产生持久、深远影响的德育环境。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完全打破了传统德育强行灌输的模式,学生成为道德自主构建的主体性存在;改变了传统德育脱离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的封闭状态,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道德实践空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更能使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融为一体成为可能,有助于实现德育的人本回归。  相似文献   

17.
黄文波 《广东教育》2007,(10):17-18
"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时代的发展要求现代教育成为发展人的教育,把人的发展当作目的。"以人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  相似文献   

18.
一、和谐德育的理论建构:为和谐社会奠基和谐德育,是以满足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和谐统一为出发点,在遵循教育过程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构建德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之协调相应、配合得当、形成合力,以引导教育者掌握德育规律,提高育人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尽管“德育首位”喊了多年,可事实上当前德育的方法、手段滞后,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倾向还比较严重。再者,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些不可避免的消极因素,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西方腐朽思想,导致了自20世纪80年  相似文献   

20.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历史使命。体育作为一种塑造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不仅使学生增强体质,掌握和提高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它还具有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等功能。然而,在很多体育教师的观念里,体育就是跑跑步,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